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课堂也要有语文味
西工区实验小学 姚宏伟
孙艺阁老师用“心”课堂的模式上了一节《人类的老师》一课。
开课伊始,孙老师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生物是人类好“老师”的原因。2、我能通过查找资料、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写一写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成了人类的好“老师”。
语文课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才叫真正的语文课。当我细细读她制定的学习目标1时,总觉得像是科学课,缺少语文味儿。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目标1只注重相关知识的教学,而语文本位目标却失落了。
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快速提取与整合文本信息,因此,比较适合默读。而默读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快速地读;二是可以边读边思考。学生边读边思考,就会在较短时间内提取文本的重要信息。学生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潜心默读,思悟同行,才会体会到说明文遣词造句的特色。那种一味的“有感情朗读”,很难保证学生的心灵真正进入到字里行间。
当然,学习说明文除了默读,也离不开朗读。这可以在展示环节得以充分练习,可采用轮读、接读、对读等方式进行。
目标2练出了语文味,说明文教学除了了解相关的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明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在目标2中,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迁移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自然界中人类的好“老师”。由此可见,教师善于挖掘文本,抓住这样的迁移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在说明文教学中练出了语文味。
我认为“心”课堂的课也要有语文味。总之,抓好“读”“品”“练”三字文章,说明文就不难上出语文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