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性探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6378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性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性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 肖强1,黄婧1,文传浩2*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究(11&ZD161)。 第一作者简介:肖强(1989-),男,重庆荣昌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二作者简介:黄婧(1990-),女,重庆铜梁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 通讯作者简介:文传浩(1972-),男,重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域生态与流域经济等交叉学科研究。 E-mail:15823990682@ (1、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67;2、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摘要:基于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对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在地域分布上,空间分异非常明显,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起绝对的主导作用。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三者之间共同存在着一种圈层结构;‚在整体发展阶段上,整体协调性水平不高,基本处于(0.3~0.5)的拮抗阶段,空间分异不明显;ƒ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人口-经济、经济-空间、人口-空间、综合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关键词: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oordination Study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and Space Urbanization of Chongqing One-hour Economy Circle XIAO Qiang1,WEN Chuanhao1*,HUANG Jing2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2.Research Center of the Economy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to analysis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21 counties of Chongqing one-hour economy circle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and space three aspects of urbanizati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by standard varianc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the economic spatial differences of urbanization plays a absolute dominant role.There is a circle structure among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and space urbanization; On the whole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level is not high, basically at the stage of antagonism between 0.3 to 0.5,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not so obvious. According to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master degre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e types: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y type, economic and space type, population and space type and integrated coordination oriented. Key words:Population-economic-space; urbanization; Harmony 1 引言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是以主城为核心,在交通一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包括主城九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及周边12各区县(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共计21个区县,幅员面积2.87万平方公里,11年末总人口1866.74万人,为全市总人口的56%,位于重庆市西南部,毗邻成都市,区位优势明显;同时,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作为重庆核心,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关联度较高,投入产出比较大,经济成长性好,能够快速集聚生产要素,带动重庆其他地区发展,有效推动和强化“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但是,众多学着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城市化存在诸如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质量较差、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内部耦合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重庆的发展 ,故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部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于重庆经济建设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城市化因其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引起了全球学术界、规划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理解纷飞复杂,不过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人口城市化,认为城市化是指随着产业经济向城镇的集中而发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这种转移既表现为城镇数目的增加,也表现为城镇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充 参考文献 4,8];二是经济城市化,认为城市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推动人类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1] 梁振民,冯维波,陈国建,等.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78-81. [2] 杨一鸣,马兵.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论坛,2007(17):7-8. [3] 李孝坤.重庆市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7(9):85-87. [4] Kent P.Schwirian & Jhon W.Prehn,An Axionmatic Theory of Urbanization,American Socioloical Review,Vol.27,No.6(dec,1962). [5] 刘志军.论城市化定义的嬗变与分歧[J].中国农村经济,2004,(4):58-65. [6] 李路路.“社会现代化”理论论纲.社会学研究[J].1987,(3):105-112. [7] 郭书田,刘纯彬.失衡的中国[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8] 刘英群.论经济城市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0-24. [9] 王一鸣,杨宜勇等.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2):3-11. [10]赵新平,周一星.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2,(2):132-138. [11] 何念如.