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本设计是云贵高原山岭重丘区的二级公路方案设计。通过路线分析,对路线的三面,路基,路面进行设计第一部分:对路线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路线背景分析,主要分析了自然地理概况,工程地质概况,筑路材料概况。第二部分:根据具体规范论证道路技术标准。第三部分:根据具体的选线原则,对路线的地质,地形和造价等因素,对路线拟订选线方案,并且进行对比选择。第四部分:路线的三个断面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绘制了平面图,纵面图和横断面图。平面设计中主要是对转角点的设计,参考道路设计规范对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的取值,通过计算得出各曲线要素。纵断面设计中,通过平面地形图绘制出地面地形线,再通过地形
2、线考虑其坡长、纵坡和填挖值,定出设计线。根据规范取得竖曲线半径,计算出各要素。横断面设计中主要是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取得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布置、路拱横坡、超高、视距。第五部分:路基的设计,在道路平、纵、横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路基及其排水、支档和防护工程规划。第六部分:路面设计。根据交通要求和环境因素、工程投资、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绘制路面结构设计图、计算各材料参数,疲劳应力。关键词:二级公路 断面设计 路基设计 路面设计 疲劳应力 ABSTRACTThis design is second-class road for mountain ridge heavy earthen mo
3、und area. Through line analysis of the three-line, Roadbed engineering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The first part: It is the road-related material to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background routes .Background includes a geographical overview of engineering geology, road building materials Pr
4、ofiles.The second part: it demonstrated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he road. The third part: According to the alignment of specific principles on the route of the geology, topography and the cost factors,it develop alignment program, and compared choice.The forth part: Line of 3D space design, included
5、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the cross-sectional design ,and Plan,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maps .Graphic design including corner point design, road design reference standard curves obtained by the elements.In Profile Design,Topographic lines were draw through Plane topographic map . Desi
6、gn lines were set Through its terrain slope length, the longitudinal and fill dug value .Design lines were set by Considering Slope length, the longitudinal and fill dug value .In Cross-sectional desig,Roadbed width and cross-sectional layout, road humps Wang Singapore, the high, the horizon was mad
7、e According to norm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The fifth part: Roadbed engineering design .Its content is the road-p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roadbed and drainage, 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project planning. The sixth par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raffi
8、c demand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investment, material supply, construction conditions,Pavement structure has been designed,Pavement design drawings and Quantity of work were calculated.Keywords: Second-class road Three-dimensional space design Roadbed design Pavement design 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 毕业设计的
