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24205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 第1课 纸工初步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知识,知道纸也是一种手工的好材料。 2、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3、知道纸工制作时的案例防护。 教学重难点: 了解纸的知识,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教学准备: 各类纸工工具、投影仪、纸工作品图片、劳动vcd光 教学过程: 一、课程内容说明: 师: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学期开始,大家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帖、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纺织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二、了解纸的知识: 1、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纸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造纸术的发明: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曾先后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写字记事。直到西汉时期,简牍、缣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但由于简牍笨重,缣帛昂贵,于是寻求廉价、方便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成了迫切的社会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古代劳动人民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料制成植物纤维纸的方法,这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纸的诞生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和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工具。1986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巴滩汉墓中发现一幅纸质地图。其纸质薄而软,纸面光滑平整,呈黄色,纸上用细墨线条绘制出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次出土的纸质地图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纸实物。另外,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故纸堆中也发现了西汉时代的纸。这表明早在东汉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发明了纸。 (2)早期的造纸方法: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皮,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掺入辅料,制成纸浆;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年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年增长率。2001年我国年产量已达3 200万吨以上,居世界前三位。但是我国人均纸和纸板消费量仍然较低,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 (4)介绍几种常用的纸: 书写纸、精制双胶纸、铜牌纸、箱板纸、地图纸、账册纸、静电复印原纸,电脑打印原纸。 三、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 1、纸工工具。 1)剪刀——最方便的裁剪工具。 2)美工刀——切刻的工具。 3)胶水——常见的粘贴材料,使用时注意卫生。 4)胶带——有双面胶,透明胶等,粘贴时干净又迅速。 5)直尺——用来计算、刻和划线的工具。 2、纸工制作符号。 纸工材料卡片上有各种各样的符号,主要有以下一些(出示): 1)山线2)谷线3)剪切线4)粘贴面5)挖切 3、纸工的基本技法。 播放vcd光盘上的有关纸工技法的内容。 4、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1)讨论纸工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总结:使用纸工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剪刀、美工刀的刀刃;把刀具传递给同学时,刀锋不要对着他人;用刀沿着手指紧压的直尺刻划时,手指应与尺的外缘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划破手。 第2课 制作教师卡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会制作敬师卡的步骤和方法。 二、通过敬师卡的制作,培养尊师情感,做到尊师敬师。增强创造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制作敬师卡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敬师卡的制作,培养尊师情感,做到尊师敬师。