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文精读练习.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52864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精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言文精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精读练习(一)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 种 皓 传 范 晔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辅,不克,吏 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中的“以”,是介词,意思为________,其后省略了代词“之”,代指____________。 2.“耻贵货利”中的“耻”与《师说》中的“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意思相同,都是意动用法,解释为________。 3.“人之进趣名利者”与《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相同,都是__________,现代汉语语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不与交通”中的“交通”是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________。 5.“何以知非奸邪?”依据判断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可以看出,该句为________________。 [第3段] 6.“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中的“慷慨”为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皓、承以首举大奸”中的“举”与《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举”用法不相同,前者译为______,后者译为________。 [第4、5、6段] 8.“吏人诣阙请留之”中的“阙”,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________。 9.“迁使匈奴中郎将”中的“使”据文意推断,应属名词用作动词,译为________。 10.“坐事免归”中的“坐”,结合上下文推知,应译为________________。 11.“会匈奴寇并、凉二州”中的“寇”, 据文意推断,应属名词用作动词,译为________。 12.“并、凉边人咸为发哀”中“咸”与成语“咸与维新”中的“咸”意思相同,均译为________。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到……去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  )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时,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5分) 译文: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注],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清·吴敏树《说钓》) [注] 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段] 1.“余村居无事”中的“村”,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推断,是名词作状语,译为________。 2.“蚤食后出门”中的“蚤”与《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同属通假字,通________。 3.“持篮而往”中的“而”与《劝学》中“顺风而呼”中的“而”用法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__。 4.“饵钓而下之”中的“铒”与“下”,分析句子结构看出,都是名词作动词,前者译为________,后者译为________________。 5.“是小鱼之窃食者也”中的“是”,应为代词,译为________;“小鱼之窃食者也”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皆为____________。 6.根据上下文推断“长可四五寸许”一句中的“可”意为________。 7.“率如前之鱼”和“率如是”两句中的“率”意思一样,均为________。 8.“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的句式属于____________,正常语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逮暮乃归”中的“逮”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中的“逮”用法相同,均译为________。 [第2、3段] 10.“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中“与……有以异乎哉”为固定结构,可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其数试而不遇也”中的“而”,根据文意推断为________________。 12.“夫钓,适事也”中的“适”与《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的“适”用法不同,前者应为________________,后者应为________________。 13.“其趣或类于求得”中的“或”与《师说》中的“或师焉,或不焉”中的“或”用法一样,前者应译为________,后者应译为________。 14.“吾将唯鱼之求”在句式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正常语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盖逾时始得一动            逾:更加 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间隙 C.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 数数:多次 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吏:官吏 2.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一组是(3分)(  )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④忍苦风尘之路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⑥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 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3分) 译文:    (2)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3分) 译文:    (3)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4分) 译文:    答 案 一、(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用 父亲的财物 2.“以……为羞耻” 3.定语后置句 “进趣名利之人” 4.交往 5.宾语前置句 6.意气风发,激昂振作 7.举报 举荐 8.朝廷 9.出使 10.因……犯罪 11.侵略 12.全、都 (二)高考题型专练 1.选A A项,“慷慨”,古今意思不同,文中的意思是“意气风发,激昂振作”。 2.选C ①表现种皓不追求名利,不结交俗人;③表现种皓受人喜爱;⑥表现边境安然无事。排除这三项即可。 3.选B B项,概括不当,“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4.(1)今天常侍无诏书来接人,有何凭据知道你不是奸邪之人呢?今天我只有一死而已。 (2)我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力了。 二、(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在村中 2.“早” 3.连词,表修饰关系 4.