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鬼-当-家”——浅谈协商理论在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中的运用集体建设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3208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鬼-当-家”——浅谈协商理论在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中的运用集体建设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鬼-当-家”——浅谈协商理论在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中的运用集体建设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 鬼 当 家” ——浅谈协商理论在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教育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并以班集体的主人翁身份积极参与集体工作的时候,班集体才能形成。班集体形成了,孩子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什么时候,让孩子参与班集体管理呢?笔者经过几年的起始年段班级管理,发现在起始年段,我们就可以让“小鬼当家”。如何实施“小鬼当家”计划,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协商理论,实现这一计划。协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冲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班集体建设的首位。我们可以从共同确定班级目标、共同商讨达成目标的途径和协商解决班级矛盾三方面入手协助孩子参与班集体管理,让“小鬼当家”。笔者也发现当协商理论引入到班集体建设后,班集体建设更科学了、更现实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了。同时,师生、生生关系更和谐了,小鬼当家的积极性更高了。 【关键词】 问题 需要 策略 一、问题提出 一天,同事有病请假了,那天,我帮助她管理晚拖班。进入班级,我发现回家作业中有一个听写。听写本在讲台上。于是,我随机让一个孩子把本子发给学生。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引起一阵波动。 “老师,他不能发本子!”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对!对!本子不是他发的!”另一个孩子肯定地说。 “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 “老师说的!”七八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 “为什么老师让她发呢?”我和蔼地问。 “老师说的!”孩子们还是这么说。 听同学这么一说,发本子的那位同学站在讲台前不知所措。看到这样的情形,我马上对孩子说:“老师今天就想请这位同学发本子,因为他很愿意为大家服务。”看到同学惊讶的表情,我补充了一句:“只要大家愿意给同学发本子,下次老师就请你发本子!”说完这句话,孩子们纷纷举手希望发本子。我对孩子说:“看来,你们都是乐于帮助同学的好孩子!”这一句,使得快乐一下子洋溢在了每个孩子的脸上。 从这个班级走出来,我一直在思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怎样的班级管理是合适的?难道因为他们年龄小,不懂事,我们就代替他们管理吗?难道只要教他们怎样做就可以了吗?难道不能让“小鬼”自己当家吗?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在自己班集体中探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小鬼”能自己当家。当协商理论引入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时,我们的“小鬼”就能更好地当家。 二、“小鬼当家”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一)、“小鬼”渴望当家。 “七、八岁的孩子的脸像花朵般的灿烂,心像水晶般的纯洁”。小学起始年段的学生如诗句描写的那样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他们爱哭爱笑,情感直露。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小社会”,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在他们身上既有相同年龄特征的表现,又有各自独有的个性特征。此时这些孩子有强烈地自我发展的意识,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多有一种愿意为集体做事的热情和愿望,凡是教师交给的工作,他们总是争着去干。他们很在乎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在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良好班集体往往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小鬼”渴望当家。 (二)、“小鬼”需要当家。 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孩子担任班集体内角色任务时,学生就有了广阔的舞台。在集体中不同气质、性格的学生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克服弱点,发挥长处,得到锻炼和补偿。在集体中,学生的不同个性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三)、协商理论帮助“小鬼”当家。 “小鬼”如何当家呢?笔者认为引入协商理论能帮助孩子管理班级。因为起始年段的孩子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他们不善于仔细而全面地考虑问题,在遇到难度较大的活动时,比较容易采取放弃或半途而废的。因此,“小鬼当家”,需要有人帮助。协商理论的引入,可以给孩子们提供隐形的帮助。