增强创造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课前准备 硬卡纸(各种颜色均可,以白色为佳),待剪贴的图画、图案,剪刀、胶水、铅笔、尺子等,每位学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课前搜集一些学生的敬师卡习作,或教师精心制作几款作示范。课一开始,先展示这些样品,以起示范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按设计、选料、对折、剪贴等步骤逐一讲解,采用边讲述边操作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教师在讲清设计、制作步骤后,着重学生实践。要求学生课堂上独立完成,尽可能不让他们回家做,以防止学生依赖家长“代理”,达不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才能的目的。 四、除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外,课后还可以组织一次敬师卡展览,同级组织更好,便于交流。也可以结合组织一些尊师活动,让学生把亲手制作的敬师卡在教师节庆祝会上送给学校老师以表心意,扩大教育效果。 五、结合课后“想想做做”第一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尊师敬师教育和合理消费教育。 第3课 学习纸工基本技法 教学目标: 1、复习纸的知识。 2、复习纸工制作符号的意义,温习纸工制作的注意点。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纸工的基本技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纸工的基本技法。 教学准备: 劳动vcd光盘、纸工材料、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纸的知识: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早期的纸是如何制造的? 2、投影仪出示各类纸工制作符号,指名说说意思。 3、说说有哪些纸工需要的制作工具? 二、学习纸工基本技法: 1、师介绍纸工的几种基本技法: 剪刻贴撕拼插卷编植 2、播放vcd,逐一观察基本技法的操作。 3、学生实践练习。 4、介绍学习较为复杂的纸工技法: 1)山线切折——在正面用针(或小刀)沿着山线符号划线(如用刀划,用力一定要轻,以免将纸划穿),然后再折(正面朝外),折成像山形的样子。 2)谷线切折——先在谷线符号的两端用针扎孔,再在反面的两个洞眼之间用针(或刀)划痕,最后折成正面相靠(背面朝外),形成像山谷形的样子。 3)压印法(以压出凸起的鱼眼为例) 选择有圆孔的模板(也可用硬卡纸刻圆孔做模具),把圆孔对准鱼眼的部位,捏紧,不要移动。翻个身,平放在桌上。用有圆头的棒(钢笔圆形尾部也可),在纸上磨,找到轮廓后,沿轮廓反复轻压。再将卡纸鱼翻个身,鱼眼就凸现了。鱼鳞的做法与眼相似。 5、学生练习山线和谷线的切折。注意知道安全操作。 6、教师巡视,展示正确的学生操作。 三、板书设计: 2、纸工基本技法 剪、刻、贴、撕、拼、插、卷、编、植 山线切折谷线切折压印法 第4课 制作折扇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能够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看懂制作步骤。 2、掌握山线、谷线的划痕折叠。 3、会在操作过程中保护自己。 教学重难点: 掌握山线、谷线的划痕折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投影片的制作(纸工符号、制作步骤、纸工制品等),实物投影仪及其他电教辅助设备。 (2)消毒棉球、创口贴等。 2.学生准备: (1)课前了解纸的相关知识,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纸制品或图片。 (2)纸工工具一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针、线等。(可分组准备) (3)每人一张01号纸工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折扇,激发兴趣导入: 1、展示各类美观的折扇。 2、介绍苏州的檀香扇。 3、今天我们要来自己制作一把折扇。 二、学习教材: 1、自学教材“折扇”部分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你学到了些什么? 三、学习制作方法: Vcd播放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制作方法。 四、学生小组学习,制作纸扇: 1、回顾纸工制作的安全注意点: 不要拿着剪刀、美工刀等玩耍、嬉闹 2、4人一小组,讨论分工安排,互相帮助制作折扇。 3、教师巡视。 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指导: 1、山线、谷线折叠之前的划痕可以用针、用刀,或者用没有油的圆珠笔芯刻划。 2、做纸工时剪切下的边角料要及时处理干净,装入垃圾袋。切刻材料时要垫上垫板,以免损坏课桌或操作台。 六、学生再练习,独自完成一把折扇的制作。 七、评一评: 完成作品后,按照“方法正确、作品美观、团结互助、粘贴严整、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价。选出优秀作品。教师打分记录成绩。 第5课 剪纸 教学目标: 1.认识剪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图形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促进剪纸的积极。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进行剪纸创制。 3.