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中小学教育的立德树人.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299179 上传时间:2025-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教育的立德树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中小学教育的立德树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浅谈中小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样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20XX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和 途径,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探究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对德育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   (二)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把青少年培养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特别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同时,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积 极、正确的法治理念,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始终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处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义务教育已实现全覆盖,高中教育正在逐步普及,中小学 教育的重心应适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提升教育质量的最高标准,就是“人民满意”.“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是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综合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教育。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智轻德”、“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倾向必须纠正,中小学教 育必须全面走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道路。   二、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   (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信念,是立德树人最核心的内容。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育的主渠道、主 阵地作用,引导中小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   (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要以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的 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二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 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积极培育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 形成的重要时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重大使 命。   (三)悉心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养。深 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四)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培养人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最起码要遵纪守法,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素质基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 的法治意识,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   德育工作是一项“软件”建设工作,它不完全等同于学科教学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而是对学生的精神、意识、价值观以及志趣、品质、修养等实现熏陶和提升,因此,德育不能灌输,也不能强迫,只能采用言传身教和有机渗透的方式去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中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时期,可塑性、模仿性强。立德树人中,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和引导作用极为重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素养、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都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息息相关,民族精神、人文特质、科学理性、开放胸襟、 务实作风应当成为教师必备的品德。教师人格修炼是一门隐性课程。只有师德建设好了,教育才能实现以教师高尚的人格精神感染学生,以教师科学、务实、创新的 学风熏陶学生,以教师优良品质、高尚情操、优秀业务塑造学生。   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比如,可以通过条理明确、字迹优美的板书,逻辑清晰、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养成严 谨、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创造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交流、参与、合作、协调能力,使其养成积极参与、与人交往和坦诚待人等生活态度和习 惯。   (二)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务必根除“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应试教育痼疾,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统一。采取多种途径,发掘 和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倡导趣味互动、自主创新、探究研讨等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各种潜 能和志趣。为学科特长或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突破陈规、大胆创新。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培养 优秀的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讨、实验以诸如学术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 各种调查和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调查分析、动手操作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毅、冷静、果敢、严谨的学习品质和探究精神。   要在各门课程教学的知识学习中渗透德育。比如,语文课可以通过颂扬祖国和家乡的美好、讴歌时代的楷模、展现人性光辉、揭露人性阴暗等不同课 文,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崇尚高尚、唾弃丑陋的意识;数学课可以通过“勾股定理”、“九章算术”等知识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民族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美术课亦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关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等。   总之,我们务必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