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方阵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者 李国瑛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P120—121中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方阵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发现方阵排列的规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方阵排列的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规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引入,激活思维。
同学们,去年10月1日,为庆祝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天安门城楼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有看过吗?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录像)
像这样,好多人整齐的排列在一起,每边人数相等,排成一个正方形,我们就把它叫做方阵。方阵在生活中很常见,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方阵情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运动会入场式中有方阵,还有团体操表演、会场中的座位、摆放的花盆等,都可以看作方阵。在这些方阵中可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研究它?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阵问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例题准备
想象:现在,有一个这样的方阵,它的最外层每边都站5个人,这个方阵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出吗?(学生想象、描述,师出示方阵图)这个方阵有多少人呢?
2、计算中实方阵总数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5×5=25人 引导横看和竖看:是几个几)
3、计算中空方阵总数
(1)出示改编后的准备题:一个方阵的最外层每边站了5人,这个方阵的最外层一共站了多少人?
(2)比较问题: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3)“最外层”指的是哪里?谁上来指一指?(学生回答后出示中空方阵图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看谁最有办法!
(4)尝试解决。出示学习要求,并明确:
A 在学具纸上圈一圈,要求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是怎么想的。
B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C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再想想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学习表”,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算法。
投影学生的图示和算式,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板书,集体评议写出算式,让学生说出是几个几?第二种算法指名学生说算理。
A 4×4 = 16人 B 5×4-4 = 16人
C 3×4+4 = 16人 D 5×2+3×2=16人
(6)优化算法。
师: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和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7)寻找规律并应用。
A、 寻找规律:第一种方法为什么会这么简单?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这种圈法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么圈?根据学生的述说板书:(每边个数-1)×4
B、验证规律,我如果将“每边5人”改成“每边8人”,求最外层一圈一共有多少人?你会解决吗?试试看!
C、 应用规律:如果不画图,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解决类似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课本例3)
三、拓展延伸,提炼方法。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正方形方阵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跟这很类似,看同学们能不能开动脑筋解决它!
1、出示课本P121“做一做”中的第2题。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
2、下列空心队列,每边站10人,各顶点都只站一人,一圈至少需要站多少人?
学生解决后说一说方法。
(正三角形、正六边形、五角星)
3、提炼方法:
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简单的问题采用图示法画一画,圈一圈,找到方阵排列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板书:画图,找规律
3、课本P12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想一想: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交流汇报算式,说算理。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师:画图找规律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它有时候能帮助我们很快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多多运用。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四年级数学广角里的《方阵问题》 。这一内容作为课本中的部分,属于奥 数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这样难度较深的课,既要考虑到学生学的效果,又要 扩大教学内容的容量,实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翻阅了不同版本的奥数资料,确定了这 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了富有挑战性学习过程,达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效 果。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方阵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优化方法。 我由中实方阵为引子,由易到难过渡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层中空方阵(一个方 阵最外层每边站 3 人,最外层一共站了多少人?)的算式,得出的方法有六种: 方法一:4×3-4=8(人) 一次,所以减去 4 方法二:(5-1)×2=8(人) 每边都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都是 3 个圆点。 (取头 每边 3 个圆点,4 边就有 3×4=20,每个角上的都算重复 不取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也可引导每边的圆点等于每两个圆点的间隔数。引导出: (每 边的圆点数-1)×4=一圈的圆点数 方法三:3×2+2×2=8(人) 两边算 5 另两对边算 3 方法四:1×4+4=8(人)每边两端都不算×4 再加上角落 4 个 方法五:(3-1)×4=8(人) 把这个中空方阵看作一个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人数等于间 隔数。每边(3-1)个间隔,四周共 8 个间隔,即最外层有 8 人。 第五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便于让学生发现规律, 抽象算法, 我设计一个按每边的数量、 图形边数、四周的数量为列的表格,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数据有规律的变化,然后再在 比较的过程中,优化解题方法,并将最后得到的优化方法抽象化。当然我也鼓励其他策略, 告诉学生或者在别的题型中,你的方法可能更合适,同时为今后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打 下伏笔。
二、 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挑战难度。 问题的延伸与拓展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施压的过程,有压力才有弹力,往往可以磨练一 个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问题难度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良 好情感态度。因此适当拓展到二层中空方阵,初步理解并渗透一层中空方阵与二层中空方 阵的联系与区别。又延伸拓展,如果变成不同正多边形的空心队形,这个空心队形一共站 了多少人?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不仅提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 力,而且也帮助他们树立爱思考,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正确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