协商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它最早被运用在国家管理中,为了能更好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提高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许多管理者在政治管理中开始运用协商理论,他们越来越重视与民众的对话和讨论。近年来,我国也在许多领域运用这一理论。如在发布重要政策时,都要在电视、报纸、期刊、网上公布和宣传,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当起始年段学生学着自己管理班级时,很需要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此时的他们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明显的依恋感,而对教师充满了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如何给孩子提供这些管理意见,我觉得协商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平台。协商理论与小鬼当家其实形成了一个互助的循环。 三、协商理论运用在“小鬼当家”中的实践探索 基础教育改革和新德育目标中强调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班集体当中,更多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如何让起始年段孩子当好家作好主?如何运用协商理论帮助孩子当家作主呢?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运用协商理论让小鬼当家的策略。 协商理论如何帮助“小鬼当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1、共同协商确定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对未来的期望、追求和达成的成果。它是班级建设的灯塔、航标,也是班级成员前进的动力。它是用目标激励学生不断奋发进取的一种科学的现代班级管理方法。班级奋斗目标可以大致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目标如何制定,直接关系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起始年段孩子尝试班集体管理时,如何确定班级目标呢?这就需要引入协商理论,由班主任、学生和家长共同协商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1)、班主任和家长协商制定长期目标。 笔者在起始年段班集体管理中,把一学年的班级奋斗目标定为长期目标。笔者认为学生年龄小,制定长期目标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参与协商制定班级长期目标的主体定为班主任和家长比较合理。目标制定后,让学生认同目标就可以了。笔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①①、、从沟通起步。 家长是我们开展有效班集体建设的最大的支持者,因为教育好孩子是老师与家长最大的心愿。因此,在制定目标前,我们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共识!笔者一般利用三种形式跟家长沟通。 a、新学期家长会初步产生想法。 我们在新学年初都要召开家长会。在这次班级家长会上,我们会把一学年的想法与家长沟通。这一次沟通是面对面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一些设想传达给家长朋友。如:我在起始年段新生家长会上,我与家长交流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和养成教育的一些观点,在幼小衔接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上与家长达成了共识。这份共识,不是一份具体的目标,而是一份教育理念的共识。这份共识是制定长期目标的认识基础。 b、班级 QQ 群反馈各自意见。 班级QQ群是班级管理另一个沟通平台。这个沟通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家长在这个平台上即可以自由与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也可以单独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沟通。因此,它正好有效弥补了家长会沟通的不足。在这个平台上,家长朋友们可以自由发表对班级学生一学年希望达成的目标进行沟通。下面是我们组建家委会,创设班级特色的谈论截的一段QQ聊天记录。 韩老师!!!!!(596818989)  19:19:47 大家好 陈睿熙(410688953)  19:20:15 啊原来要开家长会呀  尚宇欣(269281043)  19:20:49 啊?原来是要开家长会呀  宋轩尧(625805235)  19:21:37 去上海科技馆也不错 胡俊韬(404403639)  19:22:09 好像我们金牛队的想法多多   宋轩尧(625805235)  19:22:34 安吉滑雪,听说挺好玩的,有去过的吗? 韩老师!!!!!(596818989)  19:22:37 是关于组建家委会的事给孩子们服务的事和谈论班级特色目标!大家推荐一下,谁担任第一任家委会会长! 韩老师!!!!!(596818989)  19:23:20 上次调查所有家长都愿意成为家委会成员,因此,我们分批给孩子们服务! 潘颜(595705175)  19:23:56 好的啊  赵珂煜(174528614)  19:24:34   韩老师!!!!!(596818989)  19:24:34 每个假日小队各推荐了一个!我们再报一下名! 尚宇欣(269281043)  19:25:27 不错,上海科技馆对孩子来说蛮好玩的,我家笑笑去年喜欢连续去了2,3回  胡俊韬(404403639)  19:25:33   韩老师!!!!!(596818989)  19:25:48 大家先推荐个会长吧!总得有个领导! 潘颜(595705175)  19:25:58 去植树吧  胡俊韬(404403639)  19:25:59 我家韬进去后都不愿出来了  胡俊韬(404403639)  19:26:08 我推荐张乐天爸爸,乐爸  朱尘岳(907382289)  19:26:24 据说所有的孩子都推荐自己的家长,很踊跃?  朱尘岳(907382289)  19:26:40 同意  韩老师!!!!!(596818989)  19:26:50 成立了家委会,我们班创建个特色中队吧!这样活动更有主题! 吕騏瑶(751222357)  19:27:20 孩子们还小,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 韩老师!!!!!