资源描述
《比的化简》三案
颍上县实验小学:高玲
预习案
学习要求:1、根据实际情境,说说为什么要化简比。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和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一、预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写一个比并说出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说说怎样求比值?
(二)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最棒)
(1)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分别是多少?
(2)根据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
你能直接判断出哪一杯更甜吗?接下来怎么办?试一试吧,看谁的方法最多,并说明理由。
(三)试一试,找出最简整数比
24 :42 120 :60 3 :4 0. 7:0.8 9 :8
0.3:1.5 :
(四)自学化简比书本第52页化简比,并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五)大显身手:
1、将2克糖放入20克的水中,糖和水的最简整数比是(),糖和糖水的最简整数比是()水和糖水的最简整数比是()
2、填写下表。
比
化简比
求比值
25 :100
4.2 :1.4
0.1 :0.15
:
1 :
思考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3、选择
(1)0.75:0.1化简后的最简整数比是()
A、7.5 :1 B、75 :10 C、15 :2
(2)比的前项是8,后项是2,比值是()
A、4:1 B、4 C、1 :4
(3)4和它的倒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A、4 :1 B、1 :4 C、16 :1
4、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的3厘米
大、小正方形的边长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比值是
二、收获与困惑
通过自学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三、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很棒:完成 8个及8个以上问题。
好:完成5个及5个以上问题。
一般:完成3个及3个以上。
不满意:3个以下。 家长签字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方法:尝试法
学习方法:。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 水
(1)号杯:40毫升 360毫升
(2)号杯:2小杯 18小杯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1)号杯蜂蜜与水的比40 :360
(2)号杯蜂蜜与水的比2:18
(设计意图: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近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再次提出问题:
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你的想法与依据。
说一说,这个同学是怎样判断出来哪杯蜂蜜水更甜的?
师小结:看!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实际上都是1:9,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设计意图: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几个“最简整数比”吗?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你是怎么理解化简比的?
刚才化简比时,用到了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化简比的方法。
1)独立尝试:同桌两人分别选一道。(找两人板书)。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24:42 120:60
交流:说说你的思路。(方法、根据)
2)小组活动: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
0.7:0.8 :
这两组比与前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组比化简?并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4)归纳:怎样化简比?
(必要时,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统一,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仅一步之遥。
4、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从模仿练习,到变化练习,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
(三)巩固、提高
1、化简比:
(要求:学习有些吃力的可只化简前三组比,程度一般的学生至少化简四组比,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全做。)
21:24 0.3:1.5 4/5:5/7 1:4/5 0.12:6 0.4:1/4
2、课本第53页第2题。(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判断:这几杯糖水中有一样甜的吗?)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练习兼顾到班上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练习要求因人而异。并逐步又与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学习化简比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五)作业:
课本第52页试一试.
十、板书设计:
板书:比的化简
化简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 40:360===1:9
(2)号杯2:18===1:9
蜂蜜与水的比 一样甜
教学反思:
本节本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老师引导逐渐深入,教学组织严密,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激情,每一个环节导入时的导语设计巧妙,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化简比的方法,从而导出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老师讲解细致,安排练习合理,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发言踊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训练案
牛刀小试
1、化简下面名比
168:84 0.25:1 : 5.6:4.2
3:0.5 27:54 1.2:12 :
2、判断题
(1)2:6的比值是3 ( )
(2)4:5可以写成 ( )
(3)3厘米:5厘米=厘米 ( )
3、选择
(1)大正方形周长的与小正方形周长的相等,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边长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2:3 B. : C. : D.3:2
(2)已知A=B,那么A:B=( )
A、4:3 B、 C、 D、
(3)最小的质数与它的倒数的比值是( )
A、 B、 C、4
(4)把10克盐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盐与盐水的比是( )
A、10:100 B、100:10 C、10:110
(5)5:2前项扩大为原来的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当()。
A、增加3倍 B、扩大为原来的3倍 C、不变
4、灵活运用
水泥/吨
水/吨
比值
化简
300
6:5
210
11:7
310
10
57
2:1
45
900
8
5:6
快乐晋级
5、大圆半径是6厘米,小圆半径是4厘米
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是 ,比值是
大圆半径与小圆直径的比是 ,比值是
大圆半径与小圆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圆半径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6、技高一筹
(1)、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20% ,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
(2)、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4天,乙单独完成需要5天,甲、乙的工效比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