放铒料 放下,垂下(鱼钩) 5.这 定语后置句 6.大约 7.大体上 8.状语后置句 “余以篮示而一相笑也” 9.及,至 10.与……又有什么不同呢? 11.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12.形容词,舒适的 动词,享有 13.或许 有的人 14.宾语前置句 “吾将唯求鱼” (二)高考题型专练 1.选C A项,超过;B项,间或,偶尔;D项,授任官职。 2.选D ②④是他人他事;⑥是志向愿望。 3.选B B项,“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片面绝对,作者曾经追求功名,“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 4.(1)(于是我)站起身来等候大鱼上钩,集中注意力,希望可以得到它。(“伺”“注意”“取”) (2)待到日落之后才回家,钓到的鱼跟上午的差不多。(“逮”“乃”“比”) (3)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与追求功名很像。(判断句式,“适”“类”“得”) 文言文精读练习(二)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选自《宋史》,有删减)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3段] 1.“动遵礼法”中的“动”根据语法结构分析,应为名词,译为________。 2.“善楷隶”中的“善”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思不同,前者译为________,后者译为________。 3.“入为主客员外郎”中的“入”特指________________,译为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推断“奏为巡官,命典文翰”一句中的“典”意为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推断“时人荣之”中的“荣”应该为意动用法,译为____________。 [第4、5、6段] 6.“迁礼部侍郎、知贡举”中的“知”,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____________。 7.“有谮于帝者”中的“谮”,结合上下文推断,应译为________。 8.“丁内艰”与“丁母忧”意思相同,应该译为________________。 9.“则近侍成望恩宥”中的“宥”根据词语“宽宥”中的“宥”推断,译为________。 10.“太祖善之”应为意动用法,译为________________。 [第7、8、9段] 11.“遣吏遗钱五百千”中的“遗”,根据上下文推断,应为________。在句式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命吏辇归邸”中的“辇”应为________________,译为________。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奏为巡官,命典文翰      典:掌管 B.有谮于帝者,帝怒 谮:诬陷 C.开宝四年被疾 被:遭受 D.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 就:于是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的一组是(3分)(  ) ①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②温叟恶其名不取 ③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 ④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 ⑤令府吏封署而去 ⑥视西舍封识宛然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C.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D.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4分) 译文:    (2)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3分) 译文:    (3)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游桂林诸山记 [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①后即于于②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③。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罄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④,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⑤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 ①晡食:晚餐。②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③窅(yǎo)渺:深远广袤。④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⑤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中的“焉”与《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用法不同,前者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七穹龟团伏地上”在句式上与《兰亭集序》中的“悟言(于)一室之内”相同,都省略了__________,且均为________________。 3.“初尚明”中的“明”与《师说》中的“吾未见其明也”中的“明”用法不同,前者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________;后者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________。 4.“以横石牵挂为栋梁”中的“牵挂”为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____________。 5.“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 中的“见”与《陈情表》中的“慈父见背”中的“见”用法相同,都指________________,可译为____。 6.“其危哉”中的“危”与《蜀道难》中“危乎高哉”中的“危”用法不相同,前者据文意可推知意为________,后者译为________。 7.依据上文可推断“率类是矣”中的“率”应该为____________。 [第3、4段] 8.“改险为平”中的“险”与成语“化险为夷”中的“险”用法相同,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______________。 9.“但欠啼耳”中的“但”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但”用法相同,译为________。 [第5、6段] 10.“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中的“虽”与《赤壁赋》中的“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虽”用法一样,译为________。 11.“下足喻其多且怪也”中的“喻”与《兰亭集序》中“不能喻之于怀”中“喻”用法不同,前者译为________;后者译为________。 12.“虑其忘,故咏以诗”中的“虑”可根据文意推断,译为________。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诣:达到 B.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 俾:使 C.吁,其危哉 危:高 D.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省:明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桂林“山之奇”的一组是(3分)(  ) ①一城烟火如绘 ②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③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 ④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 ⑤突然而起,戛然而止 ⑥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诗传达的理趣是相同的。 