9、目的1第二节 毕业设计的内容1第二章 资料收集及设计条件分析2第一节 路线概况2第二节 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5第三章 道路等级论证及技术标准确认9第一节 道路等级论证9第二节 道路技术标准论证9第四章 路线方案比较选择12第一节 山岭重丘区的选线原则12第二节 方案比较及确定14第五章 路线技术设计15第一节 纸上定线和平面线形设计15第二节 纵断面设计21第三节 横断面设计30第四节 路基土石方计算32第六章 路基工程设计33第一节 路基设计33第二节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37第三节 路基防护38第七章 路面工程设计40第一节 设计资料40第二节 交通分析40第三节 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41第四节
10、路面材料参数确定41第五节 荷载疲劳应力43第六节 温度疲劳应力44第八章 结语46致谢47参考文献48附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对具体工作进行合理的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完整的设计文件。通过毕业设计掌握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第二节 毕业设计的内容公路工程从立项到设计一般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四个阶段。对于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其内容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
11、道、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筑路材料、施工方案和工期安排等。毕业设计阶段由于时间的限制,根据教学的要求,对设计的内容有所侧重或省略。毕业设计内容分基本内容和选择内容。基本内容是每个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选择内容则根据指导书的要求选做一项或几项。学生也可根据各自的条件,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内容之外,选做其他某些项目。第二章 资料收集及设计条件分析第一节 路线概况2.1.1总概况该公路位于山岭重丘区,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其行车速度为4060/h,路基宽度12米,路面结构拟选水泥混凝土,桥涵设计荷载为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本合同段自大龙潭至落拉河,全长7.721,途经西坡坪、
12、兴发寨、岩脚寨、落叶寨、坪寨等处。2.1.2自然地理概况一、地貌地理概况本合同段在大的地貌单元上属云贵高原,区内次一级的地貌单元主要为丘峰沟地地貌,峰丛洼地、残丘坡地地貌,其地势起伏较大,地面标高在+1100+1270,相对高差多小于200。二、气象本合同段在大的地貌单元上属云贵高原,区内次一级的地貌单元主要为丘峰沟地地貌,峰丛洼地、残丘坡地地貌,其地势起伏较大,地面标高在+1100+1270,相对高差多小于200。三、水文条件本合同段水系主要为落拉河和一条小河,小河在坪寨一带有分流现象,本区河流为雨源型河流,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遇大暴雨时,小河泛滥,淹没农田。区内沿山麓多有人工水渠,截水沟、
13、和渡槽,当地居民用作饮水和灌溉农田,其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和泉水。2.1.3工程地质概况一、地层路线经过地段,基岩普遍出露,植被较稀少,主要出露三叠系关岭组和杨柳井组地层。现从老到新简述如下: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该组主要分布兴发寨和落拉河一带局部地段。 第二段(T2y2):岩性为灰色中薄层灰岩夹中厚层灰质白云岩。 第三段(T2g3):,岩性为浅灰色薄层白云岩夹灰岩。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地层(T2yl1):该层贯穿本合同段。 第一段(T2yl1):岩性为灰色,薄至厚层的白云岩夹角砾灰岩。 第二段(T2yl1):岩性为灰白色块状至巨厚层状白云岩。 第三段(T2yl2):岩性为灰白色薄至厚层白云岩
14、。二、地质构造勘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上扬子褶皱带中部,区内地层总的呈单斜构造,主要断层为上木札断层和落拉河断层。1. 单斜构造勘区岩层走向总的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倾向北东,岩层产状:45701952,局部地段受断层影响略有变化。2. 上木札断层该断层长26公里以上,逆断层兼有顺扭平移,地层断距800,在本合同段延伸方向为340左右。断层产状:倾向北东、倾角5070,见糜棱岩宽5。该断层总体走向与路线走向基本一致,在某些部位与路线发生交叉。对路线的兴建有一定的影响。3. 落拉河断层 该断层为上木札断层的次级断层,在K6+745与路线发生交叉,断层产状2102457090,局部倾向相反,宽22.5
15、,断层带为裂隙密集带组成,裂隙间距1530cm,该断层对落拉河特大桥桥址的选定影响较大。三、水文地质受构造及岩性控制,勘区地下水类型有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土层孔隙水三种类型。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最广,水量较大,一般以泉水的形式出现,除当地居民饮用外,还用于灌溉农田。基岩裂隙水,属于风化带裂隙水,分布于裂隙发育的山体表层,一般地下水埋藏较浅,且随地形起伏变化,一般27,受大气降水补给,就地排泄,一般水量不大。孔隙水、零星分布于有泉点出露的冲沟一带及落水洞被堵塞的低洼地段,水量微小,以渗流为主。四、不良地质现象1. 崩塌勘区K2+900K3+360和K4+740K4+900二段,为半填半