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1979-2005)[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2] 仲小敏.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讨论[J].科学·经济·社会,2000,(1):38-42. [13] 李婕,胡滨.中国当代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J].人文地理,2012,(5):6-12. [14] 孙平军,丁四保等.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地理科学,2012,(4):450-457. [15] 薛俊菲,陈雯,张蕾.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12):2005-2011. [16] 许君燕.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0):929-933. [17] 刘新卫,张定祥,陈百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特征[J].地理学报,2008,(3):301-310. [18]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平[J].人口问题研究,2012,( 5):38-45. [19] 曹明秀,关忠良,纪寿问等.资源型城企物流耦合系统的耦合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物流技术,2008,(6):45-49. 9,11];三是空间城市化,即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城市地域的升级,农村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过程 12,13]。综合各种观点,本文认为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位一体的过程,其内涵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农业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变。就目前而言,国内城市化研究更多是的关注城市化与农民、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流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而缺乏从人口、经济、空间的角度对城市化内部耦合协调度研究。 本文选取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三者之间的内在协调性着手,分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城市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推动重庆城市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 2 研究方法 2.1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据此可以将城市化归纳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方面。借鉴现有的城市化综合测度指[14,17],遵循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及数据可得性因素,合理选取本研究城市化评价指标。其中人口城市化选取非农业人口比重、非农业人口规模、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人数和城镇化率作为表征;经济城市化选取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二三产业GDP密度来表征;空间城市化主要通过人均建成区面积、建成区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人均高速公路里程来表征(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 Table1 Comprehensive evaluatuion indexes of urbanization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单位 权重 城市化 水平测 度体系 人口城市化 非农业人口比重 % 0.250 非农业人口规模 万人 0.255 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人数 万人 0.217 城镇化率 % 0.277 经济城市化 人均GDP 元/人 0.224 人均工业总产值 元/人 0.287 二三产业产值比重 % 0.281 二三产业GDP密度 万元/km2 0.208 空间城市化 人均建成区面积 km2/万人 0.317 建成区面积 km2 0.186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人 0.209 人均高速道路里程 公里/万人 0.289 数据来源:《重庆市2012年统计年鉴》。. 2.2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消除量纲与量纲单位的影响,本文采用级差法对原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公式如下: (1) 其中:为样本城市j指标i的标准化值;为样本城市j指标i的原始数值;,分别为样本城市指标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3 指标权系数求解 采用均方差求解多指标决策权系数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公式为: (其中:为随机变量的均值)(2) 计算随机变量的均方差,公式为: (3) 计算指标的权系数计算,公式为: (4) 计算多指标决策与排序,公式为: (5) 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 2.4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度评价模型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度是指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合空间城市化彼此之间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其大小反映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18]。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19],可以得到耦合系统的耦合度计算函数: (6) 其中:为耦合度,取值位于[0,1]之间;代表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3个子系统对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显然,耦合度取值[0,1]。根据其耦合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C≦0.3属于低水平耦合阶段;0.3<C≦0.5属于拮抗阶段;0.5<C≦0.8属于磨合阶段;0.8<C≦1属于高水平耦合阶段。 3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重庆市2012年统计年鉴》和2012年政府工作公报,部分数据是经过计算处理得到。 4 城市化综合测度分析 通过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表1指标权系数的确定,运用公式(6)计算求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值(表2)。 表2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协调度 Table 2 population-economy-space urbanization and one hour economic circle of Chong Qing 城市 SU空间 EU经济 PU人口 SEC SPC EPC SEPC 渝中区 0.080 0.713 0.833 0.268 0.270 0.620 0.349 大渡口区 0.454 0.540 0.498 0.497 0.487 0.509 0.499 江北区 0.602 0.616 0.664 0.552 0.562 0.565 0.500 沙坪坝区 0.593 0.597 0.705 0.545 0.568 0.569 0.499 九龙坡区 0.590 0.629 0.677 0.552 0.561 0.571 0.499 南岸区 0.489 0.603 0.652 0.520 0.529 0.560 0.497 北碚区 0.533 0.471 0.377 0.500 0.470 0.458 0.496 渝北区 0.865 0.628 0.591 0.603 0.593 0.552 0.495 巴南区 0.556 0.363 0.344 0.469 0.461 0.420 0.491 涪陵区 0.269 0.411 0.318 0.403 0.382 0.423 0.494 长寿区 0.475 0.361 0.185 0.453 0.365 0.350 0.472 江津区 0.385 0.206 0.341 0.366 0.425 0.358 0.487 合川区 0.175 0.124 0.298 0.269 0.332 0.296 0.477 永川区 0.359 0.279 0.237 0.396 0.378 0.358 0.495 南川区 0.384 0.121 0.100 0.303 0.282 0.234 0.441 綦江区 0.320 0.165 0.301 0.330 0.394 0.326 0.484 大足区 0.109 0.215 0.165 0.269 0.256 0.306 0.486 潼南区 0.138 0.010 0.021 0.097 0.135 0.082 0.341 铜梁区 0.265 0.186 0.070 0.331 0.235 0.226 0.447 荣昌县 0.231 0.201 0.228 0.328 0.339 0.327 0.499 璧山县 0.469 0.358 0.167 0.451 0.351 0.337 0.467 总和 8.341 7.797 7.772 8.501 8.374 8.447 9.915 平均 0.397 0.371 0.370 0.405 0.399 0.402 0.472 注:SU、EU、PU、SEC、SPC、ESPC分别代表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经济城市化协调度、人口-空间城市化协调度、经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度。 