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6604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继承与创新精神和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中医学人才。基本培养要求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好的新安医学优良传统和学术素养。2、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3、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并且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在上级

2、医生指导下安全、有效、有道德地进行医疗活动的能力。4、具有获取和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二、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2、热爱中医事业,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尊重患者及家属,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3、 4、在职业实践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5、具有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6、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7、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8、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9、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谨慎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10、具有科学态度,具有理性地分析、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三、知识目标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

4、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3、掌握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等中医学临床基础的经典理论与知识。4、掌握中医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熟悉新安医学学术特色及新安医家的临床经验。5、熟悉中医“治未病”等预防医学知识及中医康复知识。6、熟悉西医基本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熟悉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知识;了解改善残障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7、熟悉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8、熟悉医学伦理学、循证医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9、熟悉预防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10、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5、和法规。四、技能目标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采集病史和书写病历的能力;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2、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及方药、针灸等内外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辨证论治的能力。3、具有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4、具有对一般急症进行初步诊断、急救处理的能力。5、具有根据情况合理选择临床技术和方法、手段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6、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与他人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7、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的能力。8、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

6、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9、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备注】:我校在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了临床医学方向、妇产科学方向、国际交流方向和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等,对各自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妇产科学方向:掌握中西医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熟练地运用中西医方法诊治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初步处理危急、重症的能力。国际交流方向:熟练掌握英语,毕业前达到CET四级考试合格以上水平,具有较强的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能力。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

7、掌握新安医学学术特色,熟悉新安医家的临床经验,注重新安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发展。五、修业年限 五年六、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 中医学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传染病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医学伦理学、英语、计算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卫生法规)。七、主要实践环节序号名 称周 数学 分学 期1入学教育112军事训练(含军事理论)2213社会实践(含社科实践)134课程实验、课程见习211、2、3、4、5

8、6、75教学见习(第6学期末暑假期间5周)5566毕业实习52528、97技能考核1108毕业考试109就业指导合 计6280 (注: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1.87)八、课程设置1、修业类型:课程分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类,总课时3492学时,其中必修课2439学时,限选课要求至少修满837学时,任选课要求至少修满216学时。平台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927学时,公共限选课189学时,专业基础必修课738学时,专业基础限选课495学时。临床医学方向提供方向课程25门,1296学时;妇产科学方向提供方向课程26门,1449学时;国际交流方向提供方向课程30门,1737学时;新安

9、医学教改试验班提供方向课程31门,1350学时。合计提供必修课31门,限选课49门,共80门课程。2、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类。3、学分:(1)必修课程135.5学分,约占毕业总学分53.98;(2)限选课至少修满46.5学分,约占毕业总学分18.53;(3)任选课至少修满12学分,约占毕业总学分4.78;(4)最低毕业学分251学分。 学分比() 必修:限选:任选约为2.9110.26 课程设置情况课程类型 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门数学时占总学时的百分比学分门数学时占总学时的百分比学分门数学时占总学时的百分比学分公共课程1192726.5551.561895.4110.

10、5专业基础课程13104429.9058待选3429.7919专业课程746813.4026待选3068.7617合计31243969.85135.5待选83723.9746.5待选2166.1912九、学时分配1平台课程(1)公共课A、必修课 11门 51.5学分 927学时 军事理论 3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4 大学英语 28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体育 144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8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3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36(含卫生法规) 63 安全教育 18计算机 108 B、限选课 6门 10.5学分 189学时 医学伦理

11、学 27 医学心理学 18医古文 72 中医药信息检索 18公共艺术 36 徽文化概论 18(2)专业基础课A、必修课 9门 41学分 738学时中医基础理论 81 中医诊断学 99 中药学 90 方剂学 81内经 72 伤寒论 81 正常人体解剖学 90 病理学 72生理学 72 B、限选课 14门 27.5学分 495学时 组织学与胚胎学 45 微生物学 36生物化学 63 医学统计学 36寄生虫学 27 预防医学基础 36 医用生物学 36 遗传学 27医用化学 36 免疫学基础 36中国医学史 27 新安医学学术思想 18临床技能实训 54 新安医学概论 182、方向课程(*为必修课,

12、其余为限选课)A临床医学方向 24门 71学分 1278学时(1)专业基础课*金匮要略 63 *温病学 72 *药理学 63 *诊断学基础 81中医各家学说 63 循证医学 18中医文献学 27 中医病案学 27科研思路与方法 18 (2)专业课*中医内科学 108 *中医妇科学 45*中医外科学 54 *中医儿科学 36*针灸学 81 *内科学 108 *传染病学 36 中医眼科学 36 中医骨伤科学 45 中医耳鼻喉科学 36 中医康复医学 36 推拿学 36新安医学精编 72 外科学(含总论) 81 急症学 36B妇产科学方向 25门 79.5学分 1431学时 (1)专业基础课*金匮要