16、挖路段,虽为逆向坡但两组陡倾角裂隙特别发育,倾向坡外,开挖后可能顺裂隙发育崩落,应喷锚支护。2 .断层勘区有区域性上木札断层与路线延伸方向大致相同,在3+700和4+420与路线相交,在3+690处有上升泉,应设涵,在4+430处有5角砾岩糜棱岩,断层两侧岩石破碎部分呈砂状,对路线的兴建有一定的影响。3 .落水洞在K6+680处有落水洞,洞宽2.0左右,应封堵。4. 顺向坡在K7+1207+400和K7+721二段为半填半挖路段,岩层倾角与坡向一致,开挖最大倾角应为岩层倾角。详见不良地段地段表。五、特殊性岩土该公路,绝大部分地层为碳酸盐类岩层,其表层分布的坡、残积棕红、褐黄色的高塑性粘土,为一
17、区域性的特殊粘土红粘土。1.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红粘土虽然具有高含水量,高液限、高分散性,硬塑可塑状,局部软塑状,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为130200KPa。 红粘土的由硬变软现象:红粘土具有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特点,在接近下伏基岩处,由于地下水的集聚而常呈软塑或流塑,相应地,土的强度也逐渐降低,压缩性逐渐增大。 红粘土的不均匀沉陷性:由于石灰岩、白云岩易于岩溶化,岩体表面起伏剧烈,导致上覆红粘土层厚度变化很大,而红粘土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加之位于基岩凹部深槽内的红粘土,多为软塑或流塑状,故上部堆加荷载时,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 红粘土的裂隙性与胀缩性:场区红粘土具有弱膨胀性,但有较强的收
18、缩性,即表现为以压缩为主的胀缩性,而坚硬和硬塑状态的红粘土在胀缩作用下,易产生网状裂隙,且裂隙的发生和发展速度极快,在干旱气候下,新挖坡面数日内,便可被收缩裂隙切割得支离破碎,使地面水易侵入,降低土的抗剪强度,常造成边坡变形和失稳。 红粘土中的地下水特征:红粘土的透水性微弱,其中的地下水多为裂隙性潜水和上层滞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基岩岩溶裂隙水和地表水体,水量一般均较小;其水质属重碳酸钙型水,对混凝土一般不具侵蚀性。2.在红粘土地区进行路基工程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其上硬下软的特点,设计时,应尽量利用表层坚硬和硬塑状态的红粘土作其持力层。 针对其不均匀沉陷,路基设计时,宜尽量使用同一
19、持力层,使基底下可压缩土层厚度相对均一,对土层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段,可用低压缩性材料作置换处理。 针对其裂隙性和胀缩性,边坡设计时,应考虑开挖面土体失水收缩裂隙发展及浸水使土质软化的不利影响。 针对红粘土的高含水量,高液限、高塑限的特点,在使用红粘土作筑路或压实填土地基时,土料应先减水,使其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六、地震工程区内地震活动频繁,但震级不大,一般对工程建筑危害轻微。该区域属地震烈度度区,一般工程可不设防,落拉河特大桥应按地震烈度度设防。2.1.4筑路材料概况本合同段共调查料场及水源地8个,其中石料场3个,砂料场3个,粘土料场1个,水源地个。石料场一般分布于设计路线
20、附近两侧山头及坡地,贮量丰富,经取样测试。其岩石强度较高,成层性好,一般有便道通往采场,开采及运输条件较好。砂料场岩性主要为强弱风化白云岩,已有局部开采。除处粘土料场外,沿线粘土均有分布,可就地采用。沿线裂隙泉水、岩溶地下水(地下暗河)及水库均有分布,因此沿线生产及生活用水可就近采用。第二节 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2.2.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评价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资料,依据地层时代,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单元体如下:一、粘性土(dl+el)褐黄色,棕红色,为坡积、残积层,主要分布在岩溶洼地、沟底部及缓坡处,呈可塑硬塑状、局部呈软塑状,层厚不均匀,一般15,局部达10以上,物探测试此层与下
21、伏基岩风化层在波速上有较明显的界限,其纵波波速b300800s,视电阻率率s30800。全路线的土试指标统计如下:表2-1名称天然含 水 量()天然密度(KN/m3)空隙比e液性指数IL抗剪强度压缩系数a1-2(Mpa-1)无侧限强度qu(KPa)Cc(KPa)c(度)平均值57.416.301.630.2816.225.30.50290.18最大值73.319.22.1160.6543.024.91.357152.0最小值33.415.20.828-0.024.04.30.1865注:勘区粘土为区域性的特殊粘土,俗称红粘土。二、 强风化基岩勘区基岩主要是白云岩和灰岩,局部路段为泥岩,泥质砂岩
22、,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在白云岩、灰岩出露区,强风化层厚度一般为16,局部达10以上,一般为溶蚀裂隙的深度和裂隙极发育的深度,岩体的纵波波速b5002500/s,视电阻率PS=2501500,可作为线路路基持力层,当作立交和互通桩基持力层时须入岩一定深度。在泥岩、泥质砂岩、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出露区,强风化层厚度为410,该层仅能作线路路基持力层。三、 弱风化岩该层主要分布于强风化岩层之下,在灰岩、白灰岩出露区,岩体呈致密块状,强度高,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一般为24.157.8Ma,局部裂隙发育处为14.821.2Ma,岩体的纵波速35005000/,视电阻率s4002500。该层是本区建筑物基础
23、的良好持力层。在泥岩、泥质砂岩,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出露区,岩体的纵波波速Vb=20003000/s。该层可作一般工程基础持力层。2.2.2 建议基础形式、持力层及承载力1.场区路基基础一般均可采用天然地基,其基础形式可根据工程具体荷载情况,覆盖层的厚度及岩面起伏情况确定,在开阔平坦地段选择路堤路基;在陡坡地段选择半填半挖路基,如彻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矮墙路基、挡墙路基等。2.在覆盖层埋藏较浅或基岩出露地段可采用明挖扩大基础或嵌岩桩。3.在覆盖层厚度较大处,可根据工程的具体荷载情况,选择硬塑状粘土或强风岩作地基基础持力层。4.弱风化岩由于其岩体完整,稳定性好,强度高,可作高填深挖或本合同
