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年级 九 科目 化学 第 10 单元 上课时间 3、15
课题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 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
难点
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开放式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工具
烧杯、玻璃棒、滴管、酚酞、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复习测评
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
2、如何稀释浓硫酸?
3、用稀硫酸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预习导学
1、酸、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什么颜色?
2、酸、碱分别由什么构成?
3、我们的胃液里含有什么酸?
交流展示
·
师生互评
操作:课件展示。
漫画:胃痛病人看医生。
《胃舒平》的说明书。
问:①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②读《胃舒平》标签,说《胃舒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③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
揭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观察漫画、
阅读《胃舒平》的说明书,描述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
引:“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
Mg(OH)2 、Cu(OH)2 、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
问:①需要那些药品?
②需要那些仪器?
1、小组讨论,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2、自主选择两组或两组以上药品,设计探究方案。
3、交流。
交流与发现
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1)、有明显现象。例(略)
(2)、无明显现象。例(略)
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
引:1: NaOH+HCl,
2: NaOH+H2SO4,
3: Ba(OH)2+HCl
均无明显现象,怎样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呢?组织学生具体针对“NaOH+HCl”这一组再设计、再探究。
组织学生交流设计与新一轮探究
组织学生探究生成物:
1、学生思考、讨论、设计新一轮探究。
2、学生探究: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干,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并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NaOH吗?为什么?
1: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
2、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
4、 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5、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组织小组讨论:“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也有的含氢氧化铝)
① 课件展示: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② 处理工厂的废水。
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
2、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
3、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见附2.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完成练习
课后探究——清除茶瓶水垢。
1、介绍茶瓶的水垢。
2、提出要求: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水垢。 在家做实验
课堂检测
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
A. CO2 B. Cu(OH)2
C. Na2CO3 D. H2SO4
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课后小结与 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