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课孔子与老子.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54973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孔子与老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课孔子与老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1 昆仑中学2017届高一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写:牛聪慧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第 1 周 第1课时 姓名: 班级: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基础知识,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探讨,答题解惑,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 3、检测题限时完成,认真作答。 4、★表示基础知识 ★★表示重点知识 ★★★表示难点知识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课前 自主学习 授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1.历史地位:____ _时期鲁国人,著名的_ __家、政治理论家和__ ___家, ___________学派创始人。 2.主要思想 (1)思想核心:“_____”和“_____”,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仁”①反对____________和任意______________。 ②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________ _,稳定___________。 ③实现“爱人”必须遵循“_____”之道,要做到 。 “礼”①实质是西周的_________________制度,维护奴隶制. ②“克己复礼”:按照__ __ 的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矫正社会__________。 ③评价: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______的一面。 (2)政治思想 ①提倡“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②实行“礼”治的同时,逐步__________________。 (3)哲学思想(天命观)----重人事,远鬼神 对鬼神的存在持____ _态度,主张对鬼神______ _ _, 首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4)教育思想 ①教学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习方法:主张把 与 结合,独立思考等. 3.深远影响(评价) 思想地位:当时未受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________ 体系,成为中国______ 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地位:被推崇为_________,受到后人景仰。 图片导入:于丹和姚淦铭。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火爆荧屏是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讲孔子开始的,另一位学者姚淦铭虽然不像于丹这么火,但他讲的《老子与百姓生活》同样拥有大量的粉丝。为什么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老子还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圣贤,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魅力。 一、仁者的叮咛 1、走近孔子 介绍孔子生平,强调其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经典中到底记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 2、我读《论语》 出示三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总结:在思想之一,“仁”。 《论语》中“仁”字出现105次。会意字,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 根本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 基本方法——忠恕,即推己及人 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表现: 对统治者: “爱人” “为政以德” 民本 对普通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后人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谐 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升华: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 学者读《论语》:《百家讲坛》视频(易中天《我读经典》) 一颗爱心,构建和谐。“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孔子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感动中国”的图片和“爱的奉献”音乐烘托气氛,情感升华。 材料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思想之二,“礼”。《论语》中“礼”字出现75次。 狭义:周礼(分封制、宗法制) 广义: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基本方法;第一,“克己复礼” 第二,“正名”,即按周礼,将混乱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名分矫正过来。 思想之三,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 “仁”“礼”“中庸”研究的是人与社会——人道 材料三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思想之四,天命思想(天道观) 子曰: “敬鬼神而远之” 无法解释“鬼神”——尊敬 没有精力去研究——转移精力 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第一要务务实 3、万世师表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1)教育思想: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第六》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第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2)成就总结: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 总结了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材料《中国教育史讲稿》: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孔门弟子世称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在当时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从我校日常教学看孔子教育思想 4、泽被东西 (1)变迁: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课中探究: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要纠正这种时弊,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重建周礼的权威。孔子希望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期待社会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 通过几幅图片“孔子在中国”和“孔子在世界”,由学生得出认识。 孔子学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外在的等级制度、礼仪传统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要求。“人而不仁,如礼何?” 只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便是仁! “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这就是爱! 课后练习: 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周年,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提前作好全球华人联合祭孔的准备工作。届时曲阜又将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一一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一一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夕卜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一一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四: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丈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 请回答: (19分) (1) 结合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6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述“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文化在现代仍然受到重视的原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