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秋 天 来 了
旺起中心校 刘兆荣
[教材分析]
从内容来看,《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从课文所处位置来看,本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的领篇课文,课文的教法与学法,对于学生第二学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引领性作用。
[设计理念]
进入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在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使学生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结合这一理念,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还要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积累关于秋天的语言材料。此外,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
[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写得富有童趣,语言活泼、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逐步由以识字为主到阅读中解词析句过度,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奇”等词语。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词语卡片。2、制作秋景图片幻灯片及教学幻灯片。3、查找《秋天的图画》课文。
师生:1、查找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学生:1、查找关于秋天的图片。
[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秋天的特征,积累关于秋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热爱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
二 、教学重点:能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注意“乘”“爽”的书写。
四、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秋姑娘的脚步了吗?她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感受秋天的气息。
2、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强调秋左边“禾”字最后一笔变捺为点:“天”字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师:说到秋天,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1: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落到了地上;
生2:天气凉了,同学们都穿上了秋衣秋裤;
生3:庄稼成熟了,农民们开始忙着收割……
师:那你们能说出几个关于秋天的词语吗?
生: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秋高气爽……
师: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上的词,都是描写什么颜色的呢?(出示课件)
生:(齐答)都是描写秋天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词语。
生齐读。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许多文人墨客眼里,秋天如诗似画,人们以秋天为题写出了优美的文章,画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画面。
3 课件演示:欣赏秋天。
师:同学们知道秋天是怎么来的吗?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秋天美丽的景色,看谁看得认真,看完后告诉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火红的高粱……
师:秋天美不美?
生:美!
师:是啊,秋天是美丽多彩的,更是收获的季节。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观察几幅秋天的景色,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的体会是什么?
(播放课件)
生1:我看到这些图片后心里很高兴,庄稼丰收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好的结果。
生2:我也很激动,庄稼大丰收,我父母就不用为钱发愁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秋天是农民的希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
(2)过渡:
师:秋天的景色真美,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同学们想读吗?
(出示课文内容)
4、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师:老师读一遍,请同学们感受这首小诗歌的意境
师: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生:两小节。
(2)轻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3)指名逐节读文,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读一下第一小节。
生齐读。
师:思考,秋天是怎么来的呢?
生回答,引出“乘着、骑着、踏着、唱着”这几个重点词语。
师:请同学们继续读第二小节。
重点指导“乘着”“泼向”“挥洒”“展露”等词的读音。在学生逐节读文时,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学生从字音、记字方法、字形易错处、本课字义、组词五个方面学生字。)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完了这首小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
(出示大屏幕)
生依次读生字。
师:谁能说一下你是怎么识记这些生字的?
生:从字音、记字方法、字形易错处、本课字义、组词五个方面学生字。
师:读完了生字,请同学们看看他们在文中的词语都有哪些?
生齐读。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个?
生:露,它有两个读音。
(4)谁能用一段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交流。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写。不规范的再练写。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诗歌?句子?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描写秋天的词语,诗歌和句子。
生看,并和老师一起朗读。
7、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乘 爽 骑 洁 落
七、教学反思:
正值秋高气爽的秋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板块《秋天来了这一板块,学习第一课《秋天来了》。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共两个小节。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诗写得富有童趣,语言活泼、生动,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诗的韵律优美,展示了秋天的美好,充满了画面感和意境美!
本课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特别是动词“乘、骑、踏、唱、泼、注、涂、染”尤为传神,富于变化,将丰收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首小诗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画面优美,琅琅上口具有可读性,学习时善于激励学生用各种形式读,边读边想像画面,熟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表达顺序,能够将课上学习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应用到日常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中去,学会用诗意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诗意的语言表达生活。清代诗人叶燮曾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如果孩子的心灵是石头,那么就无法奏出优美的乐曲;如果孩子的心是琴弦,那么一点点拨动,一缕缕微风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而当孩子跳动的心与芬芳的诗句相碰撞时,那星星点点的火花可让他们的心都变成独特的琴弦,万物在他们的笔端就会变得姿态万千。
课文就是我们朗读的范本,就是我们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的例子,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为学生的表达服务,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基。美,从未缺乏过,需要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寻找,用真诚的心灵去守望!语文,应当是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