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2)班共55位同学,参加这次调查的有54位同学,1位同学病假,参与率占98.7%。
学生答题记录 简要分析
1、学习新内容前,你能主动预习课本吗? 学生还没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时预习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
A、每次都预习20.2% B、经常预习31.0% C、有时预习45.9% D、基本不预习2.7%
2、对于新学的内容,你能很快把它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吗? 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联系。
A、都能21.6% B、有时能47.2% C、多数能25.6% D、基本不能5.4%
3、你发现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多吗?
A、多82.4% B、不多14.9% C、很少2.7% D、基本没有
4、你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A、 每次都能25.7% B、 经常58.1% C、极少16.2% D、基本没有
5、当你外出旅游、购物、玩耍时,你是否留心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着解决?
A、经常留意并思考39.2% B、有时思考39.2% C、很少留心观察18.9% D、基本上没有观察2.7%
6、当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新学的内容有联系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A、很兴奋79.7% B、不足为奇2.7% C、有点高兴17.6% D、无所谓
7、你喜欢以怎样的方式让同学了解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 交流、分享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更深层地理解知识。
A、写数学日记31.0% B、课后与同学们交流13.5% C、课堂上一起分享12.1% D、这三种都喜欢43.2%
8、当你利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你有何感受? 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提高。
A、 很高兴75.6% B、有点高兴17.6% C、无所谓2.7%
9、你对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把一项活动认真做下去,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项活动,并让学生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把活动进行到底。在完成这项活动中教师除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外,还扮演着支持与鼓励天使,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新的兴奋剂,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尝到成功的甜头,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A、很有意义58.1% B、有点意义29.7% C、一点意义都没有12.2%
10、你喜欢写数学日记吗?
A、 很喜欢写50% B、有时喜欢写44.6% C、不喜欢写2.7% D、增加我们的负担2.7%
11、当你写了一篇认为很好的日记时,最希望得到怎样的鼓励?
A、 老师表扬13.5% B、同学们鼓励9.5% C、在网上发表48.6% D、任意一种都喜欢28.3%
12、在写数学日记时,你喜欢与第一轮实验相比较,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往学生总是依靠着老师提供题材,现在学生已经学会自己寻找题材。但部分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激情不高,在操作中还要耐心地进行引导及鼓励。
A、老师提供一些题材32.4% B、自己寻找题材52.7% C、与同学们交流讨论题材14.9%
13、你认为数学日记还要继续写吗?
A、 继续79.7% B、可写可不写18.9% C、不用写了1.4%
带着孩子跨入数学领域,赋予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客观世界,体验生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解决问题,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我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孩子的数学王国,分享每一阵芳香,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孩子的数学思维领域。我把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数学教学生活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生活世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