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打击乐《大象与小蚊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辨别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乐器的匹配的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图谱 铃鼓 指叉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昨天玩的游戏《大象与小蚊子》,引入今天的活动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用身体动作把这个游戏玩一次,好不好?
幼儿:好
师:一开始是谁出场?
幼儿:大象
2、放音乐
师、幼儿:走走走(两只手轻轻拍肚子)跳跳跳(拍拍腿)走走走,跳跳跳,走走走,跳跳跳。
师:蚊子飞来啦
师、幼儿:哼哼 哼哼 哼哼 哼哼,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赶,赶,赶蚊子,一下一下赶蚊子。
蚊子又来了,哼哼 哼哼 哼哼 哼哼,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我——生——气——了。
踩、踩、踩、踩,把它踩扁。
3、小朋友当小蚊子,老师看看小蚊子被踩扁后的样子。
师:好了,小蚊子轻轻坐好。
三:分角色表演
1、师:上次我演的是大象,今天我要演小蚊子。(讲解什么地方该谁表演)
放音乐,老师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走走走,跳跳跳,走走走,跳跳跳。我来了(老师)哼哼 哼哼 哼哼 哼哼,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赶,赶,赶蚊子,一下一下赶蚊子。
我又来了,哼哼 哼哼 哼哼 哼哼,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我——生——气——了。
踩、踩、踩、踩,把它踩扁。
2、听音乐,一组幼儿扮演大象,一组幼儿扮演幼儿,表演:
走走走,跳跳跳,走走走,跳跳跳。我来了(老师)哼哼 哼哼 哼哼 哼哼,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赶,赶,赶蚊子,一下一下赶蚊子。
我又来了,哼哼 哼哼 哼哼 哼哼,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我——生——气——了。
踩、踩、踩、踩,把它踩扁。
四:出示乐器
1、现在,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它也想来玩游戏喽!
幼儿:乐器朋友
师:出示——铃鼓、鼓锤(昨天我们玩过),谁有不同的玩法?让幼儿到前面示范不同的玩法?
幼儿:敲鼓面、鼓边、鼓的反面旋转、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幼儿:敲鼓边上的铃铛
师:还可以在鼓面上怎么演奏?(昨天一个小朋友说的)
幼儿:鼓锤在鼓面上滚,敲击鼓的背面
师:老师还有一个办法——用鼓锤擦鼓面的方法
2、第二个乐器朋友——
师:谁能用自己的办法演奏它?看看能用几种方法?
幼儿:上下擦……
师:谁能发出连续的声音?
幼儿:来回磨
师:今天,我有两样乐器朋友也想来讲这个故事。那你觉得铃鼓来演哪个比较合适?
幼儿:大象
师:那 来演奏小蚊子
师:那大象“走走走,跳跳跳”用铃鼓怎么演奏呢?小蚊子“哼哼哼”和“看见了——叮”用 怎么演奏呢?“赶蚊子”怎么演奏呢?最后一下怎么演奏呢?
3、让幼儿先自由敲一敲乐器,老师指导。
刚才我和小朋友在下面一起想办法,看我们的大象和小蚊子怎么演奏?小朋友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来看一看有一位小朋友会演奏“走走走,跳跳跳”,请几个幼儿到前面试一试。
再请几个小朋友试试小蚊子“哼哼哼”怎么演奏?还有“叮”
4、跟着音乐,用小乐器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幼儿:好
师:注意看好老师的指挥,到“我——生——气——了”只要做动作就可以了。“最后踩扁了”一起演奏一下。
乐器准备,放音乐,听前奏,幼儿演奏,老实说故事内容。
师:刚才老师故意有一个地方没说,“赶蚊子”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会用“擦鼓面”的方法来演奏。
请一个幼儿演奏一下“我——生——气——了”
5、老师不提醒,听音乐,幼儿演奏。(真棒,给你们鼓鼓掌)
师:刚才我听见大象赶蚊子的时候有一点点……后面都不知道你们怎么赶得?
“一下一下赶蚊子”我们来试一下,小蚊子先休息一下,铃鼓来演奏一下——“赶赶,赶蚊子”,请一个小朋友演奏一下。
师:有什么不一样?老师示范用铃鼓演奏赶蚊子(鼓锤擦鼓面8下)
五:交换乐器
1、师:我们来交换一下乐器玩一玩好不好?
幼儿:好
师:把乐器轻轻的放在凳子底下,幼儿交换位置,交换乐器演奏。
2、今天用乐器来演奏故事,开不开心啊?
幼儿:开心
师:现在轻轻的把乐器放在凳子下面
活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