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对策及措施
项
次
监控项目
存在问题
治 理 对 策 及 措 施
监控要点
1
砌体砂浆强度
工程局部砌体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部分砖混结构工程顶层及阁楼层砂浆强度不足
1、 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施工,混合结构顶层砂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 严把材料质量关。水泥、砂子必须按批次、批量取样实验;砌筑砂浆严禁使用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砂子;严禁将熟化好的石灰膏露天存放。
3、 严把材料计量关。砌体用砂浆应严格按重量比计量。现场配合比标志牌必须标明每盘砂浆所用各种材料具体数量,严格控制石灰膏的掺用量。
4、 砌筑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搅拌,严格控制搅拌加料顺序和搅拌时间。
5、 砂浆必须随拌随用,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
6、 严禁干砖砌筑墙体,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
重点抽查:(1)水泥复试报告;(2)现场计量情况;(3)工程实体砂浆饱满度。
2
现浇混凝土构件强度
现浇砼、梁、板、柱、楼梯砼强度不足
1、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及检验。搅拌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水均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使用前必须审核所选用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胶结材料和粗(细)骨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及粒径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按照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并经现场调整后,方可进行配制。
4、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做好预拌混凝土的现场检验,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不得二次加水,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注之前进行二次搅拌,并严格控制砼塌落度。
(1)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禁漏振。保证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塌落。
(2)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内对混凝土覆盖和浇水,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小于7昼夜,掺有缓凝剂等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昼夜。
重点抽查:(1)水泥复试报告。(2)现场计量情况。(3)预拌混凝土现场检验情况。
3
现浇楼板质量
(1)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下移
1、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施工方面:板的钢筋绑扎要牢固、到位;提倡使用通长铁马凳或钢筋支架;混凝土浇捣时,宜采取架空通道通行的方法。
3、管理方面:负弯矩钢筋绑扎完毕,施工单位应重视负弯矩钢筋的验收,发现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的部位应立即返工。
重点抽查:(1)负弯矩钢筋的位置。(2)拆模时混凝土强度。
(2)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不足
1、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2、浇注混凝土板应采用架空通道通行的办法,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应搭接振捣30-50mm。
3、控制混凝土板浇注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后相同的标志,放在浇注地点,随浇注随移动,以保持板面的平整。
4、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模板的支撑,如有变形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5、混凝土浇注后,应进行养护。在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上人。
6、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跟踪检查。
7、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在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模。
4
屋面工程
山墙、女儿墙、天沟、檐沟、斜沟、檐口、变形缝等处及突出屋面的烟道、抽气道、管道设备周边渗漏;卷材防水屋面开裂、刚性防水屋面开裂、涂膜防水屋面涂膜厚度不足及瓦屋面固定不牢等引起的渗漏。
1、认真贯彻《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02),对屋面防水工程实施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屋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与维修质量。
2、合理地选用防水材料及相关材料,严格控制防水材料的质量并按抽检程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