24、标段任何工程的基础持力层。5.根据物探测试资料,岩土试验资料,各地层的承载力参数推荐如下:表2-2岩 土 名 称风 化 程 度承载力标准值(KPa)粘性土130200泥岩、泥质砂岩强风化300500泥岩、泥质砂岩弱风化500800灰岩、白云岩强风化8001200灰岩、白云岩弱风化150025002.2.3 路基地质本工程沿线大部分地段为基岩出露区,其路基工程地质条件总的来说较好,但红粘土地段、软土地段、高填方地段存在路基稳定性问题。一、一般土堤路基本工程沿线绝大部分地段为碳酸盐地层,基岩面起伏较大,其表层分布有坡残积高塑性粘性土,即红粘土。由于红粘土具有上硬、下软、土质不均,厚度不均,高含水量
25、,高液限、高塑限等特点。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0=160200KPa,设计时,应参照邻近钻孔资料,在使用该层作筑路或填土地基时,土料应先减水,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满足设计要求。二、 软土路基主要指分布于溶蚀洼地,地表及地下水相对发育,且长期淤积,排水不畅的烂泥田及水田地段,处理措施一般采用换土填石或清除。三、岩溶路基路基下伏溶洞、地下暗河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填石封闭或设涵洞、架桥、跨盖、保护。四、高填方路基本工程沿线山高坡陡,存在较多的陡坡路堤、高路堤,当地形坡度较陡或填方高度大于20米,且卸荷裂隙发育时,路基易产生滑塌现象。设计时,应根据填方高度和填料质量进行路基稳定验算,并采取一
26、定的防护措施。2.2.4边坡的稳定性决定边坡的稳定因素很多,如岩性、构造、风化作用,地下水,植被,自然边坡等,对于本合同段具体情况,决定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岩性、构造和风化作用。一、岩性本工程沿线绝大部分地段为坚硬,次坚硬的碳酸盐岩地层,其稳定性总体较好,仅局部地段岩石风化剧烈,岩体呈碎石状、砂状,其稳定边坡值一般不宜超过11,同时还应对坡面喷浆保护,做减载台等处理。二、构造勘区地层呈单斜构造,岩层走向与路线方向大致平行,当深挖路段为顺向坡时,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开挖边坡角度应视岩性、岩体结构面发育情况决定,一般不宜超过岩层倾角,由于其它裂隙的切割,还须对边坡面进行适当的保护。三、裂隙勘区裂隙
27、以陡倾角裂隙为主,一般对边坡稳定影响也不大,但当裂隙极发育(每米10条左右),组以上的裂隙同时发育,且倾向坡外,将岩体切割成碎石状、角砾状,则对边坡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四、风化作用在局部夹有泥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碎屑类软弱岩石,裂隙极发育时,在地表水、地下水的活动地段,岩体的风化作用特别强烈,对边坡稳定极不利,处理措施可采用放缓边坡,分段开挖或加强坡面及时保护,设减载平台,截、排水沟等。2.2.5 小桥涵工程该合同段大龙潭至落拉河段属山岭重丘区,沿线山、丘叠障,沟谷纵横、地表径流及沟渠众多,结合地形、水文情况,小桥涵基础基本坐落于强风化岩上(或者覆盖层较薄),强风化岩地基容许承载力为3
28、001200KPa,一般均能满足小桥涵的基础持力层的要求。约有少量的小桥涵处坐落于土层上(层厚大于2.5),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30200KPa左右,设计时应根据荷载要求选用,对不能满足小桥涵基础持力层要求的应作地基处理。处理后的地基除满足小桥涵的基础持力层外,还应保证山洪暴发时,地基基础不受影响。因此,建议小桥涵的基础应尽量置于基岩上。其工程地质条件详见小桥涵地段工程地质评价表。2.2.6筑路材料本工程路用块、片、碎石、砂等筑路材料沿线储量非常丰富,采运条件良好;其路用粘土分布也很广,均在路线附近,采运方便;沿线裂隙泉水,岩溶地下水(地下暗河)地表水系及水库均有分布,水量充沛,沿线生产及生活用
29、水可就近采用。第三章 道路等级论证及技术标准确认第一节 道路等级论证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高速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二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30、以上,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三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以上的公路。四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本公路等级确定已经过具体论证,具体论证过程省略,由条件直接得到本路段采用山岭重丘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 第二节 道路技术标准论证3.2.1 计算行车速度论证9 本路段采用而二级公路,行车速度为60km/h,采用三级服务水平。3.2.2 平面线形标准论证9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2.3二级汽车
31、公路山岭重丘区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360m,反向曲线的直线最小长度为120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3.3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平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为100m,极限最小半径为60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3.4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平曲线的一般最大半径为10000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4.1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35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5.1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圆曲线的超高最小值为8%。3.2.1 纵断面要素标准论证9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8.2
