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华师网院心理学作业.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5878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网院心理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华师网院心理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 作业1 1.第4题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B )。 A.性格B.意志C.需要D.兴趣 2.第5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D ) A.理想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梦 3.第6题 “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   )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4.第7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 A  )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5.第8题 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6.第16题 (   D  )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A.情绪与情感B.个性心理特点C.气质与性格D.个性心理倾向性 7.第17题 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是( A   )。 A.心境B.激情 C.应激D.情感 8.第18题 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B   )。 A.中上水平B.中下水平C.中等水平D.优秀水平 9.第29题 “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 C  )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互补性 B.相似性C.接近性D.个性 10.第30题 某些灵长类动物和3岁前的儿童主要具有的思维类型是( B  ) A.形象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分析思维 11.第9题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包括(    A,B,C   )。 A.感觉适应B.感觉的相互作用C.感受性的练习 D.感觉阈限的降低E.感受阈限的提高 12.第10题 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把创造思维分为哪几个阶段?( A,C,D,E ) A.准备期B.发现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 13.第1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形式的有( A,D,E   )。 A.自我感觉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观念E.自我分析 14.第12题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 A,B,E  ) A.内容B.操作C.评价D.认知E.产品 15.第13题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 A,B,D  )。 A.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C.性格是气质形成的前提。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E.性格可以任意塑造气质的类型。 16.第19题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 A,C,D  ) A.流畅性B.可操作性C.变通性D.独特性E.逻辑性   17.第20题 人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包括( C,D,E  ) A.恐惧感B.友谊感C.道德感D.美感E.理智感 18.第21题 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种( B,D,E   ) A.手势表情B.面部表情C.身体表情D.言语表情E.动作表情 19.第22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包括( B,C,D,E )等几种。 A.强壮型B.不可遏制型 C.活泼型 D.安静型E.抑制型 20.第23题 对人认知的效应主要包括( A,B,C,D,E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标签作用E.社会刻板印象 21.第1题 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詹姆士。错误 22.第2题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正确   23.第3题 新上任的班主任总是要听听原班主任对该班学生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他对该班的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刻板效应。错误 24.第14题 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正确 25.第15题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905年。错误   26.第24题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正确   27.第25题 梦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您的答案:错误 28.第26题 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您的答案:正确    29.第27题 在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最好的一种您的答案:错误 30.第28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正确 作业2 1.第1题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B.意志 C.需要D.兴趣 答案:B标准答案:B 2.第2题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 A.注意B.思维 C.表象D.知觉 答案:C标准答案:C 3.第3题(   )又称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 A.求得赞赏的动机 B.求知欲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答案:B 4.第4题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形式。 A.认知B.情感C.意志 D.动机答案:A 5.第5题刚从暗处走到亮处,两眼什么也看不到,经过几秒钟后才恢复正常。这属于( )。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补偿 答案:A 6.第6题热恋中的男女往往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这是下列哪种效应的影响?(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标签作用 答案:C 7.第7题某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急躁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属于哪种气质?(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答案:A 8.第8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答案:C 9.第13题“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    )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互补性 B.相似性 C.接近性D.个性 答案:C 10.第14题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A.理想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D.梦 答案:D 11.第15题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关系。 A.“倒U型” B.“U型”C.直线D.不确定 答案:A 12.第16题“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答案:C 13.第17题下列不属于气质类型学说的是(  D )。 A.体型说 B.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C.激素说D.模板说 14.第18题下列哪种效应属于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标签作用 答案:B 15.第19题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从精神分析的观点出发将人的性格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 B.外向型和内向型 C.意志坚强型和意志薄弱型 D.情绪型和理智型 答案:A 16.第26题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 E.生理需要 答案:A,B,C,D,E 17.第27题人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包括(    ) A.恐惧感B.友谊感 C.道德感D.美感E.理智感 答案:C,D,E 18.第28题第一个智力量表的编制者是(    ) A.韦克斯勒B.推孟 C.比奈D.吉尔福特E.西蒙 答案:C,E 19.第29题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有()。 A.性格B.动机C.思维 D.情绪E.记忆答案:C,E 20.第30题下列属于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的标准的是( ): A.正常健康的交往 B.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连续性 C.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D.