(596818989)  19:27:23 是的!要不我们定个探索中队怎样?! 宋轩尧(625805235)  19:28:04 宋轩尧(625805235)  19:29:05 好啊! 朱尘岳(907382289)  19:29:26 我们小队探索植物吧?  陈睿熙(410688953)  19:29:56 植物好的,赞同  胡俊韬(404403639)  19:30:18 我们小队男孩子多,就探索星空 尚宇欣(269281043)  19:30:21 同意,响应  …… ②、找准基点。 有了共识,就应该着手制定班级长期目标。班级长期目标,要以学生现有水平为起点。如何找对孩子的基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 a、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 每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是不同的,他们对教育和集体有不同的要求和渴望点。起始年段一般把适应教育和养成教育作为重点。 b、明确本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因为年龄特征不一样,因此,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就不一样。作为老师就应该紧密结合本阶段年龄特征,具体罗列出学生应该养成教育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c、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任何理论都必须和实践结合起来才有运用的价值。因此,有了一些理论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获得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在一年级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进行调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 您的孩子哪些习惯已经养成,请在相应的表格打“√” 1、能早睡早起 2、读写姿势正确 3、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 4、良好的读书习惯 5、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您觉得进入一年级希望孩子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习惯要养成? ③、确定目标。 有了这些准备,我们就可以初步确定班级地奋斗目标。经过一番协商,我们与家长确定了长期目标为:好习惯我养成。 ④、认同目标。 长期目标主要是家长和班主任协商制定,这样的目标想要达成激励学生的目的,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让长期目标,并成为孩子们的奋斗目标。如何让孩子们认同这目标呢?笔者认为有这些方法尝试: a、故事启发。 让孩子认同长期目标,我们就应该采取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们。用怎样的形式呢?笔者认为可以用故事启发。听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我给孩子们找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正面的引导,有的是反面的告戒。我觉得只要能让孩子明白习惯的重要性的故事都可以。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理发的师傅教徒弟理光头。开始时在冬瓜上练习,用理发刀刮冬瓜皮来模仿理光头,徒弟每次练习都有一个坏习惯:把理发刀往冬瓜上一扎。师傅见后说:“请你改变这一习惯。”徒弟笑曰:“这又不是真头,没关系的。”三个月后,徒弟出师。给第一位顾客理光头,理完后,他又照例把理发刀往头上一扎。 讲到一半,我就问孩子们:结果会怎样呢?这一问,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通过讨论,孩子们很容易明白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便会终身受害。 b、规范引领。 我们的目标包含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也包含在一份份规范里。当孩子们进入小学以后,我们就应该主动引领孩子学习《小学生日常规范》。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已经长大了,能够做许多事情了。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够做好哪些事情呢?这时教师可以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中部分条例,让孩子们说说。通过说,孩子们就会以遵守规范为豪。 c、理想激励。 对孩子而言,树立远大的理想是非常必要的。低段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有的想当宇航员,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想当设计师,有的想当电脑程序设计员……我们怎样实现我们的理想呢?这时孩子们往往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老师就会随机引导孩子认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长期目标转化成学生行为目标后,此时,我们的奋斗目标已经成为了学生、班主任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奋斗目标。由于目标制定,是协商决定的,因此,学生、班主任和家长三方的主观能动性都调动起来了,三方面的力量更大限度得到了整合,使学校教育有了更坚实的后盾。 (2)、与学生协商制定中、短期目标。 有了长期目标,我们就可以制定中短期目标了。我们把一学期的目标定为中期目标,把一个月或一周目标定为短期目标。中、短期目标往往比长期目标显得直观和具体,往往可以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和评比中。因为中、短期目标比较直观,我们就可以直接与学生协商决定。如在长期目标“好习惯我养成”的大目标下,我就细化出:我是家庭好少年,我是学习好少年,争做行为示范班等许多的中期目标。对中期目标进行细化就形成了短期目标。比如:针对“争做行为示范班”这个中期目标,笔者是这样细化的。 ①、明确规范要求。 