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山下中学 张林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电阻。
3.了解减少误差的方法。
4.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
5.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电阻的测量是整个欧姆定律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节,一方面,本节课内容是欧姆定律延伸应用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是电学中一种基本测量电阻的方法,同时也在思考题中加入了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思考,从而引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动手能力一直都是当代学生的短板,更不用说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本节内容着眼于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达成目标。
三、 重难点
1 重点:学生自主设计电路、选择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分析故障、分析试验数据、发现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
四、 教学过程: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测出U、I,就可以求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注意电阻的特性)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故障分析:
故障1: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
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
故障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判断:①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可能都选择过大;
②电源电压可能过低。
故障3: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
判断:量程可能选择过小;
故障4:滑动变阻器滑动时,电表示数及灯泡亮度无变化。
判断:滑动变阻器没有 “一上一下”连接。
故障5: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无示数。
判断:①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
②接触不良或灯丝等断开
③电源等原件可能损坏;
故障6: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
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或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判断:灯泡的灯丝可能断了或灯座与灯泡接触不良
故障7: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他发现灯泡变亮了,
而电压表的示数却减小了。
判断:将电压表错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
(5)、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
电流I
电阻R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平均值
(5)、实验结果: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思考: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阻值的对比
相似点:
原理、电路图、器材、过程
不同点: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不能求平均值。
3、例题示范
现有下列器材,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滑动变阻器(0-10欧 2A)、4V电源、待测电阻的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为2.5V,电阻为6欧左右)、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要求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测量时两表的指针要偏过表面刻度盘的中线。
(1)试画出电路图;
(2)电流表的量程应为 ( )电压表的量为( );
(3)下列步骤的合理排列顺序为(EFGAHDBE C) 。
A 闭合开关 B 将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C 计算被测小灯泡的电阻 D 读出两表的示数
E 断开开关 F 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位置
G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H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4、课堂小结
一、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1、原理:
2、电路图:
3、器材:
二、测小灯泡的电阻值
三、测定值电阻的阻值与测小灯泡的电阻值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