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桥》教学设计
平湖市行知小学 陈晓珍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教学设想】学习应关注到个体,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注重对读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文中生词,读正确文中几个多音字,理解“势不可当”。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
3.首次接触小小说,初步了解其特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
2. 预习反馈。
二、 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注意难读的词语和句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生字词学习。
3. 小组成员交流,试着用简短的话把故事内容说清楚。
4. 根据学生概括,整理文章脉络结构。
5.找出能概括文章主要人物形象的句子。
三、 深入解读
1.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刻画形象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走进这一场洪水中。
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 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找出文中穿插的其它描写环境的句子。
3. 小组交流。
4.出示文中穿插的描写环境的句子,感受洪水的凶猛。
5.出示所有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面对凶猛的洪水,村民们作何反应?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7.导出描写老汉第一次出场的句子,感受人物的镇定如山。
8.朗读,整体感受人物形象。
四、 总结
告知学生小小说的基本特点,总结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本第二、四两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