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4课时.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43412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4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4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总复习(1-20的各数) 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①、读数。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 注意: 15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 写作:12 二十 写作:20 注意: 十六 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指特定的那一个。 例如:我坐在第3排,我后面有4个人。 2、数的组成: 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 “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 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加号 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 ”表示合起来。 “ ” ?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 ? ”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二、习题讲解忆旧知: 1、读数、写数。 ( ) ( ) ( ) ( ) 问:通过20以内数的学习,大家都了解了什么? 2、数的顺序。 19 17 15 13 11 问:还缺少哪些数? 问:看到这些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问:①、在从左数的第3只小动物下面画“√”。 ②、把右边的3只小动物圈起来。 问:3只和第3只有区别吗?为什么? 2、比一比。 ( )个 ( )个 ( )个 ( )>( ) ( )<( ) 三、巩固练习提高快 1、在 里填上“>”“<”或“=”。 12 14 19 20 13-10 3 9 11 5+10 18 16 15 12+6 9+9 20 2 2、按照数序排列下面的数。 15 20 11 7 10 2 12 16 ( )>( )>( )>( )>( )>( )>( )>( ) 3、相信你会填。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11里面有1个( )和1个( )。 (3)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4)12个一组成的数是( )。 (5)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 )。 (6)我是13和18中间的数,我可能是( )。 4、写数。 ( ) ( ) ( ) 5、看数画珠子。 6、看图列式。 = = 第二课时 总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书106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4、5、6、9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以及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3、激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转盘和口算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10以内数的加法: 主要是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完成。 口诀: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牵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2、20以内进位加法: ①、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 ②、数数。接着前一个加数往后数数。 ③、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1 + 2 = 13 13 - 2 = 11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二、习题讲解忆旧知: 1、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问:说一说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和 加数 (只) = 4 2 6 + 加数 ?只 7 - (只) 2 = 5 被减数 减数 差 ?只 问:说一说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7只 = = = = 2、算一算。 5+5 9-3 2+5 10-2 7-2 6+3 5 6 7 8 9 10 (1)10以内的口算。 问:说说你是怎么计算这些题目的?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口算? (2)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 11 12 13 14 11 12 13 14 10+3 14-2 14+2 13 14 15 16 问: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3)20以内进位加法。 9+4 6+8 5+7 问: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8-3+4= 9-3-4= 2+3= 5+4= 9-3= 6-4= 8-3= 5+4= 2+3+4= (4)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问:说说你是怎么找的?你发现了什么? 3、比一比。 问:不计算你能很快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8+5( )8+8 7+7( )4+7 10-5( )10-8 15-7( )13-7 4、想一想。 三、练习巩固提高快: 1、想一想,填一填。 2、我是口算小明星。 18-10=   5+14=    15-5=    9+8=   19-10= 4+ ( )=13 8+7 = ( ) ( )- 3 =6 7 + 5 = 4 + 9 = 8 + 5 = 6 + 7 = 10 10 10 10 第三课时 总复习(位置、认识图形和钟表)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3、12、13、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集合图形的认识。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认识时钟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加深对钟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钟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位置: 位置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位置会发生变化。 前后:正面对着的物体是前,背对着的物体是后。 左右:题目上如果是人物,就以题目上人物的左右为标准。 题目是除人物以外的任何物体,都以自己本身的左右为标准。 注:上下楼梯都是靠右行。 2、认识图形: 长方体:四四方方,对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六个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圆 柱:两头同样大,能来回滚动。 球 体:能任意滚动。 3、认识钟表: 时针:短又粗。 分针:长又细。 整时:分针指向12表示整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间的表示方法: 例如:7时 7:00 钟表上一共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二、习题讲解忆旧知: 1、说一说。 问:小兰的左边是谁? 小红的后面是谁? 小刚的右边是谁? 小明的前面是谁? 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会解答吗? 哪是我的家? 小猴家的左边 是我家。 我家的右边是 小熊猫家。 小熊猫住在 我家的左边。 问:你能帮小动物找到家吗? 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你能分别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吗? 长方体 圆柱 球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长方体 师:小羊把4个立体图形摆成一排后拍了3张照。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 )在最左边,( )在最右边。 (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   )在(  )的上面, (   )在(  )的下面。 ( )时 1小时前是( )时 快( )时 问: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总结:分针指向12表示整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问:都是9时,有什么不同? 2、选一选。 问:最容易滚下来的是谁? 问:把它们分别堆起来,哪组最难? 长方体 圆柱 球 正方体 问:找一找我的好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与它们形状相同? 3、连一连。 4、数一数。 一共有( )个立体图形,其中 有( ),( )和( )同样多。 长方体( )个 正方形( )个 球( )个 圆柱( )个 5、拼一拼。 (1)拼一个大正方体最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 三、巩固练习提高快: 1、数一数。 ①、 在 的( )面。 ②、 在 的( )面。 ③、 的( )边是 。 ④、 的( )边是 。 ⑤、 的( )边是 。 ①、 在 ( )面。 的前面有( )只动物。 ②、有6只动物在 ( )面。 ③、 的( )面有4只动物,( )面有2只动物。 2、填一填。 ( )个 ( )个 ( )个 ( )个 3、 ( )时 ( )时刚过 快( )时 第四课时 总复习(用数学)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钟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收获多: 1、应知应会: 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 (部分+部分=总数;总数—部分=部分)。 连加连减混合可能出现。要求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能根据括线图给出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2、解题要求: 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 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3、基本形式练习形式: (1)纯图题 提示:一图四式确定部分与整体,切勿将左右两部分割裂看图,四个算式是一个角度。 提示:划去、箭头指向外面、用虚线围起来都表示去掉,竖虚线整体减左或右,必须用减法。实线圈表示合起来,必须用加法解决。 (2)大括线图 提示:找到问号并弄清求部分还是求整体,再确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束后,把得数写在问号的地方,看是否符合题意。 (3)图文结合 提示:对于文字中没有给出的信息,要学会到图中寻找,并把条件补充完成。 (4)表格 提示:表格题中要注意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 (5)综合 二、习题讲解忆旧知: 1、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有8只白兔,2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左边有( )只, 右边有( )只。 一共有多少只? ?只 问:你是怎么想的?该怎么解答? 你还能提出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2、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一共有10只兔,走了4只。还剩几只?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7只 一共有( )只, 右边有( )只。 左边有几只?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是怎么想的? 7只 一共有( )只, 左边有( )只。 右边有几只?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是怎么想的? 问:你还能提出生活中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问:它们分别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用连加连减解决的问题。 ?个 = (个) 8辆 (辆)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只) = 问:你能完整的说出题意并解答吗? 4、小练习。 问:①、小明两次最多可以投得多少分? (分) = ②、小明两次投得15分,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哪些?列出算式。 (分) = (分) = 原来有多少条? (条) = 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来16人,每人1把椅子。 还需要几把椅子? (条) = (只) = 问:看图可以怎么解决问题? (只) = (只) = 小结: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列出的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 问:“7+6”与“5+2+6”有什么不同? 问:她可能买了多少个印章? (个) = (个) = (个) = 问: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