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命题与证明综合
一、精心选一选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作直线AB的垂线 B.在线段AB上取点C
C.同旁内角互补 D.垂线段最短吗?
2.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3.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若a-b=0,则a=b=0 B.若a-b>0,则a>b
C.若a-b<0,则a<b D.若a-b≠0,则a≠b
4.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平分线所交成的角的度数是…………………………( )
A.45° B.135° C.45°或135° D.以上答案均不对
5.适合条件∠A :∠B :∠C=1 : 2 : 3的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6.用反证法证明“是无理数”时,最恰当的证法是先假设…………………( )
A.是分数 B.是整数 C.是有理数 D.是实数
(第7题图)
7.如图,∠1+∠2+∠3等于……………………………………( )
A.180° B.360° C.270° D.300°
8.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
命题的反例是…………………………………………………( )
A.∠1=50°,∠2=40° B.∠1=50°,∠2=50°
C.∠1=∠2=45° D.∠1=40°,∠2=40°
二、细心填一填
9.一个命题由 和 两部分组成.
10.根据命题结论正确与否,命题可分为 和 .
11.把命题“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改写成如果 ,那么 .
(第13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1,∠2,∠3的大小关系是 .
13.如图,已知BC⊥AC,BD⊥AD,垂足分别是C和D,
若要使△ABC≌△ABD,应补上一条件是 .
14.命题“同位角相等”的题设是 .
15.证明命题“若x(1-x)=0,则x=0”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16.在△ABC和△DEF中,∠A=∠D,CM,FN分别是AB、DE边上的中线,再从以下三个
条件①AB=DE,②AC=DF,③CM=FN中任取两个条件做为条件,另一个条件做为结论,
能构成一个真命题,那么题设可以是 ,结论是 .(只填序号)
三、耐心做一做
17.如图,已知点E、F分别在AB、AD的延长线上,∠1=∠2,∠3=∠4.
求证:(1)∠A=∠3
(2)AF∥BC
18.如图,在△ABC中,∠A=70°,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求∠BOC的度数.
19.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2)已知直线a,b,c,若a⊥b,b⊥c,则a⊥c.
20.已知,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AC∥BD,且AO=OC.
求证:OB=OD.
21.如图,AB=DC,AC=DB,你能说明图中∠1=∠2的理由吗?
22.已知,如图,AD⊥BC于D,EF⊥BC于F,EF交AB于G,交CA延长线于E,且∠1=∠2.
求证:AD平分∠BAC,填写“分析”和“证明”中的空白.
分析:要证明AD平分∠BAC,只要证明∠ =∠ ,而已知∠1=∠2,所以
应联想这两个角分别和∠1、∠2的关系,由已知BC的两条垂线可推出
∥ ,这时再观察这两对角的关系已不难得到结论.
证明:∵AD⊥BC,EF⊥BC(已知)
∴ ∥ ( )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已知)
∴ ,即AD平分∠BAC( )
23、如右图,已知BE⊥AC于E,CF⊥AB于F,BE、CF相交于点D,若BD=CD.
求证:AD平分∠BAC.
24、如图,已知AB=DC,AC=DB,BE=CE, 求证:AE=DE.
A
B
E
C
D
25、如图,∠ABC=90°,AB=BC,D为AC上一点,分别过A.C作B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求证:EF=CF-AE.
A
B
C
F
D
E
八年级数学(下)素质基础训练(五)
一、精心选一选
CDACB CBC
二、细心做一做
9.题设(或条件) 、结论
10.真命题 假命题
11. 有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它们和等于180°
12. ∠2<∠1<∠3
13.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
14. 两个角是同位角 这两个角相等
15. x=1也能使条件为零
16. ①②; ③
三、耐心做一做
17. (1)证明:∵∠1=∠2(已知)
∴AE∥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证明:∵∠3=∠4(已知)
∵∠A=∠3(已证)
∴∠A=∠4(等量交换)
∴AF∥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8 . ∠BOC=1250
19. 略
20. 略
21. 略
22.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