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21486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上节课整体感知,加深圆明园辉煌过去的印象:规模宏大、辉煌景观、珍贵文物。 2. 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毁灭的经过,找到圆明园毁灭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与民族的衰弱,侵略者的野蛮无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关注写法,课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文中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是反衬毁灭的惋惜。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反复体会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但文中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的反衬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圆明园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明园,知道了:“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示文句,齐读) 2.交流: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怎样的的印象?你能用书上的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吗? 课文通过写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宏伟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三方面写出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你能选取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来说说吗?(鼓励用书上的语句) 3、读着这些文字,听着这些描述,一种自豪感是否油然而生呢?你想说点什么?真想亲自到现场去看一看,你呢? 过渡:可是这已经永远不能实现了,你看,这就是老师去北京看到的圆明园(遗址图)此时此刻,你又想说点什么? 这么绚丽的景观建筑、艺术精华消失了,让人忍不住感叹:(出示句子,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导语]:圆明园毁灭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1、圆明园毁灭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我们先读一读,1860年预备: (1) 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读,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 交流感受: 预设: 生:(我很愤怒、生气、难过,因为他们不仅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而且还放火烧了圆明园……) 师: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强盗)说的好,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 (3)出示找出关键词的句段,抓住关键词理解、想像当时的情景。。现在,请你快速地默读这一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侵略者强盗行径的词句,开始,在读的过程中,你可以把这些词给圈出来。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哪个词让你特别感觉到?(凡是) 师:凡是能拿走的东西,就全部拿走,一件都不落下。是的,还有其他词语能让你感受到吗?这个句子中(任意) 师: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换个词说也就是随意,他们是在随心所欲的破坏,毁掉。也是的,还有吗?在这个句子里。(统统) 师:统统最能让你感受到,因为也是全都拿走,一件都不落下。还有吗? 老师还认为,有一个字也能充分体现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强盗,有谁找到了?(掠) 师:是啊!“夺人之美为己有”是为“掠”。一个 “统统”,一个“掠”字,将强盗的贪婪、野蛮和为所欲为刻画的入木三分! (4)齐读 (5)对比朗读感受:表情达意。师:但如果老师把这些词都换掉,你还有这种感受吗?读一读。出示没有关键词的句子。师:读完了,你还有刚才那种心情吗?(没有)师:是啊,课文中的“闯进”“凡是”“统统”“实在”和“任意”让世人看到了一群野蛮贪婪的、丑恶的强盗的嘴脸。这些强盗的丑态毕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浸透在字里行间的悲愤和谴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6)阅读收集资料,加深侵略者的野蛮掠夺印象。(老师这里有份真实的资料,它记录了当时这些侵略者是怎样 “统统掠走”和“任意破坏”的。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来,你来。)出示资料。师:读到这里,你想要说些什么吗?师:所以你感觉到很……[预设]:愤怒。师: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愤怒。1860年… (7)看火烧圆明园的图片感叹辉煌的消失,令人扼腕叹息。掠夺一空后,这群强盗还点起了一把大火(出示大火图,讲解大火烧了三天,熊熊的大火烧红了整个北京城的天空,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引读:……一片灰烬 (8)回望昔日的辉煌(同学们,如果1860年,英法联军没有闯进圆明园,他们没有放那把火,那么,在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我们也许还能看到……)幻灯示 (9)出现第一段,齐读。(然而一切都这样毁灭了,因此作者在文章开头一提笔就写下了这样的话:……) 过渡语:课文结束了,我们回归课题,课题是(齐读):圆明园的毁灭 我们来关注这样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 三、把握全局,关注写法。 1、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的景物、文物,圆明园的毁灭部分也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为什么? 2、作者这样运用大量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惋惜,并想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这就是作者独具的匠心。像这样的写法我们在阅读当中会经常碰到,我们来仔细读读手头上这篇文章。 3、推荐阅读拓展文本。读完了和课文认真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过渡:很不错,我们很快就会学以致用了,把书本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去了) 四、课堂总结,激发情感 1.以后我们平时的写作当中也可以尝试用这种写法写写,让我们的文章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教学反思:经过昨天浑浑噩噩地走过场,今天多了些沉静思考,不过我还是很紧张,我小心翼翼地记着每句导语,过渡语,尽量不要蹦出自己不恰当的语言,又要保持文本学习的连贯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和导向。要像王老师那样镇静自如地驾驭课堂,引发学生思考,我的心底在颤颤发抖。为了能说出干净利索的导语、过渡语,我不敢尽情地进入文本,为了不让学生的问题缠绕偏离我的教学预设,我不敢让学生说得太多扯得太远,更不敢尽情地和学生对话,就怕蹦出不合时宜的不恰当的话,所以我不敢“放”,当学到回顾往昔辉煌,眼见今日凄凉,让学生有感而发:读着这些文字,听着这些描述,一种自豪感是否油然而生呢?你想说点什么?真想亲自到现场去看一看,你呢?可是这已经永远不能实现了,你看,这就是老师去北京看到的圆明园(遗址图)此时此刻,你又想说点什么?学生费了几分钟写,而我却没有大力地关注“挖掘”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作正确的评价和导向,并且为下文的学习做情感铺垫。只是为了完成这个环节而完成这个环节。所以此处只是完成了环节任务,并没有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文本理解感悟服务,可谓做了无用功。看眼前忆往昔之辉煌处: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图片情境导读:侵略者对圆明园掠夺一空后,这群强盗还丧心病狂地点起了一把大火,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熊熊的大火染红了整个北京城的天空,烟云笼罩着整个北京的天空……同学们,如果1860年,英法联军没有闯进圆明园,他们没有放那把火,那么,在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我们也许还能看到……(回顾往昔之辉煌),教学策略实施地不当,我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好好地一个环节被我牵得累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