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作品,提高学生进行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与教师准备剪刀、卡纸等,还可每人准备一份成品剪纸作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观察—演示) 1、教师讲解剪刀造型与功能。(教师演示“剪刀”) 2、讲解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板演“剪”字) 二、发展阶段(探究—交流) 1.欣赏作品。 学生展示作品à欣赏à品悟à激发兴趣(作品学生自带) 2.小组讨论交流。 拆,叠纸,交流剪纸的艺术离不开哪些基础。 3.教师讲解说明。 用图解法讲解 三、创作阶段(自主—合作) 小组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剪纸作品的边缘更圆滑、美观。 1.学生开始创作。 2.摆放作品。 四、作品展示(指优一评差) 1.作品一一放到展台上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给优秀作品以奖励,并指生说出作品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 3.总结小组作品的优点,并奖励“聪明花”“智慧星”头饰。 五、总结 外侧剪切挖空剪切 六、实践•创新 完成P6上的三个问题,可先分组,再交流。 七、整理•清扫 请同学们把你的桌面、地面收拾干净,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和齐,养成良好的“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第6课 削铅笔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 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 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 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 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爱惜学习用品。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爱惜学习用品。 教育过程: 一、谜语导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用品)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说几个,看谁聪明,猜得快。 1.师说::身子细又长,黑心长衣裳,走路爱拐弯,脚印老变样。 同学猜。(铅笔) 出示铅笔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说:身子方方耳朵长,上学背在我身上,别看它的个子小,多种知识肚里装。 同学猜。(书包) 出示书包卡片,贴在黑板上。 3.师说:我的朋友好心肠,有方有圆又有长,发现作业有错误,牺牲自己来帮忙。 同学猜。 出示橡皮卡片,贴在黑板上。 4.提问:这些东西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呢? 5.小结:我们在学习时要用到这些东西,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学习用品。 板书:学习用品 二、想一想(使学生知道应该爱惜学习用品) 想一想: 1.我们在学习时,还经常用到哪些学习用品? 随着同学说老师出示卡片,贴在黑板上。 2.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师:学习用品帮助我们学习,和我们的关系可密切了,她就像我们的朋友。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用品呢? 过渡语:有个同学叫小兰,她和我们一样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爱惜学习用品的吧! 三、学一学(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爱惜学习用品。) 1.出示课件,下载(场景一、二、三) (1)小组交流:语文书是怎么夸小兰的?小兰为什么要给语文书穿上新外衣?你要是语文书会对小兰说是什么? (2)小结:爱护书就要给书包上书皮,这样书就不会脏了,书的角和边也不会折了。爱护书还不能在书上乱画,这样书才会干净、整洁。 (3)请同学把书拿出来,互相看看,比比,谁的书爱护得最好。请爱护书的同学说说他平时是怎么做的。 2.出示课件,下载(场景四) (1)小组交流:练习本是怎么夸小兰的?本被撕破后会怎么样?爱护本还应该怎样做? (2)小结:要想不把本撕破,在翻篇儿时就要轻,而且在写作业之前应该把手洗干净。写字时注意不压本的角,字写错了用橡皮轻轻擦。 3.出示课件,下载(场景五) (1)同桌互相说说:在爱护笔方面,你想向小兰学什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结:爱护笔要做到:在写字时不要用力过大,用劲儿要匀,削铅笔时要小心,不要把铅削断。笔用短了可以给它戴个笔帽儿,接着用,千万不要乱扔。 4.出示课件,下载(场景六) (1)请同学说说学习用品一起夸小兰的话。 (2)想一想:学习用品为什么都愿意帮小兰学习好?猜猜它们会怎样帮小兰? (3)小结:我们爱惜学习用品,学习用品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4)讨论:爱护学习用品还应该怎样做? 5.请同学到前边扮演学习用品,说说你希望小主人怎么对待你。 小结:爱惜学习用品就要做到不损坏、不浪费。 6.请同学打开书包和铅笔盒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爱惜学习用品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全班交流:铅笔用短了,你会想什么办法继续用? 