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E.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 答案:A,B,C,D,E 21.第33题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    )。 A.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C.性格是气质形成的前提。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 E.性格可以任意塑造气质的类型。 答案:A,B,D 22.第41题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包括(   )。 A.感觉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受性的练习 D.感觉阈限的降低 E.感受阈限的提高 答案:A,B,C 23.第42题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有()。 A.需要B.情绪C.兴趣 D.动机E.能力 答案:A,C,D 24.第43题按造成焦虑的根源,可以把焦虑分为(   ) A.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 C.正常焦虑D.道德性焦虑 E.过敏性焦虑 答案:A,B,D 25.第44题心理学家荣格把人的性格分为(   )。 A.内向型 B.外向型 C.理智型D.情绪型 E.意志型答案:A,B 26.第50题遗忘的非病理性原因主要包括(   )。 A.记忆痕迹的消退 B.记忆痕迹受到干扰而发生抑制 C.脑退化 D.大脑产生了超限抑制 E.神经衰弱 答案:A,B,D 27.第51题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   )。 A.形象记忆B.外显记忆 C.词语记忆D.情绪记忆 E.运动记忆答案:A,C,D,E  28.第52题在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情绪通常有哪几种线索?(    ) 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 C.言语表情D.生理唤醒 E.长期的共同生活 答案:A,B,C 29.第57题性格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 A.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 B.意志方面的特征 C.情绪方面的特征 D.理智方面的特征 E.神经活动方面的特征 答案:A,B,C,D 30.第58题下列哪些属于外部感觉?(     ) A.动觉B.平衡觉 C.皮肤觉D.视觉 E.触觉 答案:C,D,E 31.第9题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答案:错误 32.第10题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没有产生新形象,创造想象产生了新形象。 答案:错误  33.第11题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答案:正确 34.第12题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但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答案:正确 35.第20题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答案:正确 36.第21题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答案:正确 37.第22题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教育为主。 答案:正确 38.第31题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答案:错误 39.第32题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B是指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和观点。答案:正确 40.第34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一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错误 41.第35题人的性格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型。 答案:正确 42.第36题在认知他人时,“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反映了晕轮效应的作用。 答案:正确 43.第37题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着较大作用。答案:错误 44.第45题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答案:正确 45.第46题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答案:正确 46.第23题能力 答案: 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47.第24题焦虑 答案: 所谓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48.第25题标签作用 答案: 是在认知某个人或群体之前,他人提供的信息对认知发生的影响。 49.第38题想象 答案: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0.第39题兴趣 答案: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51.第40题气质 答案: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具体进行方式和表现特点,如速度和稳定性特点、强度特点、指向性特点等。  52.第49题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规律? 答案: 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中等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1、焦虑的作用和学习的难度。2、焦虑的作用与学习能力。 3、焦虑的作用与持续时间。4、焦虑的作用与个体的年龄。5、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53.第56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 1、培养好奇心。2、丰富想象力。3、训练发散思维。4、鼓励直觉思维。5、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54.第47题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著,解决问题越容易。2、定势: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3、迁移:正迁移有利于问题解决,负迁移妨碍问题解决。4、知识表征方式。5、功能固着。 55.第48题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答案:  1、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2、气质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 3、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4、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56.第53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 答案: 1、教师要保持高涨的热情。2、教师要热爱学生。3、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4、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的课堂情绪。5、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57.第54题简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案: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1)组合性智力(2)经验性智力(3)情境性智力 58.第55题什么是模式识别?关于模式识别有哪几种理论模型? 答案: 1、一般说来,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2、模式识别的主要理论模型包括:模板说、原型说和特征说。 作业3 1.第13题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心理学家(D)提出的。 A.弗洛伊德B.华生 C.马斯洛D.罗杰斯 答案: 2.第14题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答案:C 3.第15题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都属于(   A  ) A.激情B.心境 C.应激D.热情 4.第16题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 A.中上水平B.中下水平 C.中等水平D.优秀水平 答案:B 5.第18题( D   )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阿诺德B.坎农—博德 C.普里布拉姆D.詹姆士—兰格 6.第19题 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测验法 答案:B 7.第23题 当我们阅读《水浒传》时,头脑中出现宋江的形象属于(   )。 A.幻想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答案:C 8.第24题与朋友的友情,无论在顺利的条件下,还是在困难的环境中,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这是属于情感品质中的(     ) A.倾向性B.深刻性 C.稳固性D.效果性 答案:B 9.第25题“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C)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0.第26题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往往会娶一个被动型的女子,这是人际吸引中哪种因素的作用?( C    ) A.接近性B.相似性 C.互补性D.能力及特长 11.