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数的意义》说课
刘彩侠
说教材: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本课的教学由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二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说教法:
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说学法:
合作探讨-----在学生理解了分数意义之后,我出示了一组题目,结合图片及文字叙述,说出分数的具体含义。由于本题要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说教学程序:
一、 导课揭题
本节课直接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
1、认识单位“1”
(1)把1个饼平均分2份,每份是多少?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4份,每份是多少?其余的3份怎样表示?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其余的4份怎样表示?
师引导:一个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可以平均分,很多物体放在一起能不能平均分?(生回答能)
(2)把4个苹果平均分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把4个苹果平均分4份呢?
把6只兔子平均分6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平均分3份呢?2份呢?
(3)观察归纳:一个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我们把它分别看做一个物体。4个苹果,6只兔子是多个单个物体组成,我们把它看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在数学中通常用单位“1”来表示。
(4)结合刚才的图片学生说出他们的单位“1”。
(5)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6)教师引导归纳:分数的意义,特别强调概念的准确:“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分数的意义
结合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
3、指导练习,理解分数意义
练习P63的第1题,学生口答。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练习P64的第7题,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在练习中明确分母表示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4、认识分数单位
(1)观察课件出示的分数,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
(3)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全课小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形成系统感知
四、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此题提醒学生:对于分数,必须是平均分。
2、播放课件填空题,含盖了单位“1”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及分数单位的认识,第二小题的扩充提问:如果是“3堆沙土,4堆沙土”呢,每辆车又运了这些沙土的几分之几,这样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学生独立完成P64的第9题,展示评讲,理解每个分数的意义。
4、思考题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单位“1”,并初步学习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说板书设计:
板书了本节课的二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