32、.1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最小纵坡为7%。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8.3.2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纵坡的坡长的最大长度为700m,当纵坡为6%时坡长为500,当纵坡7%时坡长为300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8.3.1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纵坡的最小坡长为100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8.6.1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竖曲线的最小曲线半径长度为:凹型曲线为一般值700m极限值450m,凸型曲线的一般值700m极限值40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为35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9.2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停车视距为40m,
33、超车视距一般值200m极限值150m。3.2.4 横断面技术标准论证9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6.1.2二级公路不设置中间带,横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6.1.2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路基宽度的一般9m,变化值取的12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6.2.1二级汽车公路山岭重丘区行车道宽为2*7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6.5.2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为2%。3.2.5 净空高度论证9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GT B01-2003)-2.0.7得建筑界限如下图3-1图中 :W为行车道宽度L 侧向宽度E 建
34、筑限界顶角宽度当L1m 时E=1mH 净空高度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6.64二级公路的净空5m。第四章 路线方案比较选择第一节 山岭重丘区的选线原则4.1.1山岭重丘区的地形特点1山岭区是指地貌变化很大,有明显的山岭重丘自然形态,地面自然坡度陡,相对高差大。山岭重丘在地形上山高坡陡、沟深谷窄。山脉水系清晰;在地质上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在气候上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这就给山区选线指出了方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横越山岭。4.1.2山岭重丘区的选线原则1顺山沿水的路线,按线 位的所在部位的不同有可分为沿河线、山腰线和山脊线等。在一条路线中,越
35、岭线、沿河线、山脊线等形式。往往形成同一路段的几个不同的比较方案。在一条相当长的路线中,又往往不是一种形式的路线,而是由几种形式的路段相互交替所组成的。常用线形有沿河线,越岭线和山脊线。一、沿河线 山区河流,河谷遗憾不宽,两岸台地较窄,间或为浅滩和悬崖峭壁。河流多具有弯曲的特点,凹岸较陡而凸岸较缓,如沿一测而行,常常陡岸缓岸相间出现。两岸均为陡崖处即峡谷,开阔处常有较宽台地,多是山区仅有的良好耕地。河谷地质情况复杂,常有滑坍、岩堆、泥石流等比还存在。寒冷地区的峡谷因日照少,常常有积雪、雪崩等现象。山区河流,平时流量不大,但一旦遇到暴雨,山洪爆发,洪流夹带泥沙、砾石、树木等急速下泄,冲刷河岸,毁
36、坏田园,危害甚大。路线布局主要考虑因素:路线选择、路线高度、桥位选择和河岸选择。由于河谷两岸情况各有利弊,选线时应比较两岸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以及农田水利规划等因素,避难就易,充分利用有利的一岸。二、越岭线越岭线,是指两个主要控制点位于山脊的两侧,路线需要由一侧的山脚升坡到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然后从山脊的另一侧降坡而下的路线。主要特点是路线需要克服较大的高差,因此在越岭线的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纵坡,其次是横断面和平面。越岭线布设时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垭口的选择,过岭标高的确定和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方案的拟订。这三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布局时应综合考虑。垭口选择。垭口应在符合路线基