4.1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进程与类型特征 从总量上来看,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城市化表现出空间城市化(8.341)>经济城市化(7.797)>人口城市化(7.772),平均水平介于[0.3,0.5]之间。一方面表明空间城市化引领着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另一方面表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处于拮抗阶段,需要加以合理地引导与推进。 从各区县城市的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得分来看,其中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的区县有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涪陵区、大足区,除去涪陵区和大足区剩余的都是主城区,从这个侧面说明主城九区主要是人口-经济导向型城市化,而周围区县主要为人口-空间导向型城市化。其中渝中区属于典型的经济导向型城市化,渝中区属于重庆最核心地带,区域面积有限,经济发达,因而它的经济城市化得分(0.713)远远大于它的空间城市化得分(0.08)。潼南县则为典型的空间导向型城市化,其空间城市化得分0.138远远大于它的经济城市化得分0.01和人口城市化得分0.021。 4.2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空间分异特征 图1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城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得分 首先从整体水平来看,人口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渝中区(0.833),最低的是铜梁县(0.07),两者相差近12倍;经济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还是渝中区(0.713),最低的是潼南区(0.01),两者相差达71倍之多;空间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渝北区(0.865),最低的是渝中区(0.08),两者相差10倍有余。因此,可以说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总体水平上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空间分异是非常明显的,且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起绝对的主导作用。三者共同存在着一种圈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以主城九区为第一圈层,以江津、綦江、涪陵、璧山、合川、永川为第二圈层,其余为第三圈层(如图1)。 5 城市化协调度评价及分析 运用公式(5)计算求得三者之间的协调度(表2),并借助GIS绘图软件按位序排名表现在空间上(图2)。 图2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城市化协调度排序 5.1 协调阶段划分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空间-经济(0.405)、人口-空间(0.399)、经济-人口(0.402)城市化协调性整体水平处于拮抗阶段,其中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和渝北区处于磨合阶段,潼南县三者都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而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平均水平为0.472,整体处于拮抗接阶段,各区县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水平最高的是江北区(0.500),最低的是潼南县(0.341),相差1.5倍,整体而言综合城市化水平较为均匀。 5.2 协调水平的类型划分 基于图2的位序排序,将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的人口-经济、经济-空间、人口-空间城市化的协调度进行排序,以其协调度最高的类型作为区县协调度划分的类型。据此,可以划分出4种类型,即人口-经济协调导向型、经济-空间协调导向型、人口-空间协调导向型、综合协调导向型。 (1) 人口-经济协调导向型:渝中区、大足区。这两个区,其人口-经济城市化水平都较大于人口-空间和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尤其是渝中区由于其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已完全实现城市化。加之其区域有限,人口聚集众多,表现出了很高的人口-经济城市化水平。而其空间城市化水平则相对很低只有0.08。为此,针对这类城市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合理分配人员到周边区县就业,减少空间和环境压力。 (2) 经济-空间协调导向型:南川区、永川区、涪陵区、铜梁县、璧山县、长寿区、巴南区。这些区县主要分布在主城核心区周边的第二圈环上。其城市经济水平与第一圈相比已不具有优势,但其相对第三圈环享有较少的地理(环境)成本,加之其较广袤地域空间。故表现出较强的经济-空间城市水平。为此,针对这类城市要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外来就业人口,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其次要做好区域统筹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做好主城配套。 (3) 人口-空间协调导向型:潼南县、合川区、綦江区、江津区。这写区县主要分布在第三圈环上。由于离主城较远,一二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表现出人口聚集和空间扩展。为此,这对这类城市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工业,修建高铁,缩短与主城的距离等。 (4) 综合协调导向型: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和荣昌县。其中除去荣昌县,均属于主城区。其城市发展一方面表现出人口、经济要素流的空间聚集和扩散,另一方面表现出城市空间的外延(空间扩展),综合协调水平较高(如图1所示)。为此,对于这一类城市要充分发挥经济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辅以合理的空间载体来实现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其中荣昌县虽然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三者间的协调度较高(0.499),但是其子系统人口城市化水平(0.231)、经济城市化水平(0.201)和空间城市化水平(0.228)并不高。为此,荣昌县应着力发展经济,保障城市充分就业,合理有序开发城市空间。 6 结论与展望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本文从人口、经济、空间三个方面来研究彼此间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在地域分布上,空间分异非常明显,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起绝对的主导作用。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三者之间共同存在着一种圈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以主城九区为第一圈层,以江津、綦江、涪陵、璧山、合川、永川为第二圈层,其余为第三圈层。 第二,在整体发展阶段上,整体水平不高,基本处于(0.3~0.5)的拮抗阶段。三者之间的协调性整体水平不高,平均水平为0.472,整体处于拮抗阶段,空间分异不明显,最低与最高之差仅为0.159。 第三,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人口-经济、经济-空间、人口-空间、综合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建议以供参考。 城市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空间、人口等多个方面,本文仅从空间、人口、经济三个视角进行了初探,还需要加大研究领域;其次本文研究对象仅选取了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缺乏更大范围的城市研究;再者在数据的选取中,由于空间城市化指标数据缺乏,部分数据进行了推算,其结论可能存在偏差,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