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生借书说》.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4589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生借书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生借书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生借书说》说课稿 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 王瑰云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你们好!感谢各位给了我一次展示的机会,借助这一平台,把自己的教学技能和风采充分展示给大家。敬请批评指点!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黄生借书说》。 说课的流程为: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本单元以议论为主,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观点和材料,培养发现观点和材料关系的能力。这篇文章是作者袁枚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生条件,奋发向学。 “说”这种文体其一特点是其议论性,学习本文,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对读书的见解。“说”还有其趣味性和情感性,学习本文,体会和欣赏文中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和有生命力的语言,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观察,我发现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能阅读简易的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因此,根据课题的核心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1、 反复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塞、庋藏、俟、落落、业、无论”等文言实词、复习虚词“之、而”的用法,学习“然、为、与”的用法。了解特殊句式,学会文言翻译的方法。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 2、 把握作者关于读书的论断,梳理文章论证结构,体会作者运用对比进行议论抒情的写法。 3、 把握作者寄寓在文章中对青年人的嘱托,形成发奋图强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句式。体会对比说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论证结构,把握论证特点及文中体现的情感。 接下来,我谈一谈这堂课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上我以“五步对话”( 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话作者、对话自己)为基本教学方法,质疑点拨为辅,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讨论中提升、探究后运用。 学法上以学生自主归纳为主,小组合作为辅。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发现规律,让学生疑难思考中掌握方法。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学生在课前读文章,预习课文的基本知识,做完下面的5道题。 1、熟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牛塞屋( )而强假焉( )庋藏焉( ) 姑俟( ) 辄省记( ) 素蟫灰丝(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 )明日去( )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强假焉 ( ) 辄省记( )若业为吾所有( ) 高束焉( ) 庋藏焉( ) 姑俟( )落落大满( ) 天子之书 ( )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吾不得而见之矣( ) 非独书为然( ) 予之公书( ) 授以书而告之曰( )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 生固幸而遇予乎( ) 为一说,使与书俱。( ) 上面的字词,你在以前的文章中见过哪些?能找出并谈一谈它的意思吗?请找出并写在下面: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全文,翻译下列句子。 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②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③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4、认识作者,了解“说”。 袁枚, 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作品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 ,具有 、 、 特点。 5、关于读书,袁枚在文章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和方法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增大课堂容量。同时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首先,由名人读书观导入新课: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鲁迅读书,弥漫开放,精骛八极,而善于收束聚集,他的知识藤蔓构架迁延广大,思想之停蓄因此稳当厚重。钱钟书读书,精锐挺进,浩瀚渊深。量大如重峦叠嶂,其气势如鹰击长空,其全面性如综合部队,且善于对读书的选择。李敖读书姿态罕见之开放,如一硕大公园,推倒围墙,吸纳周遭风光,而自有一中心。 有书且善于读,是名人成功的关键。但是有一个青年学生因为家贫无书来读,幸得大学者袁枚的帮助,这位长者就借书一事谆谆告诫后辈读书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黄生借书说》,体会袁枚的读书观。 设计意图:由读书的话题导入新课,可以更好的和课文的内容衔接,拓宽学生的思维。 其次,交流预习情况,分享自学成果。 ①我来说一说作者及背景。 学生展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重点强调: 袁枚,字子才,自称随园主人,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张抒写性情,有清新灵巧之风。著有《小仓山房文集》,诗作《随园诗话》,志怪小说集《子不语》。 由于古时印数少,且大多掌握在私人手中,故书难得。黄生允修,贫而好读书,幸而作者借书并资助他。 ②重点实词、虚词展示。 活动一:一学生上黑板展示课前预习中和自己找出的实词,并由另一学生回答。 学生展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特点字词: 古今异义:A 子孙弃者无论焉 B 然后叹借者 C强假焉 词类活用:A 汗牛塞屋 B 归而形诸梦 C 其切如是 教师追问:以上词语我们在那课学过,是一样的意思吗? 活动二:教师提问,用本课中的句子举例,来说一下“之、而”用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出现的其他虚词 然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 与 往借,不与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使与书俱 为 若业为吾所有 为也做动词:A非独书为然 B 为一说 ③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特别是“学习准备”中的重点句子。 学生小组活动后,教师点拨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并讲解特殊句式: 省略句:使与书俱。 