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父亲的谜语
河北张家口蔚县西合营初级中学 高秀琴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基础知识。
2. 理解题目,梳理情节。
3.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深的父爱。
4. 体味情感,学会发现爱,回报爱,付出爱。
学习重点:通过父亲和我猜谜语的情景,感悟深深的父爱。
学习难点:通过描写眼睛的谜语,理解、掌握细节描写对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疑问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都说母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儿女的成长;人们都说父爱像沉闷的火山,外表含蓄而深沉,内心却涌动着爱的激流。今天,让我们随着刘蕊的笔触,去感受一位感情细腻、真挚、深沉的父亲,去体味这种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 出示学习目标: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刘蕊,当代作家,本文选自1986年6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字词:
深邃 suì 黯淡àn
苦思冥想 míng 撅嘴juē
饱经忧患 bǎo 哽咽yè
开释 shì 荒诞dàn
悠悠yōu 忧郁yù
给予jǐ
3、整体感知: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找出文中的标志性词语并概括事件。
时间顺序
时间
事件
小时候
父亲教我猜谜语
长大了
父亲用谜语猜我心中事
离开家
父亲用谜语回信表思念
四、再读课文,赏析句子:
1、小小的谜语,成为了传递父爱的纽带,不止一次触动我们的心灵,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刻画父亲“眼睛”的语句,并对此语句作出点评。
例1.父亲那细眯眯的眼睛笑着看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
点评:“细眯眯”写出了父亲眼睛的形状,“笑”通过表情表现了父亲的慈爱;“悠悠”写出父亲的平和与自然。
例2.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啊----’他把眼睛合上, “晚上关箱子,”又把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
点评:“合上”——“睁开——”“凑近”这一系列动词,表现出一位父亲关爱女儿的耐心与细致。
例3、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
点评:表达和父亲猜谜语时的愉悦,以及生活在父亲身边的幸福与快乐
例4、父亲细眯眯的眼睛一下子变得那样忧郁。
点评:体现了父亲不能为女儿排解困惑的伤心与无奈。
例5、父亲静静地听我说,浑浊的眼睛里什么表情都没有。
点评:浑浊写出了父亲的老,也写出了父亲眼中含泪,体现了父亲舍不得女儿离开,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理。
2、总结:
当看到女儿快乐的时候,父亲的眼睛是笑眯眯
当看到女儿困惑的时候,父亲的眼睛是忧郁
当女儿离开家乡的时候,父亲的眼睛是浑浊
作者没有直接写父爱,而是通过眼睛这一细节,让我们了解了一位感情丰富的父亲。有一句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我们很清楚,女儿不是在父亲眼中,而是在父亲的心中,在深邃的目光中,蕴含着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这种描写叫细节描写。
3、拓展延伸: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典型而细微的神态、动作、语言、肖像、心理以及细小事物、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地描写。
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突出人物思想性格、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效果。
例: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五、疑难探究:
1、作者为什么以“父亲的谜语”为题?
父亲的谜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父亲的谜语寄托着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及父女俩深深的思念
2、探究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对“我”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片断进行描写,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细腻、深沉的感情,同时从作者的笔端也流露出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
六、 作业:写一个爱的片段
文中刘蕊通过父亲眼睛的变化,展现了深沉、细腻的父爱,那你们有没有感受到父母平凡举动中的爱呢?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叮咛,无不凝聚着浓浓的爱意,今天回家,请为你的父亲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并用细节记录一个爱的片段。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学生在以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非常容易。教师让学生找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读、悟,然后交流,这样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意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