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中课堂教学的转轨策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4111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中课堂教学的转轨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中课堂教学的转轨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中课堂教学的转轨策略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中,每一位老师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在现行江苏高考模式下如何多、快、好、省地构建学生的化学知识链?如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学习和反思,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努力做到胡金波副厅长要求的“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 一、选择“班本”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那是因为教学方法要围绕学生的基础、特点等因素来决定。因为我教的是重点班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好,大部分知识没有遗忘,所以没有“问题驱动”的教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复习中我所采取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是:一做二问三答四讲五总结六反思。具体的说,先让学生做题,接着根据答案批改并提出问题(直接写在作业上),我在检查作业时笔答学生的疑问,对于普遍性问题记录在教案上然后在课堂上精讲,一段内容结束后我先总结一部分(例如做完常见金属的作业,先以钠为例总结),并以此为模板,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总结反思其它内容(铝和铁)并在每一节课前展示。 案例一 师:元素化合物知识杂、乱、多,但是主干知识的复习、记忆还是有章可循的。抓住一条“线”,几个“点”,即可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板书: 师:相邻物质之间是如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的?能否用一个“关键词”突出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生: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钠、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氢氧化钠最终转化为碳酸氢钠。 师:逆向的转化呢? 生: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氢氧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可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容易分解转化为氧化钠。 师:有没有关键词来描述并总结上述转化呢? 板书:2Na+2H2O=2NaOH+H2↑(反应实质: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 理解Na投入水中促进水的电离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实质:歧化反应) 理解电子的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实质:多元弱酸与其正盐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式盐) 电解 理解多元弱酸正盐及其酸式盐之间的转化 2NaCl+2H2O=2NaOH+H2↑+Cl2↑(反应本质:电化学) NaCl+H2O+CO2+NH3=NaHCO3↓+NH4Cl(反应本质:复分解反应) 理解氯碱工业及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原理 师:通过“有序思维”来进行主干知识的再理解和再记忆,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所以“碱性”这一关键词跃然而出!Na是一种“碱金属”;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Na2O2却不是;氢氧化钠是一种可溶性“强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都因为水解而呈碱性。氯化钠在工业上是制备烧碱和纯碱的重要原料!请大家模仿并简单小结铝和铁! 生:铝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键词是“两性”;“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键词是“氧化性、还原性” 二、用好“教科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一轮复习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用熟、用透教科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选用的一轮复习材料《步步高课时规范训练》中就有一个栏目叫【教材习题回扣】,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很多编者及出版社都意识到:教科书在一轮复习中的重要性!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科书的策略:发现问题、科学整合、引领重视。 案例一 严宣申教授的普无第六页 2Fe(s)+2NaOH(l)--2FeO(s)+2Na(g)+H2(g)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