怎样削铅笔,笔尖不容易断? 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包书皮?请同学当场演示。 四、听一听(使学生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1.出示投影片,下载。(“听一听”中的第1题图) (1).老师讲书是怎么来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这些你想说什么? (3).小结:学习用品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制造出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爱惜。 2.出示课件,下载。(鲁迅爱护书的故事) (1)小组交流:你想向鲁迅学什么? (2)小结:爱护书要做到:(1)看书前要洗手。(2)给书包上书皮,发现有损坏处小心贴补好。(3)发现书上有土,用布轻轻擦干净。(4)看过书后,将书整齐放好。 过渡语:这些同学做得对吗?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五、说一说 出示投影片,下载。(“说一说”中图) 1.讨论: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你想怎样帮助他们? 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学习用品的? 2.小结:不能随便撕书撕本,要把书、本包上皮,不在上面乱铪。铅笔用短了,给它戴上笔帽儿继续用,扔了太浪费;更不能切橡皮玩。 六、儿歌总结 1.读儿歌: 铅笔尺子和橡皮,天天帮助我学习,不损坏、不浪费,学习用品要爱惜。 板书儿歌 2.总结:我们学习时离不开学习用品,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要爱惜学习用品,做到不损坏、不浪费。 七、编小诗(顺口溜) 爱惜学习用品 铅笔尺子和橡皮, 天天帮助我学习, 不损坏、不浪费, 学习用品要爱惜。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去制造学习用品的工厂参观,听工人讲解书、本、笔……的制造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用品来之不易,人人都要爱惜。 2.开展主题活动“假如我是学习用品……”进行分角色表演赛。 3.开展比赛 (1)包书皮,看谁包得又好又快。 (2)削铅笔,看谁削得又好又不断铅。 第7课 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确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学生的两个书包(里面的书一个整洁,一个乱七八糟。)、信封里装着帽子图片、车子图片(每个学习小组两份,教师一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放学回家以后你们整理了自己的房间没有?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发言人汇报情况 活动一:找数学书比赛。 1、出示两个书包,请两个学生比赛找指定的书。 猜一猜:谁可能找得快一些? 2、思考:找得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3、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齐猜想 观察找书过程 交流分析快慢的原因 活动二:整理书包。 1、提出整理书包的要求,先想后做。 2、提问:你是怎样整理的? 3、让学生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的书。 4、想一想:拿书为什么会快啦? 5、指导学生看书。 学生从书包拿出书全员参与整理活动 个别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 全班学生齐拿指定的书 体会整理书包的意义 看一看课文中小朋友采用的方法 活动三:给帽子分类。 1、说明个帽子分类的要求。 2、小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结果,实际生活是根据需要来分类。打开信封齐给帽子分类 个别上台演示,并说明是按什么来分类 同桌互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四:给车子分类。 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先想方法,再齐用图片学具分类 然后过位看好朋友的方法 个别上台演示,并把好朋友的方法说出来 活动五:3位老师与几位同学上讲台。 让学生根据台上的人进行分类。先商量分类的标准再进行分类 看哪个学习小组的方法多 活动六:提问: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分类?齐思考,个别回答 课后作业:课外到图书馆、书店、商店看一看, 人们对物品是怎样进行分类的。观察了解后,与同伴说一说 第8课 洗头和洗澡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懂得洗头和洗澡的意义并掌握洗头和洗澡的方法,学会洗头和洗澡。 二、使学生重视仪容美观、整洁,并逐步养成经常洗头和洗澡,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课前准备: 一、教师用:脸盆一个,盛水的水桶一个,装废水的水桶一个,毛巾两条,洗发剂一支或者香皂一块,棉花少许,电吹风一个。 二、学生用:每组脸盆一个,盛水的水桶一个,装废水的水桶一个,毛巾两条,洗发剂一支或者香皂一块,棉花少许。 教学过程: 一、洗头和洗澡的意义。 可通过提问或谈话的方法提出这个问题:一、头发蓬乱和头发整洁,给人的印象怎么样?