3、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正确的施工工艺、采取必要的通病防制措施。
4、加强对防水专业施工队伍的资质、人员资格审查与管理,非专业防水队伍严禁进行防水施工。
5、女儿墙、山墙等泛水收头的高度应符合规范规定,突出屋面的烟道、抽气道、管道设备等细部做法应严格按规范施工,天沟、檐沟、斜沟及几何变化较大处必须增设防水附加层,变形缝处理应按规范及设计文件严格施工;卷材防水屋面应严格控制铺贴方向及长、短边搭接长度,进一步加强对嵌缝油膏的质量管理与施工;刚性屋面的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应保证,同时加强对原材料(如水泥)及外加剂的质量控制;涂膜防水施工,应确保每一遍涂料均匀性及最后成膜厚度;瓦屋面应加强固定措施。
6、屋面工程完工一周内,必须做24h蓄水试验,并签字认证。
7、严格屋面防水工程保修制度,加强屋面防水工程的维修管理。
重点抽查:(1)防水材料复试报告。(2)屋面细部施工质量。(3)蓄水试验记录。
5
建筑物外墙
(1)外墙大面渗漏,界格、腰线等部位渗漏。
1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与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操作工艺、全面提高主体及装饰面的施工质量。
2严格材料选用与进场的质量控制与检验,确保外墙饰面材料材质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
3主体施工时,砌体的砌筑砂浆必须饱满,砌块墙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砌块质量以及灰缝砂浆饱满度及灰缝厚度。
4由专人封堵施工架眼,做好隐蔽纪录。
5外墙饰面砖应底灰饱满、嵌缝密实无空鼓,突出腰线、装饰线应做好滴水。
6外墙界格设置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避免间距过大而引起开裂,造成渗漏,界格应一次成活,底面及上下面应平整,密实。
7涂料外墙应确保涂料的质量,优先选用颗粒细、吸附力较强的外墙涂料,进而更好的封闭外墙装饰抹灰面层,提高外墙防渗能力。
8认真治理屋面因保温层不足等引起的墙体开裂及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窗台等处的裂缝,确保结构与使用功能。
重点抽查:(1)脚手架眼封堵情况。(2)防裂网设置位置。
(2)混合结构窗洞处墙体裂缝;框架填充墙与梁、柱交接处裂缝;外墙抹灰空鼓、开裂。
1、 严格按照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施工。
2、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工艺,切实做好各道工序的交接检。
3、 严把屋面施工质量关,认真做好屋面防水施工,确保不渗漏。屋面保温层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严格控制保温层含水率。保温层厚度应由设计经计算确定。
4、 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混合结构的一层、顶层和阁楼层外墙窗台处宜设置通长钢筋混凝土板带。
5、 外墙抹灰前应设置做好基层处理和浇水湿润工作,每层(基层、中层、面层)抹灰厚度应符合要求,严禁一遍成活,严格控制面层厚度,抹灰层施工完毕应及时喷水养护。
6、 框架填充墙砌至梁底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隙,待抹灰前用砖斜砌顶紧,并保证灰缝砂浆饱满。
在框架填充墙与梁、柱间应加贴钢丝网片,抹灰时宜先抹墙面,再抹柱面和梁面
6
天棚
天棚抹灰粘结不牢,空鼓、开裂,抹灰脱落。
取消天棚抹灰,主体施工时应采用新型模板技术,使现浇楼板板底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
7
卫生间、厨房地面
卫生间、厨房间地面渗漏,管道根部防水层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渗漏
1、 认真贯彻《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的有关规定。判定施工方案和做好技术交底,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方案实施。
2、 把好防水材料的质量关(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3、 在主体和装修阶段分别采取如下措施:
(1)主体阶段:a、卫生间、厨房间的现浇板钢筋施工必须符合要求。b、混凝土施工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0;楼面结构层四周支撑处,必须设置上翻沿,其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不小于100mm,且应一次浇筑完成;现浇板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成品保护;预留洞口处浇筑混凝土应采用内胎膜,周边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掉胎膜,且预留洞口位置应正确。
(2)装饰阶段:在现浇板上开洞必须有施工措施,禁止乱开洞及随意扩大洞口尺寸,破坏结构;卫生间地面面层坡度必须符合要求,坡度控制为1%,卫生间、厨房间的地面必须铺设防水隔离层,在靠近墙角处,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高出面层200-300mm;防水隔离层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时,应掺入防水剂;地漏、立管、套管周围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立管周围做水泥砂浆挡水台,高度为20mm,地漏、套管周围留出深8-10mm的沟槽,并采用防水涂料裹住管口和地漏周边,或嵌入密封油膏。
4、 卫生间、厨房间地面施工完毕后,应做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不低于20mm,24小时无渗漏为合格。
重点抽查:(1)细部施工质量。(3)蓄水试验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