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 爱 留 守 儿 童
———撑起留守儿童的一片蓝天
黄甫学校 李小珍
小学生正值幼苗茁壮成长的季节。他们是社会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但经济发展的浪潮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年幼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不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是寄住在亲戚家里。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学习、安全等方面极易出现种种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班级中留守儿童的一些想法。
首先,加强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心理、生理成长的特殊时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他们和祖父母之间的代沟又成为交流中无法逾越的鸿沟。亲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的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适时的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课后我便成为他们的朋友或母亲。用真诚打动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他们的情绪和一举一动,主动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愿意向我倾诉,做他们忠实的聆听者。
其次,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许多孩子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只能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些孩子缺少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约束,许多孩子出现行为偏差,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师对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规范显得尤其重要。当学生的口中出现不文明语言时,我教育他们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先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当他们有意损坏公共财产或他人的利益时,我让他们换位思考,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他们,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些孩子长期养成的坏习惯短时间内很难改掉,有时候一个责备的眼神提醒他们要改掉坏习惯胜过批评的语言。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要有耐心。
第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大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较差,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学习习惯不好。许多监护人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偏低,他们把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明显滞后,对孩子娇生惯养,在学习上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大的弱点不是学习成绩差,而是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他们的身上有许多缺点,肯定也有一些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而给于肯定,当他们稍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例如杨栋同学对学习的自信心不仅仅是缺乏,甚至到了厌倦学习的状态,下课后他就像个机灵的小松鼠,一旦上课他就像个萎了的烂菜拾也拾不起来。经过我耐心的辅导,慢慢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每进步一点我就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还时不时的训斥其他同学哪没做好应该向杨栋同学学习。还有在课堂上我认为他应该会做的题专门让他做,做错了我给他讲解,做对了又有了一次表扬他的机会,渐渐地他做题的正确率越来越高,表扬他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自信心也越来越足。
四、重视安全教育,努力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我是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每天的教学之中。善于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作为安全教育的材料来现身说法。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我们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014.3.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