13、略 63 *温病学 72 *药理学 63 *诊断学基础 81中医各家学说 63 科研思路与方法 18中医文献学 27 中医妇科各家学说循证医学 18 及古籍选读 54 (2)专业课*中医内科学 108 *中医妇科学 45*中医外科学 54 *中医儿科学 36*针灸学 81 *内科学 108*传染病学 36 妇产科学(含围产医学) 81妇产科护理学(含助产)45 儿科学 54 皮肤性病学 54 中医眼科学 36耳鼻咽喉科学 36 外科学(含总论) 90新安医学精编 72 急症学 36 C国际交流方向 29门 95.5学分 1719学时(1)专业基础课*金匮要略 63 *温病学 72 *药理学 6

14、3 *诊断学基础 81中医各家学说 63 中医病案学 27中医文献学 27 科研思路与方法 18循证医学 18 中医药英语 63大学英语(听力) 72 大学英语(口语) 72 大学英语(阅读) 180 医学专业英语(阅读1、2) 72(2)专业课*中医内科学 108 *中医妇科学 45*中医外科学 54 *中医儿科学 36*针灸学 81 *内科学 108 *传染病学 36 中医眼科学 36中医耳鼻喉科学 36 中医骨伤科学 45中医康复医学 36 推拿学 36新安医学精编 72 外科学(含总论) 81 急症学 36 D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 32门 76学分 1368学时 (1)专业基础课*金匮要

15、略 63 *温病学 72 *药理学 63 *诊断学基础 81中医各家学说 63 中医病案学 27中医文献学 27 新安医学方药学 18 循证医学 18 科研思路与方法 18 新安医学医案选 18(2)专业课*中医内科学 108 *中医妇科学 45*中医外科学 54 *中医儿科学 36*针灸学 81 *内科学 108 *传染病学 36 中医耳鼻喉科学 36中医骨伤科学 45 中医眼科学 36 中医康复医学 36 推拿学 36外科学(含总论) 81 新安医学外科学 18新安医学内科学 18 新安医学儿科学 18新安医学妇科学 18 新安医学针灸学 18新安医学五官科学 18 急症学 36新安医学医

16、论医话 18十、课程目标军事理论: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战争、战术和武器知识、部队条例条令。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课程属公共必修课程,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部分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和基本矛盾,懂得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国际经济关系,认清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坚定社会主

17、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课程属公共必修课程,主要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重点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学英语:本课程属公共必修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教授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语音室听说训练和网络自主教学等多种教学手

18、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计算机: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及关系型数据库,中文版Visual FoxPro 6.0的基础知识与使用;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Visual FoxPro 6.0数据类型及运算规则;数据库与表的基本操作;SELECT-SQL查询;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3种基本程序控制结构的应用,过程

19、自定义函数的设计和调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本概念;菜单、表单设计和报表设计的基本方法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体育: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体育理论、发展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以及田径、篮球、排球、体操、健身操、武术等。通过学习和训练,使

20、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介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列举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所学职业特点与当前就业、创业形势,并掌握一定的就业求职技巧,帮助大学生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就业创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卫生法规):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

21、神,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部分,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大局,理解党和国家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措施,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政策,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挫折,消除各种困惑和迷惘,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安全教育: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大学生存在的学习、生活、公寓、交往、网络、卫生安全问题及安全自救、求救、逃生办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把

22、握大学期间需要注意的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技能,保证自身安全,自觉维护社会安全。医学伦理学:本课程是为限选基础课,是伦理学与医学交叉形成的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助学生内化医学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范,学会分析当代高新技术在医学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而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和伦理分析能力。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储备医学道德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将来的医疗实践中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为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健康相关的心理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灵活运用心身相关原则认识和解决疾病

23、的病因、发展、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中的问题。医古文:本课程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古代汉语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具有能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为成为合格的高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打下扎实基础。中医药信息检索:本课程以中医药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文献检索知识与方法为研究内容,培养具有较高信息意识与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以学生初步掌握文献检索技能,了解文献管理基本方法,并能从文献获取与有效利用知识信息,独立完成检索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撰写为教学目的。徽文化概论:本课程主要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系统介绍徽州概况、徽派建筑、徽商

24、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及徽州民俗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系统了解徽州文化的基础上,把握徽州文化的体系与精神,深化学生对新安医学产生的文化土壤及新安医学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公共艺术:本课程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藏

25、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病因、发病、病机)及其防治的认识,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中医诊断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搜索临床资料、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掌握中医症、证、病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等。中药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中医

26、学对药物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认识方法和内容;中医临床常用药物的功效、主治及用法。通过对各种药物性能的掌握,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方剂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和100首代表方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临床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技巧,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症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内经: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内容为中医经典原著中经常应用、理论性强、指导实践作用突出的经文。通过对经文诵读,使学生理解经义,培养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以使掌握的中医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

