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4·靖江期末质检)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2.如图所示是桂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无法确定
4.(2013·临沂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5.(2013·雅安中考)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4)冬天,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6.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4 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时=4 min到t时=6 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时=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7.(2013·随州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B.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C.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
D.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8.(多选)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
物质
熔点/℃
沸点/℃
铁
1 535
2 750
水银
-38.8
357
酒精
-117
78
钨
3 410
5 927
A.铁在1 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平原上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9.(2013·成都中考)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10.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而制成的。
11.(2013·桂林中考)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1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
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
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和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3.(2014·江苏靖江期末)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14.(2014·南靖二中月考)市场上销售的蜜柚常用保鲜袋包装着,这主要是为了减少蜜柚中的水分 ;冬天,当出现较重的霜冻天气后,芭乐园的果农们大清早就要到园里,把果树上的霜摇落,这是怕霜熔化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把果树冻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5.(4分)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16.(4分)(2013·宁德中考)炎热的夏天,我们使用电风扇时,感觉凉爽。请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7分)
17.(10分)(2013·娄底中考)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 (填一条即可)。
18.(17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9.(10分)(2013·朝阳中考)小明暑假去旅游,曾看到海边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研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 s、100 s、50 s、80 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分析A、B实验,能得出 的结论。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
的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