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的说课稿
刘英
一、 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大学者胡适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写下的《四十自述》的选段,文章语言质朴,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被一种不加修饰的感人挚情所萦绕,向我们呈现了一位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怀念。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通过人物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已有一定的了解,理解文章内容并不困难。而本文虽文字浅显,但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又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有一定的变化,逆反心理较重,也可能是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现实生活中这些孩子们往往把母亲的嘱咐当成唠叨, 教师要借助这篇美文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
鉴于以上我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从中领悟母亲对儿子的深远影响。
2、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3、深入走进文本,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读懂母亲的爱子之心,理解作者借典型经历表达自己对已故母亲的感情。
重点:
1、让学生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情。
难点:
1、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计划运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主问题引领”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这一教学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自学与辅导的密切结合。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圈点评画法和自主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亲近作者,走近母亲
快速阅读5-7段了解母亲在做人上对胡适的训练以及谈胡适的不凡成就都来自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让学生把目光锁定在核心人物身上,激发学生解读母亲的兴趣,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学生从多个角度谈感受.设计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读文本。
(二)提纲挈领,赏析语言,感悟母爱。
学生梳理层次、情节、人物关系,有针对性地分析人物形象,充分认识母亲以不同身份处理不同事务表现出的人格魅力,这样既回顾了主要情节,又训练了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走进文本,赏析语言,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母亲的的性格特点,又有助于学生体验母亲对儿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也加深了同学们对文章自传体语言风格的认识,那就是朴实而又饱含真情的母爱。
(四)你说我说,热爱母亲
1、教师、学生说说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师生共说一话题,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拿做来教,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一环节是学生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2、观看图片了解母亲给与了我们什么,阅读地震中感人的母爱,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激起情感共鸣,体会母亲那真挚而深沉的爱,培养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情,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借助音乐来再次洗涤孩子们的心灵,用音乐的柔美来感悟如=如涓涓溪流般的母爱,从而结束课文.
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我指导。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