倒装句: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判断句:书非借不能读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更好的学习文章的基本词语和句式,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诵读 ①教师范读或范背。 教师强调字音: ②学生自读、齐读、美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大意,为教学的下一环节做准备。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导语:“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是朱熹对读书的理解;“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是郑板桥对读书的看法;“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是周恩来总理的读书观;清代大学者袁枚对读书又有怎样独到的理解呢? 思考: 1、作者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理解这一观点? 小结:“书非借不能读也”,应从读书精神上体会,意为借书比有书更容易勤读,更专心,更容易记住,效果更好,即条件差反而进步快,逆境促人勤奋。这和我国古已有之的身处逆境而矢志苦读的优良传统是一致的。 2、开门见山提出文观点,接着又是怎样证明这个道理的?你能把文章论述过程用结构图或知识树的形式画出来吗? 小组成员合作解答,然后上黑板展示。 教师展示与学生对比。 七略、四库 汗牛塞屋 社会现象 事实 祖父积、子孙弃 藏书者 不读书 做官:书落落大满 心理 对比 幼年:借书吃闭门羹 自己经历 借书者 读书专 书非借不能读也 3、作者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后,总结出了怎样的读书经验?(要求:用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小结:“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句话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就要珍惜少时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 4、文章最后,作者写道:“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这句话是作者的用意所在,有何作用? 小结:此句紧扣论点,教育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珍惜自己难得的机遇,劝勉黄生专心读书,同时督促他早日还书。也道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青年人要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求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阐述的作者的观点,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有层次性。 教学的第四个环节:探究提升——对话作者 导语: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他曾说“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他是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这篇“说”,(袁枚)借一事发表议论,在议论中提出希望。 思考: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 为了把“借书而读则读之易专”的道理让黄生易于接受,达到对后辈劝勉的作用,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小结:文章写作目的劝勉黄生认真读书,珍惜光阴。 手法上,典型的就是对比,其次还有第一人称的使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及结构上首尾呼应的手法。 教师追问:这几种手法,你有疑问吗?比如:对比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更深刻、更明确的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及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题旨所采取的手法。 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总结评价——对话自己 1.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黄生或作者说? 2.结课语: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此指黄生)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条件也能转化为动力,催人奋进的力量。反之,我们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同学们,莫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挂在人们嘴上,而要让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因你成为佳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学完本文之后,对文章所展示的读书的道理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启发。 最后,说一说板书示例: 黄生借书说 袁枚 藏书者 不读书 书非借不能读也 对比 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借书者 读之易专 设计意图:设计展示了文章的基本脉络,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清晰的认识。 读书,是一个高尚的事情;探讨读书的方法,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期待同学们的课堂欢快而丰富,紧张而充实;老师指导轻松到位,效果突出。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教学反思: 《黄生借书说》这一课是初三文言文教学中的自读课。 作为文言文,特别是在中考文言文的考察由课内转向课外的大背景下,实词、虚词的积累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文言文的赏读教学,是建立在弄懂字词句,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字词的教学采取由学生小组展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以期增大课堂容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读,是文言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淳朴的老实,遇到问题一定要有把握了才敢举手。诵读这一环节我范读后,让学生读。本可以用多种形式的读,但由于时间关系,读的不够充分。可以在思考的环节也加上诵读的内容。 这是古代的一篇杂文,它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结尾时提出了希望。设计问题时,我把对作者的观点的理解作为重点,在“师生对话”环节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把作者关于读书的观点、经验和文中深含的道理让学生思考体会。“对话作者”环节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作者提出了对黄生的希望,其实也是对后辈的谆谆告诫。学习本文,学生会得到对自己有益的感悟。“对话自己”这一环节,设计问题“读完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黄生或作者说?”就是为了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体会。时间比较仓促,学生谈的较少,是课堂遗憾的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