二、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头部发痒? 讲述头发的作用:人的头发起着保护头部的作用。头部的皮肤因为新陈代谢而产生污物,如粘在头发上的皮屑等。毛孔经常会排出汗渍、皮脂等东西。人们在劳动或者或活动中,头发、头部皮肤会粘附者许许多多的灰尘、脏物,甚至沾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东西,不但会使人的头部肮脏、发臭、发痒、甚至能使人患上皮肤病、传染病等。因此,我们必须勤洗头和洗澡,保持清洁,使仪容整洁。 二、指导洗头和洗澡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重点。找一位同学现场示范洗头和洗澡,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听懂、看清每一个细节步骤。 洗头和洗澡过程:(边讲解边适当板书。) 1、淋湿。 2、涂洗发剂。 3、搓洗。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着头皮造成皮肤感染。 4、冲洗。用温水冲洗干净,直到冲洗过的水清而不浊。残留的洗发剂对健康是不利的。如果觉得头发还是比较脏,可重复2、3步骤。 5、抹干。用干毛巾擦干。有条件的可使用电吹方把头发吹干。 三、想想做做 第9课 洗红领巾 教学目标: 认知和情感 1、养学生自理能力,养成爱劳动习惯。 2、不喜欢懒惰的人。 3、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5、尊重、赞美爱劳动的人和事。 重点、难点:让孩子知道洗衣服的几个程序。 四、教具:洗衣盆肥皂清水脏红领巾 《劳动最光荣》歌曲磁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平常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小朋友? 同学甲:讲卫生懂礼貌的 同学乙:爱学习爱劳动的 。。。。。。 老师:很好,看来我们都知道。做一个好学生,这几个方面都是不可少的。那么,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选出一名最干净的同学好不好? 同学:好,我们班里XX同学最干净了,她的衣服最卫生。 老师:那我们就请这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这么干净。你的衣服都是谁来洗啊? 同学XX:都是妈妈帮我洗的。 老师:妈妈很辛苦,是么?那你有没有帮妈妈洗过衣服啊? 同学XX:有,不过,我洗的不干净。 老师:没关系,这已经说明我们的XX同学是很热爱劳动的,而且还很有礼貌,妈妈平常很辛苦,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怎样洗小件衣服。 ①、有小朋友叫明明,明明也特别爱劳动,他看见妈妈在干活,也赶来帮忙。你们看他帮妈妈干什么呢? ②、明明他帮妈妈洗衣服,他自己的手绢自己洗。你听他洗得多开心啊!我们也要从小红领巾开始一点儿一点儿的学习,等学会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帮妈妈洗些衣服了,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2、操作步骤 现在,老师这里有小盆子,洗衣粉,香皂,和一条脏兮兮的红领巾。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要谨记:一泡二揉三涮四拧五晾这几个步骤,同学们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细看啊! 第一步:在盆里倒入清水,水一定要温的,不要太凉,太凉了洗不干净;也不要太热,太热容易把衣服烫坏。 第二步:根据衣服的多少,倒入适当的洗衣粉。老师这里只有一条红领巾。倒入一点点儿就足够了,太多了就造成浪费了。搅匀,把红领巾放进去,等待5分钟。 第三步:时间到了,用手轻轻揉搓,最脏的地方一定要仔细。 第四步:洗完后,再用香皂打一下,这样我们的红领巾就会散发香味的。最后,用清水涮干净,直到没有泡沫为止。拧干,然后晾到室外。切记:水资源也是很宝贵的,尽量节约每一滴水。不要产生浪费呦! 3、学生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循环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 六、课后小结 1、让同学们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2、强调洗衣服的几个步骤一泡二揉三涮四拧五晾 3、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 老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帮老师洗了这么多脏红领巾,非常感谢你们!你们是最棒的。那么,今天放学回家,我们也帮妈妈洗一样东西,行吗? 同学:行!老师,我要帮奶奶洗衣服,因为她年岁大了。 老师: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都要像你学习。 第10课 我会自己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做家庭小主人。 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对家庭和生活的初步责任感。 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哪些事情是我们能做的。让学生感悟会做的事坚持做,不会做的时事着做。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感受父母的艰辛 2、认识现在的我应该做哪些事,并能做到“会做的事坚持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前观察自己的父母一天能做多少事,体会父母的辛劳。 