37、本走向的前提下,与两侧山坡展线方案结合一起考虑。首先选择标高较低、展线降坡后能与山下直接相连的垭口,再考虑稍偏离路线方向、接线较顺直且不致过多增加里程的其它垭口。垭口的标高及其与山下控制点标高的高差,对路线长短、工程量大小和营运条件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一般应选择标高较低的垭口,尤其对高寒地区,有时为了走较低垭口,即使方向有所偏离也应进行比较。对基本符合路线走向,展线条件较好、接线较顺、地质较稳定的垭口,即使其标高较大,也不应轻易放弃。由于越岭线的主要组成是山坡线,而山坡面的曲折程度、横坡的陡缓、地质的好坏等,直接影响线形的标准和工程量大小,因而选择垭口就必须结合山坡展线条件一起考虑。对地形平缓、
38、地质较好和利于展线降坡的山坡,即使垭口的位置有偏离或标高略高,也不应轻易放弃。一般线的地质构造薄弱,常有不良地质存在,应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其性质和对公路的影响,对软弱型、构造型和松软土侵蚀型垭口,只要注意到岩层产状及水的影响,路线通过问题不大;对断层破碎带型及断层陷落型垭口,一般应尽量避免,必须通过时,应查明破碎带的大小和程度,选择有利部位通过,并采取挡土墙、明峒等可靠工程措施,以保证路基稳定;对地质恶劣的垭口,局部移动路线或采取工程措施亦不解决问题时,应予放弃。山岭重丘区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平、纵线形的组合。平面线形不应迁就微小地形,而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和小偏角,但也不应当为避
39、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叉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能过于平缓。线形设计应成为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高效率的前提下,使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工程量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底限指标, 但也不应当片面追求高指标。三、农田对公路选线的影响选线应该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做到少占地,并尽量避免占用高产田、经济作物田和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占用田地要和路线的作用,多指农运输的效果、工程数量、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既不能片面求直占用大量良田,也不能片面不
40、占农田,使路线绕行,造成行车条件差。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线路布置要尽可能与农业灌溉系统结合,除特殊情况下,一般不要破坏灌溉系统,布线要注意尽量与干渠平行,减少路线与渠道相交,但特殊条件下可以和渠道相交。可能条件下,布线要有利于造田、护田;路线通过河曲地带时,如果水文条件许可,可考虑路线直穿、裁弯取直或改河造田缩短路线里程。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村庄或从农田通过时,可靠近河岸布线。路线布置要尽可能考虑为农业服务,布线时要注意与农村公路和机耕道的连接,以及与土地规划相结合,较多靠近一些居民点,并考虑地方交通工具的行驶。四、 环境对选线的影响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
41、产生的各方面的影响和污染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2.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的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4.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影响;5.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对策实施的可能性。第二节 方案比较及确定对于路线K1+400至K2+843路段,地形比较复杂,高差比较大,其中翻越在K1+400至K1+800段是三座高程1255m、1192m、1135m的三座山丘,在K2+100到K2+800处又有两座超过1200m的山丘,选线方案拟定为三种:一、直接绕过山
42、丘区,选择地势平坦的路线。此种方法填挖较小,易于施工,但路线过于偏离,不利于整体路线的结合。二、选择走垭口路线,路线跟随地形走势,顺势上下坡,此种方法路线合适,但由于地形过于陡峭,高差偏大,填挖比较大。三、在K1+400至K1+800是高差较大,但是在两端地区,高程相当,所以在虽然选择是采用隧道穿过,而在K2+100到K2+800段,选择走垭口,然后顺势下坡。考虑到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路线技术要求与公路规范,经过小组商量讨论,最终确定选择第三方案。第五章 路线技术设计第一节 纸上定线和平面线形设计5.1.1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根据地形,地质情况,
43、定制导线,及修正导线最终确定K2+143K2+843段的路线示意如下图 D A JD1(B) JD2(C)图5-1由图计算出起点、交点、终点的坐标如下:A: (N67960.92,E60232.76) JD1:(N67707.35,E60177.90)JD2: (N67562.78,E60208.19) D: (N67317.59,R60373.25)路线长、方位角计算一、AB段 DAB= 因为图在第四象限里,故 二、BC段 DBC= 因为图在第一象限里,故 三、CD段 CD= 因为图在第一象限里,故 四、转角计算(左)(左)5.1.2圆曲线计算一、ABC段已知 = 取圆曲线半径,如下图:图5-2路线转角 L曲线长(m) T切线长(m)E外矩(m) J校正数(m) R曲线半径(m) 缓和曲线长(m) 49.45-97.82=1.08(m)特殊点桩号校核: A K2+143 + +259.44 JD1 K2+402.44 49.45 ZH K2+352.99 + +35 HY K2+387.99 +1/2L1 +1/2 27.82 QZ K2+401.9 +1/2J1 +1/21.08 JD1 K2+402.44校核无误。二、BCD段 图5-3路线转角 L曲线长(m) T切线长(m)E外矩(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