根据学生五项评比的内容,与学生具体解读规范。其中包括为什么要这样做,内容解读等。这样的过程即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达成率。 在明确这样做是十分光荣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确定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月拿几次行为规范,一学期争取多少次行为规范班级。 有了这样中期目标意识,学生短期目标也确定了:争取每周都拿到行为示范班。中期目标是比较具体,而短期目标就显得更具体了。而短期目标的制定与学生协商制定,可以直接落实在每一个具体行为养成中。从早自修怎样做到放学排队等一系列规则就可以制定出来了。 笔者发现每一次中、短期目标的协商制定,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协商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萌发了学生内心的民主参与意识,“小鬼当家”了。当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时,学生自然也会主动按照目标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达成养成教育的目的。 2、协商达成目标的具体途径。 传统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为了达成目标,事先给学生想好了方法,让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这样的做法,虽然避免了烦琐的讨论过程,但是,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的一份思考。当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时,学生回答你的往往是:老师让我这样做。笔者认为制定了班级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采用哪种途径达成目标是值得我们与学生探讨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目标达成的主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达成目标的方式。与学生探讨达成目标的途径,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协商。 (1)、摆问题 。 目标制定后,我们就要寻找达成目标的途径。如何找到这种途径呢?笔者认为可以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上学期雨水特别多!孩子们每天都得带伞上学校。一个班级至少要挂上30把伞。孩子们看看教室里没有挂伞的钩子,就把伞挂在后面黑板的粉笔槽里。没有弯钩的小伞只能躺在地上。几天下来,粉笔槽不堪重负,教室雨伞横躺,地面经常很潮湿。怎么办?我统一规定吗?不,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办法吧!于是我在谈话课中,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那天的谈话课 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的粉笔槽和雨伞进行了一次对话! 幻灯出示: 粉笔槽说:这几天我太累了!我身上挂满了小伞!再这么下去,我可不行了! 小伞说: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总得有个家呀? 躺在地上的小伞说:我们最可怜!整天睡在地上,地面被我们淋湿了,自己也整天脏兮兮的! 粉笔槽说:听说我们的小朋友很聪明,一定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师:孩子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在想办法之前,老师建议你们利用下课时间,看看别的班级的小伞安排在哪里? 一下课,孩子们自己到隔壁几个班级去观察了! (2)、说想法。 把问题给了学生后,很多孩子会去想办法。孩子们想出办法后,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因此,在问题提出的第二天,我就在谈话课进行小谈论。 汇报观察,给小伞找第一个家 (第二天,谈话课)师:孩子们有没有想到好的方法帮助这些小伞。孩子们纷纷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多数想法是从隔壁班级学来的。最终,商量后决定在班级前面放一塑料桶,把小伞放在桶里。放学时,孩子纷纷拥到桶前拿伞,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有几个同学的伞是一样的,拿错的、拿不到伞的,还出现了跟同学闹别扭、闹矛盾的问题。 (3)、践行动。 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可以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实施想法。孩子们最愿意实施的是自己的想法。因为关注,他们也最容易发现问题。他们也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通过不断尝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会自觉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老师也就不用提出太多的要求了,因为这种行为已经演变成我要这样做的行为了。 继续商量,改进管理措施 因为有了昨天的实践,我又把昨天的新问题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小伞与桶的对话: 小雨伞:30多把伞放在桶里太挤了!有些同学还把我给拿错了呢,没找到我的小主人。 水桶:我昨天看到小朋友拿伞很不方便。拿一把伞,把其他伞也带出来了! 同学们这可怎么办? 这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大家商量决定:把伞放在门厅走廊大理石上。孩子们认为:大理石是走廊和绿化的隔离带,水可以流到花坛里。大理石隔离带很长,每个人的伞都可以放在上面,拿的时候方便。这样一协商,大家都认同了这一方法。结果,雨伞找到了自己的家。 通过协商,很多学生找了自己认同的达成目标的方法。而这个寻找达成目标方法的过程,每一次决定都是学生独立思考产生的。学生在寻找达成目标的途径中感受到了挑战,获得了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内心自主管理的热情。