教学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辛劳,揭示话题 1、欣赏父母辛勤劳动的图片。 2、班上有一个同学写下了一篇感人的日记,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图片、音乐) 3、真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好妈妈!同学们,难道你们就不想来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 4、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天的辛勤劳作。 5、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辛苦吗? 6、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辛劳着,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什么? 7、是呀,为了我们,爸爸妈妈付出太多太多,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8、那么,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呢?(出示课题) 二、感悟“会做的事坚持做” 1、下面同桌讨论一下,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同学们要踊跃发言,等会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2、同桌讨论 3、根据学生讨论,分别板书 带胸卡自己起床拣菜 独立上学洗红领巾擦桌子 检查作业梳头洗碗 独立作业穿衣拖地 整理书包整理房间扫地 带齐学习用品洗领巾叠衣服 ……………… 4、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现在的我能做的事。有独立学习方面、生活自理方面、小家务方面等,在那么多事情中,你已经做了哪些事? 5、交流。说说你做了这些事爸爸妈妈就可以怎样? 6、小结:看来,会做的事,坚持去做,不但能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赢得他们的夸奖,也能使我们掌握一技之能,在其中获得很多乐趣。 三、感悟“不会做的事学着做” 1、据老师了解,在这么多能做的,也应该会做的事情中,并不是每件事你都已经做过了? 2、看看黑板上,想想,还有哪些事你现在还没去做?是什么原因? 3、同桌交流(一定要实事求是) 4、谁愿意勇敢地和大家来谈谈(全班交流) 5、碰以不会做的事情想学吗? 6、小结,是呀,不会做的事,要去想办法学着做,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书:树)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能干,像这棵小树一样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成为家里的小主人。 四、生活辨析,加深体验 1、小明自己洗红领巾。 2、张红自己整理书包。 3、李明给妈妈倒一杯水。 4、刘强总欺负别人。 5、小红忘了带胸卡,打电话叫妈妈送来。 五、不做爸妈的小麻烦。 1、由生活辨别4、5引入不做爸妈的小麻烦。 为了我们的茁壮成长,父母不知为我们操了多少心,化了多少精力。像刘强、小红这样的行为为他们的爸爸妈妈添了许多麻烦。你知道,此时他们现在最担心、最放心不下你的事是什么? 2、交流: 3、是呀,在学习中,我们有时不够自觉,有时上课不专心听讲,让爸爸以妈很烦恼,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怎样才能使爸爸妈妈不再担心,不再烦恼呢? 4、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5、同学们,说得太棒了,老师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说到、做到。让我们的爸爸、妈妈能绽开笑脸,不再为我们担心。正如有一首歌中所唱得那样,不再麻烦好妈妈。 6、齐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六、落实行动,课外延伸。 从刚才的歌声中,老师也听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我们都是家庭小主人,我们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说说你打算坚持做哪件事?打算学做哪件事? 拿出笔填一填,填完我们就要按计划去实施,我们还要进行自评,请家长评评,下周我们请班主任老师评评,谁做得最好? 第11课 认识和使用螺丝刀 教学目标 认识螺丝刀的构造,学会选购、使用和保养螺丝刀。 课前准备 几种常用的经济实用的螺丝刀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螺丝刀的优点。 1.简单,轻便,价格便宜,是人们广泛使用的工具,是小学生拆修玩具的“好朋友”。 2.比较不同螺丝刀(不同号别)的差别。 二、螺丝刀的构造。 出示各款螺丝刀,让学生观察、比较,最后得出最后共同点:都是笔杆和柄两部分构成。 三、选购螺丝刀。 先让学生讨论,应该选购什么样的品牌,怎样识别螺丝刀的优劣,然后归纳出: 1.笔杆平滑、笔直、无裂纹; 2.出油均匀,书写流利。 在这两个条件前提下,按照质量好、美观、方便、实用、价钱便宜的原则去选购。教师提醒学生,不一定越高档越好,应从经济角度出发,决定购买哪一品种,更不要盲目攀比,不一定价钱越贵越好,要按物美价廉的原则去选购。 四、螺丝刀的使用。 可先让学生谈谈使用的经验,然后归纳指出:使用时要用力适当,不要时轻时重;不要在木板、桌面或粗糙的纸上书写;不要笔尖朝上书写。 五、螺丝刀的保养。 1.时间放在阳光下,更不能放在炉火边,以免塑料笔杆过热变形。 2.有帽盖的螺丝刀不用时要把笔帽盖上 六、想想做做。 