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董一兰戏剧案例.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4602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一兰戏剧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董一兰戏剧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戏剧《金鸡冠的公鸡》主题活动案例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的戏剧活动,它以文艺作品为内容,以幼儿扮演作品中人物(角色)为表演通 过表演再现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文艺作品的情感。它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重要手段。儿童文学作品中鲜活而有趣的角色是幼爱模仿的对象,虽语言简单、重复.动作零碎,幼儿却乐此不疲。为此根据我班幼儿爱模仿,喜欢表演的特点,我选用了《金鸡冠的公鸡》做为表演游戏的内容。如何让大班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我进行了以下探讨。 二、案例研究讨论 目标 1、幼儿能大胆地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文学作品,在表演中能合作表演,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装。 2、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乐于参加表演。 第一次活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地听故事,使幼儿能记住故事的名称、角色,理解其内容,对故事有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找出故事中优美的语句,并能初步理解其词意。 3、在边听、边议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知道公鸡因为贪吃,又爱听恭维的话才上当受骗。 活动准备 《金鸡冠的公鸡》的故事图片和录音,公鸡木偶。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 1、出示公鸡木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公鸡)它不是一只普通的公鸡,它是一“金鸡 冠”的公鸡。 2、介绍故事名称。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讲它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金鸡冠的公鸡》,仔细听听故事里有谁? (二)、听故事。 1、老师结合图片讲故事一遍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猫、公鸡、画眉鸟、狐狸) 2、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讲完后提问 (1)请小朋友想想公鸡被狐狸捉走几次? (2)狐狸每次是怎样骗公鸡的?狐狸每次骗公鸡说的话一样吗?老师示范狐狸第一次骗公鸡和第二次骗公鸡的语言,让幼儿讨论有什么不一样?老师示范狐狸第三次骗公鸡的语言, 请小朋友讨论和第一次、第二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讨论后小结:狐狸很狡猾,为了把公鸡骗出来,所以三次说的话都不一样。 (3)公鸡为什么会被狐狸捉走那么多次?公鸡有没有缺点呢? 幼儿讨论后小结:公鸡有缺点,因为贪玩,爱听好话,所以才受骗的 [反思:本环节通过教师的语言示范,引导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理故事的内容和主要情节。幼儿很快地明白狐狸为什么对公鸡的三次对话都不一样,知道公鸡因为贪玩,爱听好话,所以才上当受骗。] (三)、这个故事很好听,里面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找出来好吗?(听故事录音)听后组织幼儿讨论: 1、画眉鸟、猫叮嘱公鸡什么?什么叫叮嘱?( “叮嘱”就是告诉一遍又一遍,告 诉一遍又一遍。画眉鸟、猫再三告诉公鸡要听话,不要上狐狸的当,受狐狸骗。 2、公鸡为什么忍不住?什么叫忍不住?(因为贪吃,听狐狸说不给他吃小豆,就赶紧把头伸出了窗口说:“干什么不给我吃!”) 3、狐狸把公鸡捉走,走过了什么地方?(1) 什么是黑幽幽的森林?(就是一大片很偏僻、很安静,光线很暗森林。) (2)什么叫急腾腾的河?(就是水流很急,水的浪花像跳起来一样。) (3)什么是高耸耸的山顶?(就是山很高很高,很陡很直,很难爬上去。) (4)画眉鸟和猫去救公鸡时,在狐狸洞前唱了什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听了三遍故事,你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下次我们就来表演吧。 活动反思 《金鸡冠的公鸡》是幼儿园语言教材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生动、形象,是幼儿所喜欢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故事的提问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引出问题讨论,启幼儿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能动参与问题的讨论,渐渐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四次活动:我们来演童话《金鸡冠的公鸡》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主动学演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自由结合,协商分配角色,合作表演。 2、要求幼儿表演时,声音响亮,让人听明白。自己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共同商量决策。 3、积极愉快的表演角色。 活动准备: 1、为幼儿提供小图片:琴、山、树片篮子和家长为小朋友准备的道具。 2、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部分道具。 3、家长为幼儿制作的道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 (1)师:你们想表演《金鸡冠的公鸡》吗?如果想表演,你们可以怎样表演? (2)老师组织大家讨论:在分配角色时因该怎么分比较好?(大家互相协商) 2、决策性活动 (1)教师先请几位组织能力强的幼儿(7位)担任每组的组长,其他小朋友自由组合,大家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表演的要求:表演要在指定场地进行。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分别来小组了解幼儿“决策”情况。 4、分组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观察中发现高睿泽小朋友这组表演得很好,他们并不是完全照搬,有一定的创新。于是,立即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肯定、表扬。这组小朋友表演完后,他们懂得交换角色再进行表演。小鱼这组的小朋友在场景的布置上与众不同,他们自己将“公鸡”的家和狐狸洞进行了装饰。活动中我没有给幼儿太多的指导和暗示,目的在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协商,分配角色所需的道具,以次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不过在游戏中还是出现个别幼儿争角色和抢表演道 具现象,发现后,我及时进行处理,让幼儿自己说应该怎么办?让儿明白:大家不相互合作是不能表演好的。] 5、游戏评价 (1)幼儿自评和互评。 请小朋友说说你们表演的好吗?你觉得谁表演的好?为什么? 活动反思: 教师不仅是一个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一个观察者。做为一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并对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好的想法,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和表演欲望。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幻想能力与大胆创造表现能力同时都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在与同伴诉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感受中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 三、案例研究启示 1、通过此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幼儿对表演文学作品的兴趣。他们通过玩表演游戏,以具体、生动的形式来体会所表演对象的思想内容, 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培养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寓教于乐。 2、幼儿在玩表演游戏时,要协商分配角色、共同准备道具、场景,要克服怕羞、胆怯,并克制自己大胆地扮演角色等,这就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和表演欲望。 3、在玩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接触了大量丰富、优美的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绪,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和表演才能有重要作用。 4、通过表演游戏的组织,教师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在道具的制作上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