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ESP为中心的高等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之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3881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ESP为中心的高等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之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ESP为中心的高等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之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本项研究成果受到牡丹江医学院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为:以专门用途英语为中心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成效分析 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之课程设计 王丽群※,闫秀静,杨 琳 (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特殊的学习需求,符合英语教学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它的顺利进行必须以科学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资料、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测试与评估等方面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需施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并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ESP);学生需求;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Curricular Design of English in the Context of ESP-centered Curricular Reformation a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Li-qun,YAN Xiu-jing,YANG Lin.(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 The ESP-centered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in medical schools is able to stimulate medical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 to meet their special learning needs an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To b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it must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scientific curriculum desig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class arrangem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teachers, as well as test and evaluation must be based on facts, the students’ needs and their aptitude,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teaching result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 in the real sense. Key word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student need;curricular design;curricular reformation 1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多年以来,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处于基础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缺乏科学的分类指导。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必须完成4个学期的必修课才能进入应用提高阶段,选修专业英语课程。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际上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其一,由于任何学生都要上满四个学期的基础课,这样必然出现部分学生因重复学习而引起的懈怠和学习兴趣下降的现象。其二,学习效果差。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和个人所急需的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一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1]。由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基础阶段后进行,学时少,而且多为选修课,使大学英语学习出现了不连续性和断档现象。对于医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有很强烈的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但由于我们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培养出的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强,而语言应用能力差。尤其是当把英语具体应用到学生所学专业时,许多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的学生也往往不知所措。根本原因即在于他们所学的基础英语只是通用英语,要进行特定的英语交际,他们的语言学习还必须拓展到适用于特定场合的专门用途英语[2]。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本身及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英语教学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2 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 [3] 随着医学的突飞猛进,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作为医学工作者,只有精通了医学英语,才能更好地学习研究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与技术,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举例来说,医学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大多数都是用英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或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要想及时掌握国际医学及科研动态,就必须查看最新医学英文文献,参加国际医学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医学工作者熟练地掌握专业英语。所以,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语言+专业”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使英语为其专业服务,有利于其今后的工作,比起英语语言学和英语语言文学更符合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建立以“ 语言+专业”的大学英语学科模式。 3 ESP应取代EGP成为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心 3.1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大方向   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即通常所说的专业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加深,更多的英语学习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学习英语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不同专业的英语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需求。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能够把基本英语知识和某种专业知识信息结合起来,能够满足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国内外对ESP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关注。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倡导应当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由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方向转移。著名学者刘润清[4]从全球的角度预言“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秦秀白[5]教授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和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同时,新的《课程要求》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给与了政策上的支持。它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满足他们(学生)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要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6]。由此可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方向。 3.2 学生水平的提高使以ESP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可能   经过多年的中学教育改革和师资力量的壮大发展,高等学校每年招收新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不断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比原来有很大的提高,如一般和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分别为3300个和4500个,大大超过《大搞》规定的大学生1800个词汇量的入学水平。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已经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英语水平。所以把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压缩为一年,一学期乃至最终取消大学英语基础必修课而开设培养实用能力的课程是完全有基础的,也是应该的[7]。 3.3 因需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8],如果一门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于学生的功能需要,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实践也已经证明,到了一定阶段,外语学习只有同其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成为汲取其他知识的一种工具,学习者的积极性才能得以继续保持下去[7]。