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作者姓名:邱昌凤
学 科:语文
职 务:教师
职 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单 位:册亨县巧马镇中心学校
手 机:15885968316
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巧马镇中心学校
邮编:55220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2、积累生字、词;
3、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
4、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
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学情分析:
经过将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基本掌握了浏览、精读、略读等阅读文章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已习惯了课前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同伴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同伴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但是作为报告文学这一样式学生是首次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简略介绍。
教材分析:
该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消逝的罗布泊的现状,同时也追溯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得出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手是人,从而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教学过程:
一、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
真实性: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
形象性:对比、拟人、排比、比喻
抒情性:直接抒情
二、 积累生字、词:
萧瑟 (sè) 和煦(sè) 干涸(hé) 吞噬 (shì)
裸(luǒ)露 戈(gē)壁滩 庇(bì)护所 近在咫(zhǐ)尺 无垠(yín) 掘(jué)堤
v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v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v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v 吞噬:吞食、并吞。
v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v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三、 整体感知
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
过去: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河流清澈 生命绿洲
现在: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死亡荒漠
2、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塔里木河的改道
B、“四盲”: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
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盲目掘堤引水;
盲目建泵站抽水。
3、观看图片,了解昔日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
4、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5、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特别)的句子,并赏析。
(提示:重点找文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来赏析)
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做相应的分析
例: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排比、呼告,呼吁人们保护、拯救生态环境。)
四、拓展延伸:看到月牙泉、青海湖的现状,相信你的心里定会有所感悟, 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计策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