第27题“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 C )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A.互补性 B.相似性C.接近性D.个性 12.第28题最早运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D.冯特 答案:C 13.第29题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C )。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 暗示法 D.代币奖励法 14.第30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 A.感觉B.表象C.记忆 D.知觉 答案:A 15.第32题有些人对某事物的兴趣虽也达到了迷恋的程度,但很容易”见异思迁“,难以持久,这是缺乏兴趣的(C)品质的表现。 A.广度B.有效性 C.稳定性D.专一性 16.第6题下面哪些方面体现了人际吸引中的相似性?(    ) A.远亲不如近邻B.老年人喜欢和老年人呆在一起 C.脾气急躁的喜欢和耐心细致的人相处 D.志同道合的容易成为朋友 E.支配型的男子和被动型的女子相互吸引 答案:B,D 17.第9题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E.生理需要 答案:A,B,C,D,E 18.第10题下列选项中主要属于创造想象的有( A,D  ) A.作家构思一篇新的小说 B.看到建筑物的模型头脑中出现建筑物的形象 C.做梦 D.画家创作一副新的作品 E.看小说时头脑浮现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19.第11题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包括(     )。 A.求得赞许的动机 B.求知欲C.成就动机 D.高级动机E.效能动机 答案:A,B,C 20.第12题根据思维所依据的中介物来划分,思维的种类有(   )。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E.发散思维 答案:A,B,C 21.第33题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    )。 A.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C.性格是气质形成的前提。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 E.性格可以任意塑造气质的类型。 答案:A,B,D 22.第39题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包括(    )。 A.感觉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受性的练习 D.感觉阈限的降低 E.感受阈限的提高 答案:A,B,C 23.第40题下列量表中属于智力量表的是(    ) A.斯坦福—比奈量表 B.韦克斯勒量表 C.16PF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A,B,D 24.第41题 对人认知的效应主要包括(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标签作用 E.社会刻板印象 答案:A,B,C,D,E 25.第42题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包括( )。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C.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D.刺激物的新异性 E.刺激物的连续性 答案:A,B,C,D 26.第43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专门渠道包括():  A.心理辅导B.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D.各科教学 E.团队活动 答案:A,B,C 27.第51题兴趣的品质包括()。 A.广度B.专一性 C.稳定性D.有效性 E.深刻性 答案:A,B,C,D  28.第54题性格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A.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 B.意志方面的特征 C.情绪方面的特征 D.理智方面的特征 E.神经活动方面的特征 答案:A,B,C,D 29.第57题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  A,C,D ) A.流畅性B.可操作性 C.变通性D.独特性E.逻辑性 30.第58题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结构,它的三个组成部分为(A,B,C )。 A.感受器B.内导神经 C.神经中枢D.神经网络 E.神经元 31.第1题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B是指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和观点。 答案:正确 32.第2题在认知他人时,“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反映了晕轮效应的作用。正确 33.第7题早晨起来记忆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的作用。 答案:错误 34.第17题应激是由意外的紧张情况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 答案:正确 35.第20题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没有产生新形象,创造想象产生了新形象。 答案:错误 36.第21题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答案:正确 37.第22题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答案:正确 38.第31题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答案:错误 39.第47题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答案:正确 40.第48题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詹姆士。答案:错误 41.第49题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理解性。答案:错误  42.第50题 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答案:错误 43.第52题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答案:错误 44.第53题在视觉中明适应使感受性提高,暗适应使感受性降低。答案:错误 45.第55题探讨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的是教育心理学。错误  46.第3题创造性思维 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或者:是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47.第4题观察法 答案: 研究者通过感观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或: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8.第5题记忆 答案: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49.第8题再造想象 答案: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 50.第38题实验法 答案: 是人为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所要研究的对象,对结果进行量的分析和反复验证。 51.第56题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答案: 指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 52.第35题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组织学生复习。 答案: 复习要及时。 复习要适量。 复习计划要科学 适当的超额学习。复习要做到经常性和多样化。 53.第37题试述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答案: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3、加强意志锻炼4、养好良好的注意习惯 54.第34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个人角度来说应该做好哪些方面? 答:(1)    严于律己,重视个人修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    宽于待人,待人以诚、以尊重、以宽容,多将心比心。(3)    善于沟通,多交往,巧用交往工具。(4)    乐于助人,热心为人分忧解难,也乐与他人分享喜悦。  55.第36题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著,解决问题越容易。2、定势: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3、迁移:正迁移有利于问题解决,负迁移妨碍问题解决。4、知识表征方式。5、功能固着。 56.第44题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2、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3、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不断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57.第45题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接近性2、相似性3、互补性4、能力与特长5、仪表6、个人品质  58.第46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1.传授知识2.学科渗透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4.寓于活动5.辅导与咨询 作业4 第3题冯特于( B )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64年B.1879年 C.1905年D.1913年 4.第4题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B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正迁移D.负迁移 5.第5题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 A.