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设计: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
2、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他以敏锐而犀利的目光,吸引并抚慰了青年的灵魂。而本文是奥地利作家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作者用入木三分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副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在学习本文时,除了引导学生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大文豪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文字的背后得到情感的升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文中所运用的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神奇的夸张、细致的描述手
3、法能使人物形象鲜活而又生动,这又可以给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去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力,给他们创设一个更高的可以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教学重点: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 和精神境界。教学方法:1、作者以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示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需要学生在诵读中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2、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需要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
4、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3、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初步感知托尔斯泰外貌的特征。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研讨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俄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犀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列宁曾称他的作品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学生回答)。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学习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去认识这位大作家。(展示课件1) 展示课题二 明确教学目标:(展示课件2)三、资料助读:(展示课件3)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
5、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 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 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6、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7、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四、诵读,整体感知文章。1、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磁带)或
8、者选学生读(要求:听或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2、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书下注解中有,给学时勾画)(展示课件6、7、8、9) 黝黑、锃亮、髭、髯、鬈、可憎、甲胄、粲然、盎然、炽热、侏儒、禁锢、尴尬、黯然失色、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3、学生默读课文,以四人一组合作的形式理出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全文共分两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展示课件13)4、再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总结并且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合作,可以直接以文章中的语句作为答案,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点的能力)(1)
9、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2)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3)进一步刻画面部特征,重点描写面容表情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从穿戴和职业两方面来看。 (5)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身体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 (展示课件14) 课件总结展示明确(6)思考、讨论: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明确。(展示课件17)师:同学们,通过合作,你们已经对文章中第一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也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文中的第
10、二部分就侧重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走进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5、要求学生集体诵读文章的第二部分:(以四大组的形式完成这几段内容的概括)明确: (6)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8)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9)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展示课件15) 6、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学生默读画记,明确)(展示课件19)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文章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够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再好好地品味一下文章的语言,我们下一节课再好好探究。六、作业布置:1、抄写课后生字词,背诵文下注解。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七、板书设计: 列夫 托尔斯泰重点字词:黝黑、锃亮、髭、髯、鬈、可憎、甲胄、粲然、盎然、炽热、侏儒、禁锢、尴尬、黯然失色、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本文结构: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全文共分两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