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陈应财 授课地点:高一5班教室
授课班级:高一5班
授课时间:2016年9月22日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学情分析:
本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5班的学生,通过上学期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美术鉴赏的方法。他们思想活跃,对内容丰富的美术知识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他们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观察,实践法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民间美术,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运用讲述、提问、讨论、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以开放性多元化的角度,探索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遵循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
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播放视频让同学们重温一下春节的民俗活动,让同学们从中找出有关民间美术的图片。
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自主探究: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民间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的区别是什么?
一、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民间美术则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
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二、民间美术的种类
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
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民间美术的造型分类: 平面造型 立体造型 综合造型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1、寓意性 2、象征性
同学们能说出一下几个名词的寓意吗?
石榴、葡萄 多子多福
牡丹 富贵
四季花、瓶子 四季平安
讨论:如何理解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他们的制作与民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盛大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当中各民族人民群众就自发的投入到民间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的热潮中,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俗和民间美术是相互依存的。
民间美术精神内涵:
一浅层:对吉祥幸福的渴求
二深层:对生殖生命的信仰
课后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设计一个图案采用重复折叠的方法然后把你设计的花样在折叠后的纸上剪出来进行小组展示。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学习:
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4、 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板书:
中国民间美术
一、 民间美术的定义
二、 民间美术的分类
三、 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课后反思:
兰州新区第二届教学新秀参评教案
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授课教师:杨祯玲
授课地点:高一(1)班教室
授课时间:2016年5月17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