第12课 做玩具风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利用废旧材料能够做出一个会转动的玩具。 教学难点:能够积极大胆地进行想像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塑料小瓶、吸管、线绳、彩色纸等材料,演示操作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线绳、吸管、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转动的示范玩具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能够转动。 三、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会转动的玩具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让学生讨论风车、陀螺等玩具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形成要根据需求选取材料的概念。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像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力图做出与别人不同的玩具。 教师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会转玩具必须有转动的中心轴这一道理,有些学生在选材方面出现问题,要告诉学生根据玩具的性质来确定,如风车要求材料轻薄,转动轴要求坚固等。 学生在观察示范作品或其他资料时,无形中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框框。所以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玩具的局部造型、突破现有装饰美化等手法,做出与众不同的玩具。 五、作品展示: 把制作出来的玩具作品集中在一起,学生自己评议,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会转的玩具在同学面前展示表演一下,并说说自己的制作设计思路。 六、小结: 部分没完成的同学让其课后继续做完,让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告诉学生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动的玩具,搞清玩具为什么会转的原因。 第13课 养金鱼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金鱼怎样运动。 2.培养学生的饲养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分组观察材料——金鱼(或其他种类的鱼)、大口罐头瓶。 2.挂图或投影片──各种各样的金鱼、饲养金鱼的方法。 3.演示材料──鱼缸、盆、细塑料管。 4.饲养金鱼材料──金鱼及捞鱼小网(由教师准备)、大口罐头瓶(由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各种各样的金鱼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2)谈话:金鱼有各种各样的,你认识这些金鱼吗?它们好看吗?你知道这些金鱼分别叫什么名字吗?说一说。 这部分内容重在引起学生对金鱼的喜爱,不是教学的重点。 (3)讲述:这些金鱼的名字是……(根据挂图或投影片介绍。课本第31页的金鱼分别是绒球、鹤顶红、珍珠、龙睛、水泡等。) 2.认识金鱼身体的外部形态 (1)讲述:下面,我们来认识一种最常见的金鱼──草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草金鱼。 (3)观察: (4)观察各组的活金鱼: ①你们组的金鱼是什么颜色的? ②它的身体分几部分? ③你们组的金鱼,与图中的草金鱼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3.观察金鱼的运动 此项观察适于对照实物,分组进行观察。此项观察结果并非基础知识,但观察过程是很有价值的,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1)谈话:金鱼是怎样运动的?(在水中游。)它靠什么在水中游? (2)讲述:下面,我们来观察金鱼在水中是怎样游的?它能前进、后退吗?它能向左、右转弯吗?它能上升、下降吗?当它前进、后退、转弯、升降时,各个鳍是怎样动的。 (3)分组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汇报时,要求学生形象地描述,并且可以用两手代表鳍进行表演。) (5)教师小结:金鱼是靠鳍的摆动在水中游动的,可以在水中自由地前进、后退、转弯、升降。(此外,要评价学生观察的态度,表扬观察仔细的学生。) 4.指导学生学习养金鱼 (1)谈话: ①你们喜欢养金鱼吗? ②金鱼应该养在什么地方? ③金鱼吃什么? ④养金鱼应该注意什么? (2)讲解: 金鱼一般饲养在鱼缸里,用大口罐头瓶也可以。在一个鱼缸里不能放很多鱼。为了使金鱼在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可以在水中种一些水草。 把金鱼从鱼缸捞出或放入鱼缸时,应用特制的小鱼网(演示),不能用手抓,以免伤害鱼的身体。 可以喂鱼虫,也可以喂馒头碴等。无论喂什么,每次都不能喂得太多。 鱼缸内的水应经常换,以保持水的新鲜,含有较多的供鱼呼吸的氧气。换的水不能太凉,如果是自来水,应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再倒进鱼缸。换水时可以用塑料管先把鱼缸中的水抽去一部分,然后再往鱼缸内加水。利用塑料管抽水时,可以同时把鱼缸底的鱼屎、污物抽去。 (3)演示:用塑料管抽水、除污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讲述:怎样饲养金鱼。 如何选择养鱼缸 如何选择养金鱼的水 如何给金鱼换水 如何给金鱼喂食 2.