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心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2.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3.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三、教学重点: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掌握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是一节公开课,老师的心情非常激动,希望我们共同把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同学们一课一得,这是老师的心声。那么,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呢?(同学说心情)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都表达了各自的心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心声》
(二)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2、检查字词:
弄清字音,看清字形,了解字义(括号里填字音,横线上填字义):
齐读两遍,读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加粗字的字形。
(三)梳理情节,感知心声
1. 明确文章的体裁--小说。(提问学生有关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过渡语:小说正是通过一段段精彩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①情境设置: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你是导演,你如何选取相对独立的时间段?你如何选取拍摄地点?
②整理剧情,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板书: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过渡:围绕着读书这一情节,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在这个故事中,京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为他而感动。下面呢,我们一起走进小说中,去深刻了解、认识这个少年。
(四)分析人物形象
(1)你眼中的李京京是怎样一个少年,联系课文简析
明确: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文中除了京京之外,还有一个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程老师,文中对程老师的着墨并不多,但性格鲜明,请你谈谈对程老师的看法。
明确:程老师:(肯定)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改正错误
(否定):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不尊重学生/有偏见,重视优秀学生,忽视一般学生。
(3)课文通过程老师这个形象想说明什么?
明确:我们这篇小说,就是通过程教师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启示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情去关爱他们。
(五)品语言、学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试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
(六)探讨心声的含义
1、 从文中找出描写李京京心理活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并说说表达了他什么心声
明确:
1.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渴望得到公平锻炼机会,
2.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肯定、理解和尊重;
3.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
4.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2、 作者创作这样一篇儿童小说,只是想要表达李京京的心声吗?
明确作者的心声:
(1)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著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2)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3、归纳主题: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达亲情的心声来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批评了教育领域里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七)堂上小练笔
试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表现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
例:“XXX请准备。”老师的声音响起来了。“天,轮到我了。”我深呼吸了一下,紧张地走向讲台,心想:怎么办?怎么办、万一讲不好,面子就丢大了。怎么办?我的心里真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终于知道什么是热锅上的蚂蚁了。我完了,如果丢了面子我还怎么在班上待呀?哎呀,我完了,我完了!
(点拨:心理+性格)
课堂练习:
写一段路上拾到贵重物品时的心理
(八)布置作业 《学习辅导》课外文段阅读
附: 板书:
情节结构: 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心声:公平、关心、肯定、理解、尊重、亲情、友谊、倾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