建构主义认为语言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的输入,而且要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帮助学习者投身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活动中去[9]。专门用途英语就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具有鲜明的目标性,其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生将来工作需求基础上的,能够把英语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使英语学习能够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真正起到帮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一旦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就会对英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大大提高英语的学习效果。 4 课程改革设计 4.1 专业划分 ESP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10]。而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医学英语划分过于笼统。不管临床、影像、护理还是检验其专业英语都是统一的医学英语,范围太大,针对性不强。所以应当对各个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的划分进行细化。例如,把医学英语细化为护理英语、医学术语英语等,使学生学起来目的更明确,兴趣更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马上学以致用。 4.2 课程时数和时间安排 在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学英语仅以选修课形式或是在某些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4:1。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11 ]。有些高校还允许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免修英语,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出现间断现象。 如前所述,目前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在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交叉,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削减基础英语教学增加医学英语比重,让学生更早接触医学英语。教学时数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总的来说,ESP教学最好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就开始,可以结合分级教学和学分制的实施让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立即进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 而不是在两年的基础英语必修课之后。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避免英语程度好的学生因重复学习而导致的“吃不饱”或厌学状况产生,又可以保证教育界倡导的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12 ]。课程应当覆盖一到五年级,以保证课时充足。 4. 3 课程内容 医学英语课程基本目的之一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际的基本能力;其二,奠定医学科研事业的基础。因此课程设计应照顾到将来之需[11 ]。在教学内容上,要把英语学习和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 保持英语学习与医学课程内容同步,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教学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一、二年级主要内容包括医学英语词汇学和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术语。三、四年级的课程内容可针对各专业学生的特别需求,分别进行临床英语护理英语等的教学。五年级可以设为选修课,主要进行医学英语论文写作等的教学,为学生日后的科研事业打下基础。总之,一到五年级的EMP课程,其内容都和学生的医学课程和日后的工作需要紧密关联。 4.4 教学方式 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目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多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且多采用单一的传统翻译法,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习应用,从而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低下。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注意新颖性和多样化,要探索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医学英语课应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课型,如医学英语听说、医学文献阅读、英语医学论文及摘要写作、原版英文资料翻译等。形式也不应局限为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而应淡化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3 ]。 4.5 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高质量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是完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基础。目前医学英语在教材的选编上存在的问题是:有些教材过于强调语言,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有些教材过于突出专业知识,对语言难度控制得不恰当[14 ]。教材匮乏,缺少听说和写作内容;教学单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必须以正确的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大纲作指导,教材的选编应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并照顾到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避免只重阅读而忽视其它实用技能的训练。 4.6 师资 师资水平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14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主讲老师必须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英语技能,能够用娴熟的语言教授专业知识。而目前的师资薄弱,成为制约我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既懂医学又擅长英语的人才普遍缺乏。要想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有如下几种:(1)有计划地派出部分中青年英语骨干教师去攻读相关学科的学位或进修,以获得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2)选派优秀的专业课教师进修英语,以消除语言障碍。(3)选派部分高年级医科学生去外语学院进修英语,回来后作为专业英语后备教师的人选。(4)在高等医药院校开设医学英语专业,培养医学英语教师。 4.7 加强评价 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10]。然 而目前专门用途英语评价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1) 评价方法单一;2) 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因此,专门用途英语的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 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内容全面,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 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5 结 语 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符合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并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但这一切必须是以科学的课程设计为前提的。各院校在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教学资料、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因人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试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8-22. [2]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3]郑素平, 罗志娟.浅谈医学英语的教与学[J] .四川I解剖学杂志.2007, 15, (3) :76-78 [4]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 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和研究,1996,(2):35-38. [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2):79-83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 [7]蔡基刚.英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9-32. [8]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2-76. [9]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28-31. [10]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76-80. [11]吕 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 (4):742-745. [12]王丽群,闫秀静.关于在牡丹江医学院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综述,2009,26 (3):638-640. [13] 张 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8) :29-30 [14]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4. 姓名:王丽群 出生年:1973 性别:女 籍贯:河北省静海县 工作单位: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外语部 学历:大学本科 学位:英语教育学学士 职称:讲师 联系方式:地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外语部 157011; 电话:13009886167(手机) 6695205(宅电) E-mail:qdl1129 @ 研究方向:专门用途英语;语篇教学;语言测试 主要学术成果:《英语专业四级阅读训练》副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大学基础英语语法》副主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