实践?创新:饲养金鱼 根据教材P33页中的提示完成教学任务 (四)拓展 学习“小窍门”部分。 第14课 学会煮汤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明白用食物煮汤,供人们饮用,有益健康,教育学生学会煮一些简单的汤。 二、初步懂得日常饮用汤水的分类知识及其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用食物煮汤,供人们饮用,有益健康,教育学生学会煮一些简单的汤。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日常饮用汤水的分类知识及其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供煮汤用的炊具、用具:炉、锅、汤勺、刀、砧板、碗、筷子、斗争、炖盅等。 供煮汤的材料用品:油、盐、味精、咸蛋、节瓜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说明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营养物质,而食物中的不少营养物质易溶解在汤里,容易为人所吸收。广东地处亚热带,夏天时间长,气温高,需要汤水补充营养和水分。人们把一些食物煮成汤来饮食,是非常科学的一种做法,它既拓展了人们的饮食卫生。借此教育学生学会煮汤。 二、启发学生谈谈在家日常饮用汤水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介绍汤水的分类知识及其制作方法: 1.从用料上来分:可分为素汤与荤汤两大类。 2.从制作方法上来讲:可分为烧汤(先把水烧开,放入汤料滚熟,调味便成);熬汤(冷水下料,用文火慢慢熬煮,以延长汤中蛋白质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参到汤中);炖汤(将汤料及开水放入炖盅内,盖上盖,再放到有水的锅中炖煮)三种。 第15课 黑板报的编排和出版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班级里的黑板报,是对同学进行自我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和做好编排出版的工作。 二、懂得编排出版黑板报的一些常识,通过实践,提高参与这种公益劳动的能力,并发挥创造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班级里的黑板报,是对同学进行自我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和做好编排出版的工作。 教学难点 懂得编排出版黑板报的一些常识,通过实践,提高参与这种公益劳动的能力,并发挥创造性。 课前准备: 一.搜集一些编排出版得较好的黑板报照片或图例。 二、搜集一些主题突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版头画设计图样。 三、美术字教学挂图。 四、提前通知学生带备16开图画纸各一张,以及绘画用品、用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编排出版较好的黑板报照片或图例,向学生说明:班级里的黑板报,是围绕学校每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对同学进行自我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属于学校里的公益事情。 二、让学生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就“如何才能办好一期黑板报”这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小结: 1.报头是黑板报的眼睛,要做到集中体现版面的中心内容,使该期黑板报宣传中心突出。 2.文章要短小精练,内容要紧扣该期宣传中心,文章体裁也应多种多样。 3.版面精心设计,做到中心突出、编排有美观,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图文并茂、色彩鲜明。 4.书写字体工整美观标题突出醒目。 5.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以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可开展评比竞赛,做到互相促进、不断创新)。 三、要求学生围绕下一期班级黑板报的宣传中心,运用堂上所学得的基本知识,设计该期黑板报的版头和拟出版面安排草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出示有关参考材料、挂图,并加强巡视辅导,发现有设计得好的,可以拿出来加以展示讲评,以相互启发,加强指导)。 四、按课后“想想做做”要求,每人选一个专题,设计、编辑、出版一期小报。在班里展示,观摩评比,激发兴趣,鼓励创意,提高编辑、出版小报的能力。 第16课 制作环保包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针的技法,了解包的制作步骤。 2、知道利用缝沙包的技法可以做生活中的很多日常用品。 3、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平针,能把布缝得平整,针眼均匀。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技能 教师准备:课件、已经做好的包、做包的布料、针线、剪刀 学生准备:布料、针线、剪刀、装饰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今天我背了一个布包。觉得怎么样? 里面装了些我今天上课准备用的材料,你们上课用的材料是用什么装的? 包和塑料袋这两样给你挑选,你选哪一个?为什么? 小结:回答得真好。塑料袋埋在土里不能分解,污染环境,我们提倡用包来装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