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西街初中 赵春平
学习目标:
1、赏析动作描写,体会行船之美;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人物心情。
一、导入: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社戏的美好回忆,不在于戏好,也不在于豆好,而在于钓虾、放牛、看戏、偷豆的快乐生活,在于渗透其间的关怀与友爱,更在于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另“我”难忘的还有看戏途中优美的自然景色,船行其间令人陶醉、急切、欢快的情感体验。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文中精彩的动作描写与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训练。
二、复习:
《社戏》选自鲁迅的 集《 》。本文取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是用 人称写就的一篇 ,因此,文中的“迅哥儿”指 。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课:
环节一:
赏析动作描写,体会行船之美。
(比比谁最棒!)
1、感情朗读第20自然段写开船启航的精彩语段,说说对于少年们开船动作的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具体连贯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练,反映了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再说一说:
你读出了“我”和伙伴们一起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愉快、急切。)
(比比谁最准!)
2、感情朗读第33自然段深夜归航的精彩语段,说说该段中对于少年们行船之快的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赏析:
1)、动词 “窜”写出了“穿行水中,自由快活”的特点。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船行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的高超,同时表现出返航途中轻松愉悦的心情。
2)、“停”“喝彩”等动词,写出了老渔夫的反应,通过侧面烘托,突出船行之快,表现孩子们驾船的技艺高超,聪明能干。
归纳点拨:
前后两次的行船动作描写,分别写出了伙伴们驾船技术熟练与高超,表现了他们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和夏夜行船时愉快的心情。(前者急切,后者轻松。)
师再点拨:
如此精彩的行船,是十几个农家少年,自然分工,积极合作,共同完成的。因此夏夜行船的精彩动作描写,更是他们团结友爱、自由快乐心灵的写照!
板书:
综上所述,赏析动作描写的答题格式,可以概括为:
• 运用了 动词;
• 写出了 内容特点;
• 表现了 人物性格 或心情。
环节二:
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人物心情
(比比谁最快!)
1、听读课文11、12、自然段;思考:
作者从感官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哪些景物?(建议做出批注)
视觉:月色朦胧,远山“淡黑,起伏”,
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幻觉)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触觉:“水气”“扑面的吹来”。
听觉:横笛,宛转,悠扬
似乎听到歌吹了(幻觉)
2、水乡月夜优美的自然环境令人陶醉。
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进行赏析:
美句赏析示例: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赏析: A句通过嗅觉、触觉、视觉描写,调动各种感官,情景交融,勾勒出一幅清新优美的水乡夏夜图,烘托了“我”愉悦的心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赏析景物描写答题格式:
• 运用了 写法(从修辞/描写/炼字/表现手法/句式特点/表达方式等方面);
• 写出了 内容特点;
• 烘托了 心情
(比比谁最好!)
教师美句赏析参考: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赏析:(1)B句写得好,好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还“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从快速行进的船上看群山的情形,侧面烘托出船行速度之快。
点拨追问:没有归结到心情。
还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我”去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2) B句“起伏”、“踊跃”、“跑”用得好,好在化静为动,写出了月夜连山的动态美,形象真切地突出船速之快。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赏析: C句运用幻觉描写(心理描写),写“我”行船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烘托出“我”更加 急切的心情。
D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赏析: D句运用听觉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被水乡美丽的夜景所陶醉,迷失、融化其中的情形。有力地烘托出“我”更加陶醉、愉悦的心情。
归纳点拨:
这两段环境描写的特点?
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水乡夏夜之美,船行之快,心情的愉悦与急切,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表现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
皎洁的月光,潺潺的流水,清香的水气,动听的横笛,如诗如画,令人沉醉。与北京戏院环境的拥挤、吵闹、给人的恐惧感,以及胖绅士的冷漠、自私,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难以忘怀;一个从此告别;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人际的向往。可以说,小说对现实的批判是含蓄而深刻的。(形成对比;暗示主题)
五、课堂小结:
如何赏析动作描写与景物描写?
• 1、找出运用的词语或写法;
• 2、概括写了怎样的内容特点;
• 3、说明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课后作业
1、赏析回望戏台:
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2、回忆你的生活小插曲,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二三百字的习作,选择要求:
A:注重细节,推敲动词写趣事
B:情景交融,多种感官写趣景
板书设计:
赏析动作描写的答题格式,可以概括为:
• 运用了 动词;
• 写出了 内容特点;
• 表现了 人物性格 、心情
赏析景物描写答题格式:
• 运用了 写法(从修辞/描写/炼字/表现手法/句式特点/表达方式等方面);
• 写出了 内容特点;
• 烘托了 心情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