27、为其今后开展中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伤寒论: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以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与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是其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辨证论治思维,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为最终目的一门学科。新安医学概论:本课程为方向必修课,研究的对象是新安医学发展的历史和学术思想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新安医学的历史成就,理解新安医学地域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历史唯物辩证观点和方法,剖析新安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正常人体解剖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位置、形态、结构

28、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人体形态结构基础知识,逐步建立医学思维模式,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正常人体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了解生理功能的发生原理,以及内外环境因素对人体机能活动的影响,从而为后继基础医学课和临床医学课的学习及防治疾病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病理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进

29、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组织学与胚胎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分为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部分,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发生机制的科学。中医专业学生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系统掌握人体微细结构及发生规律,为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备的形态学基础与基本技能。微生物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并要求学生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感染与免疫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规律。生物化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以化学和生物学的原理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及了解生物体物质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30、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等内容,为后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医学统计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也是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寄生虫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属病原学范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过程和传播规律,认识常见寄生虫的种类,掌握人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熟悉寄生虫病在我国的分布和流行状况,为学习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奠定基础。预防医学基础:本课程为专业基础

31、课,主要讲授预防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重点掌握人群健康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预防医学思维,并初步具备分析、解释预防医学及其相关资料的能力,为培养出优秀的中医学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 医用生物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生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常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与分化、衰老和死亡、干细胞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细胞临时制片等实验技能。遗传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将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病的一门科学。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遗传病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

32、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目的在于能够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它在人群中的危害,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医用化学: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医用化学与医学的联系及在医学中的作用,为后续医学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免疫学基础: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并要求学生掌握抗原、抗体、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有害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防卫机制和病理过程,以及免疫调节等理论,同时突出免疫学的理论和中医发病机理的结合,为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打下一定基础。中国医学史: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研究对象是医学发展的历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医

33、学历史,掌握中医学的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新安医学学术思想: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安医学“营卫一气说”等十大学术思想的学术发明、历史贡献、临床应用和现代科学价值。熟悉新安医家在理、法、方、药等各个领域的独到见解和的学术发挥。熟悉新安医家学术思想发明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学术思想形成的不同类型和主要特点。了解各种学术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核心内容、学术价值及其潜在的科学原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临床技能实训: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以卫生部中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有扎实基础理论及较高临床技能的医师为目的,

34、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以中医学诊断为基础,结合现代常用诊疗技术、基础护理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内容,注重加强临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突出临床技能的基本功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金匮要略:本课程为必修课,是一门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更具有临床学科性质的课程。对于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匮要略理法方药临床运用思路、方法;巩固和提高对内伤杂病进行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理论思维;加深脏腑经络辨证在内科临床运用的理解。温病学:本课程为必修课,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三基”学习,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温病学的概念,病因发病,辨证纲领,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防等基本知识;掌握常见四时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传变、诊断要点、辨证原则、病证归类等,并学会运用温病理论进行辨证治疗及临床运用。药理学:本课程为必修课,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技能训练、临床用药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利用现代药理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医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支撑。诊断学基础:本课程为必修课,内容包括:问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临床资料,应用必要的实验室和器械检查,

36、阐明各种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中医内科学:本课程为必修课,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的方法,掌握常见中医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关键和辨证论治方法。中医妇科学:本课程为必修课,主要介绍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及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系统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地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见病的中医诊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女性疾病的特点,并运用中

37、医学的思维方法处理妇科常见病证。中医外科学:本课程为必修课,主要从宏观角度系统地研究疮疡、皮肤病、乳腺、甲状腺、四肢血管、肛肠、急腹症、恶性肿瘤等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以及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等的一门临床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诊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现代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儿科学:本课程为必修课,主要介绍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病理特点、保健预防和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地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见病的中医诊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疾病的特点,并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

38、病证。针灸学:本课程为必修课,主要介绍经络、腧穴、刺灸等针灸知识与技能以及针灸的临床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针灸理论与方法技术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内科学:本课程为必修课,通过课堂讲授、示教、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传染病学:本课程为必修课,主要讲授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

39、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中医各家学说:本课程为方向限选课,主要介绍各个主要历史时期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治疗经验和典型医案。通过自习,使学生在已经学过中医学各科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治疗经验,以扩大知识面,开拓思维,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中医文献学:本课程为方向限选课,主要介绍中医各类文献源流,介绍历代重要医籍的内容、特点与学术成就。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各类中医文献源流及各学科的基本文献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熟悉历代重要文献的学术特点和利用价值。同时介绍中医文献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注释、辨伪和辑佚方面的知识,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循证医学:本课程为方向限选课,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要求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员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学会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在临床医疗决策中将现有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融入到临床判断中,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科研思路与方法:本课程为方向限选课,主要讲授中医药学科研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