强化法B.行为塑造法 C. 暗示法D.代币奖励法 答案:C  6.第26题按智力三元理论的观点,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组合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 A) A.情境性智力B.理论性智力 C.晶体智力D.流体智力  7.第27题智力多元论是(D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瑟斯顿 C.吉尔福特D.加德纳 8.第28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 )。 A.感觉B.表象 C.记忆D.知觉 9.第30题 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B )。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测验法  10.第31题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 A.舒茨B.莫雷诺 C.凯利D.加德纳 答案:B  11.第32题最早运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D.冯特 答案:C 12.第44题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意志B.能力 C.气质D.性格 答案:A  13.第45题(  D  )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阿诺德B.坎农—博德 C.普里布拉姆 D.詹姆士—兰格 14.第46题饥觉、渴觉、内脏的痛觉等属于(    )。 A.内部感觉B.本体感觉 C.外部感觉D.动觉 答案:A 15.第47题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C   )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 16.第13题下面哪些方法属于行为主义方法?( A,B,E   ) A.强化法B.代币制C.暗示法D.宣泄疏导法E.消退法 17.第14题一般来说,情感品质主要有(  A,B,C,D   ) A.倾向性B.深刻性 C.稳固性D.效果性 E.两极性 18.第15题下列量表中属于智力量表的是(    ) A.斯坦福—比奈量表 B.韦克斯勒量表 C.16PF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A,B,D  19.第16题记忆的良好品质表现为(        )。 A.识记的敏捷性B.记忆的精确性C.保持的持久性D.记忆的准备性E.记忆的有序性 答案:A,B,C,D  20.第17题下面哪些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 A.东北人豪爽,上海人精明 B.一见如故C.一见钟情 D.男刚女柔 E.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答案:A,D  21.第18题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    )。 A.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C.性格是气质形成的前提。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 E.性格可以任意塑造气质的类型。 答案:A,B,D 22.第19题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    )。 A.形象记忆B.外显记忆 C.词语记忆D.情绪记忆 E.运动记忆 答案:A,C,D,E 23.第21题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   ) A.流畅性B.可操作性 C.变通性D.独特性 E.逻辑性 答案:A,C,D 24.第22题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把创造思维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准备期B.发现期 C.酝酿期D.豁朗期 E.验证期 答案:A,C,D,E 25.第23题第一个智力量表的编制者是(  ) A.韦克斯勒B.推孟C.比奈 D.吉尔福特E.西蒙 答案:C,E 26.第24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形式的有()。 A.自我感觉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D.自我观念 E.自我分析 答案:A,D,E  27.第25题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    ) A.内容B.操作C.评价 D.认知E.产品 答案:A,B,E  28.第29题下面哪些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 A.弗洛伊德B.华生 C.荣格D.马斯洛E.斯金纳 答案:B,E  29.第40题遗忘的非病理性原因主要包括(    )。 A.记忆痕迹的消退 B.记忆痕迹受到干扰而发生抑制C.脑退化D.大脑产生了超限抑制E.神经衰弱 答案:A,B,D 30.第55题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 E.局部性原则 答案:A,B,C 31.第6题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没有产生新形象,创造想象产生了新形象。答案:错误 32.第7题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越高。答案:错误  33.第8题人们普遍认为商人比较精明、唯利是图,这是一种标签作用。答案:错误   34.第9题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答案:正确  35.第10题实验表明,学习程度为100%时,记忆效果最好。答案:错误 36.第33题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答案:正确  37.第34题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但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确  38.第35题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错误  39.第36题荣格用高级神经神经活动类型说来解释气质。错误 40.第37题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教育为主。正确 41.第48题应激是由意外的紧张情况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正确 42.第49题应激是一种强度较大、持续强度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错误  43.第50题在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最好的一种答案:错误 44.第51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反映了对人的性格认知的不易。正确 45.第52题在认知他人时,“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反映了晕轮效应的作用。正确  46.第11题情绪与情感 答案: 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47.第12题气质 答案: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具体进行方式和表现特点,如速度和稳定性特点、强度特点、指向性特点等。 48.第38题需要 答案: 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49.第39题观察法 答案: 研究者通过感观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或: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50.第53题想象 答案: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1.第54题自我意识 答案: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通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 53.第43题能力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能力? 答案: (一)影响能力个别差异的重要条件和因素有以下几点:1、素质。2、早期经验。3、教育和环境。4、个人的努力。(二)培养青少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3、通过课外兴趣的培养,促进能力发展。4、注意能力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54.第20题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案: 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保持完备性。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 55.第41题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答案: 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3、利用反馈。4、合理竞赛。 56.第56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 答案: 1、教师要保持高涨的热情。2、教师要热爱学生。3、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4、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的课堂情绪。5、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57.第57题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58.第58题简述遗忘的规律与原因。 答案: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遗忘的原因:1、病理性原因:如脑退化或损伤,神经衰弱等。2、非病理性原因:①记忆痕迹的“消退”;②记忆痕迹受到干扰而发生抑制,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大脑产生了“超限抑制”,即大脑的神经细胞长期工作后由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超负荷而产生保护性抑制,这种抑制也会使记住的东西遗忘掉。 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