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情感教育的情环整合与教育实践
河东中学 李柏洲
【摘 要】本文试从真情感化、以情育情和环境感化、以情育人两个角度为切入点,结合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实践活动,探讨情感教育的路子,以求提高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情感教育 真情感化 环境感化 以情育情 以境育人
一、 引言
我很庆幸,我又重新走上班主任的工作岗位。因为我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有感的学生。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繁忙而不乏味,辛苦而不沉闷,但和学生的关系最密切,也最容易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正是这份感情,即使我疲惫不堪也无怨无悔;正是这份感情,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一个人的理想、信仰、性格,是在长期的教育与实践,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触动显然有着特殊的作用。要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如何和学生建立情感,使学生对学校和班主任情感的依恋,这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一些体会:
二、情境感化,真情育情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实我们会碰到一些“屡教不改”、令人讨厌的学生,可能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班主任应该抓住被教育者的特点,创设教育情境,感化学生。俗话说:“动人心者,莫过于情。”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尊重、鼓励,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无不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更应该主动贴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真诚地引导他们,以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第一,尊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又认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对他们的感情和态度是反映老师评价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所以,学生对班主任给予的情感和态度极为敏感。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要有利于激发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并把学生的自尊自强之心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例如,当学生上课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听课。首先,我用提醒注意的眼神一次一次地传递给他,如果他还在违纪,然后,我就走近他旁边轻敲他的书桌,提醒他注意,直到他知道自己是违反了课堂纪律而停下来。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问一句:“刚才你上课作对了吗?”让他自己想,陈述自己的理由并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种尊重式的批评远比直接批评的方式要强得多。这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尊重在师生之间由其重要,19世纪美国哲学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第二,信任。信任是一种爱。信任是建立感情的基础,是人们之间获得平等感觉的基本要素。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消除受教育者的戒备心理,使受教育乐于敞开心灵大门,倾吐他们的心声。这样班主任和学生才会建立起一种心心相印的心灵沟通的深厚感情。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曾记载:“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是我国历史上许多教育学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的概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学生就可以得到教育,有所进步。个别学生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长期处于对他低评价的环境中,自信心丧失,缺乏成就感。因此,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善”,同时救其“失”。
教育是人和人的接触,是心灵的撞击。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以班主任必须学会自制,任何迁怒和失控的行为,都会给学生心灵带来创伤。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男同学把一位女同学的自行车轮胎的气放掉了,害得那位女同学两姐弟推车走了四公里的路回家吃饭,连作业也没时间做了。两个孩子的家长为此大吵大闹,彼此辱骂。第二天上午,女生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没想到下午那位男生的父亲到学校来把我辱骂了一顿,说我打他的儿子,偏帮那位女生。真气人,当时我真想把他那说谎的儿子骂一顿,但我抑制着自己的情绪,摸摸那个男生的头,就当没事发生过,淡然置之,事后还是到他家家访,并将事情真相说明。此后,这位学生就再没有做过坏事了,他一有点滴进步我就表扬他。他的父亲对我也更加尊重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当班主任要学会自制,宽恕别人,善于引导,也是一种师爱,一种信任,这对尊重学生,教育好学生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师爱。班主任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多走近学生,喜欢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是与学生建立感情的一座桥梁。学生从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中,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就会对学习充满自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她的家距离学校只有15分钟的路程,但她老是迟到,成绩也很不理想。后来我了解到,她的父母远在广州打工,家里有一个年迈的眼睛视力差的奶奶,三姐弟中她排行最大,家务活全落到她的身上。一个13岁的孩子,既要洗衣服,又要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妹妹,是多么艰难啊!我召开了“把爱送给同学”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要求帮助这位困难同学,并自主组织了“轮帮组”,每天放学后就到她家帮忙做家务和一起做功课,这样使这位同学的时间有了保证,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不久她的弟弟不幸被狗咬伤。我知道后,给她弟弟请来了医生,使其弟弟及时得到了医治。事后,家长亲自登门言谢,我温馨提示家长:“请给孩子多些爱吧,孩子们需要你们!”。
三、环境感化,以境育人
学校的环境美就好比荔枝花开吸引蜜蜂采蜂一样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勤奋学习。进入学校大门口,到处是美化绿化的环境,生物园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生机勃勃,地理园设置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以及金鱼池,环境很美。一幢幢的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饭堂大楼展现在师生的眼前。教学楼间的绿化带上台湾草青绿细长、大红花鲜艳夺目,微风吹过花草好象向同学微笑招手;教学楼之间设置了两个标准的羽毛球场,教学楼后设有标准的运动场、篮球、乒乓球等场地。运动场周围绿树成荫,课余时间人气旺盛,各种文化氛围很浓。
为了唤起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某种情感,政府和学校创设了育人的环境。班主任是班的组织者,所以也应该抓好班上的育人环境。
第一,美化学习环境。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班级度过,受班级环境熏陶的时间最长,班主任应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班级环境,保持环境卫生。如在教室摆上一两盆绿色植物,教室墙上贴上几幅励志的书法作品,如,“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这些都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而且能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感。
第二,形成良好学风。课室后,设计了一大块的黑板,学生每月可以出一期主题内容的黑板报,宣传各时期的主题思想;在黑板报的两侧分别出语英角和数学角;黑板报的正上方贴上励志的标语,如,“有了梦想就能飞,付出努力就会赢”,鼓励学生学习。讲台前面的黑板上方挂着鲜艳的国旗和中学生守则。明亮的教室,整齐的书卓,早读课朗朗的读书声,无不陶冶学生的思想。
第三,培养良好班风。班风的形成,主要由制度、舆论、榜样和监督四大因素综合而成。制度必须合理,贵在严格,要有章可循,有章必行,执章必严,奖罚分明。有了严格的制度,还必须有舆论的支持,要在师生中造成好事有人夸,坏事有人管的风气,使人人具有参与意识。榜样的作用也不能忽略,每当我走上讲台,发现地上有纸屑,我总要弯腰把它们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几次以后,地上的纸屑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无声的榜样作用。
四、结束语
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教育者的师爱、教师的人格魅力、工作责任心和环境、气氛、活动、身教等条件,寓理于情,反复教育,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对学校情感的留恋,对班主任教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渐渐地达到陶情冶性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