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岳阳楼记教学.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5460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贝尔中学 张万平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诗外,其余四课均足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1):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2):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 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外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 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五、设计思路: 作为千古名篇,本文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读讲解的地方。但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设计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斟酌取舍,做到“长文短教”,这是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课文的立意美为中心,理清课文“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显志”的写作思路,设计了学生数遍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深意,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想、辩、写的过程重点体会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 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 黄鹤楼 (湖北) 鹳雀楼(山西) 滕王阁(江西)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4.文体简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根据指导,朗读课文。 1、一读,正字音 谪守( )衔(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浊浪( )潜形(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虎啸( )谗( )岸芷汀兰( )(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嗟夫( )噫( ) 2、二读,揣其意 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用原文回答) 提示写作背景: 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3、三读,用对情 教师提示: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学生揣摩: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4、四读,品其人 文中刻画了哪两类人?两者有何“异”?你属于哪种人? 迁客骚人 古仁人 出示今人图片: 郭德纲和郭麒麟 鹰爸何烈胜和多多 点评:丁肇中就这么说过:“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5、齐读,悟深意 让我们重回经典,再次感受范仲淹高尚的气节,齐读《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研讨课文 (一):检测预习,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闻的联系。 (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结构。设计意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 (三)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1.岳阳楼的美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人手刻画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教师指导:美读课文三四两段。先找出原文读一读,再探究思考。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设计意图: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对比强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 “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出示板书。 (六)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 等角度对比阅读。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第三课时 巩固检测 一、找出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 1.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2.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 3.增其旧制(制  古义:               今义:             ) 4.前人之述备矣(备  古义:             今义:             ) 5.至若春和景明(景  古义:            今义:               )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古义:             今义:           ) 7.越明年(明年  古义:                 今义:               ) 三、解释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四、名句积累 1.点明主旨,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 2.表现古仁人于天下为己任的句子:                                  。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                              。 4.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                            。 5.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境界相似的句子:                                     。 6.古仁人和作者的旷达胸襟的句子:                        。 7.父亲叮嘱刚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的旷达胸襟与良好心态,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8.《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9.滕子京的政绩是:                          。 10.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一句?                          。 11.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 12.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                             。 13.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色千变万化的句子:                        。 14.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                          。 15.借鸟欢鱼跃描绘清明之景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