D.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年前游览过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3分) 译文:    (2)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4分) 译文:    (3)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3分) 译文:    答 案 一、(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举动 2.擅长 交好 3.地方官调入京城 调入(京城) 4.掌管 5.认为……荣耀 6.掌管、主持 7.诬陷 8.遭遇母亲的丧事 9.宽恕 10.认为……很好 11.送给 “为……所”式的被动句 12.名词活用作状语 用辇车 (二)高考题型专练 1.选D D项,就:到。 2.选A ①是他的孝顺;③是他遵循礼法;④是皇帝所为。 3.选C C项,“官复原职”于文无据。 4.(1)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们都认为刘家很荣耀。 (2)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 (3)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的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 二、(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兼词,“于之”,从那里 2.介词“于” 状语后置句 3.照亮,明亮 聪明之处 4.牵拉、勾连 5.动作偏指一方 我 6.危险 高大 7.大概 8.险要的地方 9.只是 10.即使 11.比喻 明白 12.担心 (二)高考题型专练 1.选C C项,危:危险。 2.选D ①描写对象是“城市烟火”;③交代作者的行程;⑥是作者的感慨。 3.选C C项,作者在文中传达的理趣是“貌似明白了事理,而事实上并没有明白事理”,这与苏轼传达的理趣不同。 4.(1)才知道日光从西边的石缝中穿入,映照在石壁上发亮,不是门。 (2)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的,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3)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 文言文精读练习(三)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厝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①,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②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③,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 (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 ①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②经略:筹划治理大略、要略;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③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 ”,借指高官显爵。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数上书言事”中的“数”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意思相同,均译为____________。 2.“太宗奇之”中的“奇”从词性、用法上分析,应该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____________。 3.“称旨,迁秘书丞”中的“称旨”,根据上下文推断,译为________________。 4.“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在句式上为被动句,“见”表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推断“公常厝不行”一句中的“厝”意为________。 6.“以一骑从二卒逃去”中的“从”与《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用法相同,都是使动用法,可译为________。 [第3、4段] 7.“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在句式上属于____________,正常语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公益争以为不可”中的“益”与《师说》中“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用法相同,译为________。 9.“为臣而欺其君”中的“而”应为:连词,表________关系,译为____。 [第5、6段] 10.“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中的“集”,依据上下文推断,译为________。 11.“公度言终不合”中的“度” 与《鸿门宴》中的“度我至军中”中的“度”用法相同,译为________。 12.“会召赐金紫”中的“会”与《兰亭集序》中的“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会”用法不相同,前者是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事有下,公常厝不行       厝:放置 B.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 绳:纠正 C.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 集:集合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 切:激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3分)(  ) ①公劾其状以闻 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 ③后二年,果叛  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 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谏议大夫魏庠在苏州任上,多有不法行为,别人不敢言,曾致尧则进行弹劾,受到宋太宗的肯定,魏庠最终被罢了官。 B.曾致尧在寿州担任知州期间,颇有政声,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几天不能成行,最后只能单骑带二卒,逃离了寿州。 C.曾致尧在奉命安抚西川时,误把诏书忘在家里,他不肯编谎话为自己解脱,而是上书弹劾自己的过错,宋真宗知情后感叹不已。 D.在对待李继迁的问题上,曾致尧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却因言辞过于激烈而触怒了皇上,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3分) 译文:    (2)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4分) 译文:    (3)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游石房洞山 二十七日晨起,饭而行。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气郁勃,则热水复溢坞中,与冷水交流而西出峡。其坞皆东大山之环壑也。由其南复上坡里余,有坑自东山横截而西,若堑界之者,其下亦水流淙淙。随坑东向上一里,从坑坠处南渡其上。盖其东未渡处,亦盘壑成坪,有村倚东峰下,路当其西南。半里,有岐,一南行坡上,一东向村间。遂循东峰南行,前望尖山甚近。三里稍下,见一坞横前,其西下即乌索之旁村,其南逾即雅乌之西坳矣,乃悟此为固栋道,亟转而东,莽行坡坂间。一里,得南来大路,乃知此为固栋向南香甸道,从之。渐东北上一里,稍平,东向半里,复上坡,平上者一里,行峰头稍转而南,半里,即南雅乌之脊也。东随坞脊平行半里,乃东北下。抵坳东,则有路西自坳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