这样的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说了算,而是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兴趣。学生在协商中,已经开始自己管理班级了。孩子已经当上家了。 3、协商解决班级矛盾 在班集体管理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矛盾。 (1)、传统矛盾解决法。传统的班级管理,解决矛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孵小鸡 。 班主任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矛盾的发生,就蹲点在班级。班主任像老母鸡孵小鸡那样,什么事都帮学生想到,安排好。这种管理,学生的矛盾几乎在萌芽状态下,就被班主任解决了。 ②、救火者 。 班主任不是蹲点教室。班级有什么矛盾,学生就会到办公室叫老师。此时的班主任就像一名救火者,及时解决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哪里起火,班主任往哪里施救! ③、矛盾的调解员。 班级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班主任出面调节学生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解决矛盾。  这几种解决矛盾的方法,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班主任的身影。学生在解决矛盾时,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矛盾解决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很少有机会发挥。此时的学生矛盾不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动力,学生不能在矛盾中成长。 (2)、协商式矛盾解决法 如何引领起始年段学生解决这些矛盾?让学生在解决矛盾中,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呢?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协商理论引导起始年段学生自己解决矛盾,让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成为了一种学生成长的资源。 ①、学生之间协商解决简单矛盾。 学生之间的矛盾有大、有小。笔者认为班主任完全可以把大部分矛盾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如何让学生解决这些矛盾呢?“小鬼当家”,让学生自己协商解决。有一次,笔者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分饭时,同学A盛完饭后,走得快把汤洒在了地上。同学B盛好饭,正好经过这里,摔了一跤,哭了。同学们把摔倒的同学扶了起来。 当时我认为这件事,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于是我对同学A说:这件事由你自己来解决吧!行吗?同学A自信地点点头。我只管自己继续分饭。只见同学A主动给同学B盛一盘菜,向他说了一声对不起。接着,同学A从厕所拿了把拖把把地拖干净了!我给同学A竖了一下大拇指,对全班同学说:“能解决问题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孩子!” 笔者认为学生在自己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会得到了锻炼:与人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时的学生矛盾已经成为了学生个体成长的动力。学生之间协商解决矛盾的过程,已经成为了学生不断社会化过程。 ②、师生协商解决大矛盾。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对起始年段的学生来说是独自解决不了的。这时教师就应该以一个协商者的身份加入到问题解决的队伍中去。与学生一起参与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得到锻炼。笔者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为了方便孩子们开展课外活动,家长提议成立活动小组。根据家长的意见,笔者设计了一份活动小组表。表格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小组 学生姓名 主要参加活动的家长姓名 留下活动片 府苑第一组(1幢——10幢) 府苑第二组(11幢——30幢) 府苑第三组(31幢——40幢) 府苑第四组(40幢—60幢) 蒋村活动片 当笔者把这份表格呈现给学生时,学生的意见很大。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去调节,还是我与学生一起解决呢?最后,笔者还是决定和学生一起协商解决。通过协商,我和孩子设计出了一张更合理的分组表格。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学生名单 组长 风速小队 魔法小队 红旗小队 金牛队 猫眯小队 飞虎小队 这次活动小组的大变革,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班主任和家长的预想有时和孩子的想法出入很大。因为班主任与家长都是成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学生不同。当我们在考虑活动组织的方便的时候,学生考虑的是:我要和好朋友在一起活动。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案。这个方案一公布,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在教室里的几个角落里,我都能看到洋溢在脸上的兴奋,他们给自己小组取名字、选组长,忙得不亦乐乎。 从这件事中,笔者感受到协商理论的运用,使笔者和学生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和合作的空间。这种协商使班主任和学生都同时成为了管理者,成为通过互动来协作完成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共同体。矛盾的解决,使“小鬼”再一次尝到当家的快乐。 (二)、运用协商理论让“小鬼当家”的意义。 运用协商理论让“小鬼当家”后,笔者惊喜地发现了学生和班集体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小鬼当家”更自信。 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回答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说:“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美国马而腾也曾经说过:“你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的自信心的大小。” 可见,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小鬼当家”后,我发现学生的自信增强了。笔者班里原来一个孩子,不是很自信。后来,通过协商,他为自己选择一个拿班牌的小岗位。只要每天把班牌拿到教室,一周后,他就能评为“优秀服务队员”。一学期后,孩子发言更积极了,参与班级意识更强了。 2、和谐师生、生生关系。 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学生将面对:师生、生生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发展。协商理论运用到现代班级管理中,师生、生生的关系更加和谐了。记得一次:手工课,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没有带水彩笔。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最好没有带水彩笔的与带了水彩笔的孩子一组。一位女生(没带水彩笔)很自然坐到同桌男生的旁边。可是,当用到水彩笔的时候,那位男生不肯了,女孩子伤心的哭了。看到这一幕,笔者没有指定哪位同学跟她拼。而是说:“谁愿意跟她合作!她现在很伤心,她多么希望能有同学帮助她!”话刚说完,后面的小女孩主动把水彩笔借给了她。看到这一幕,笔者对全班同学说:“看到我们班的某某同学能主动帮助同学,我真感到高兴。”后来,这位没带水彩笔的小女孩也经常主动帮助同学。而那位小男孩在老师不断表扬主动帮助同学话语中,逐渐学会了主动帮助同学。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没有直接让某位同学把水彩笔借给同学,是因为笔者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应该尊重他们的这种想法。但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这个道理,笔者用语言进行了提示:我们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当出现这样的孩子时,笔者没有说,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而是把帮助同学的人带给大家的快乐说给全班同学听。因为笔者知道,这是一种协商,是一种尊重。只有孩子心里想着帮助同学,主动帮助同学,才能真正和谐生生关系。在协商中,笔者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面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和协商过程中,触动彼此的心灵,使各自的想法得到发表。这种平等的交流,使师生、生生关系更和谐! 3、管理互动,现代班级管理更科学化。 现代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班主任每一项措施的落实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协商理论落实到现代班级管理中,使我们的管理与学生产生了互动。这个互动的过程,往往能帮助我们班主任查漏补缺,使我们的现代班级管理更加科学。在家庭好孩子评比中,笔者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份评比表: 评比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七 1、自己按时起床。 2、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 3、自己想出玩的办法来。 4、自己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5、睡觉前,自己将书包整理好。 6、自觉坚持锻炼身体。 7、自己按时睡觉。 注:做到哪一条,请爸爸妈妈给你打上星。7条中,你坚持做到其中的4条,你就是“一星家庭好孩子”;如果你能坚持做到7条,你就是“二星家庭好孩子!” 家长一周对我的评价: 这份评价表格是根据品德课程学生家庭养成教育的一些要求制定的。实施一周后,许多家长在表格中上反馈许多想法。一位家长在反馈表格上这样写到: 反馈表格上,家长顺便也表扬孩子在家看书的情况。看来,自觉读书家长也希望成为好孩子的评比内容。做家务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于是,我在表格上增加了两个内容,诞生了第二份评比表: 虽然,表格内容只增加了两条,但是这样的微调,使评比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家长对这样的管理更认同了。一位家长曾这样写到: 也就是说当协商理论运用到现代班级管理中,我们能很好的接受到来自学生的信息,调整我们的管理,让我们的管理更科学化。 几年来,笔者一直在起始年段中尝试运用协商理论。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恰当运用,能充分调动家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更能体现班级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更好协助“小鬼当家”。不过,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协商没有成效?很难把握班主任在协商中的度?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反思我们的现代班级管理,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美]乔治。M.瓦拉德兹。协商民主[J].何莉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3)。 2、毛晓云《班级目标管理浅探》2005,7 3、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2006 ,8 4、俞可平《协商民主: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2007 ,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