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写字论文
以韵律动势为抓手,促书法课见实效
摘要:中国书法在承载一种文字的同时,承担着民族历史积淀下来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字内部线条的起伏、停顿动势,表现出一种韵律美。书法线条的连续而流动的视觉形式,能够引起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的再现,短线与长线的和谐搭配,表现出书法的节奏和韵律,能与欣赏者之间在精神深处产生共鸣。小学书法训练以韵律动势为切入点,将能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韵律;动势;书法课;教学
如今,书法教育已经纳入到中小学教学体系之中,书法教学枯澡,比美术教学抽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缺泛耐性。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脑在校内外得到普及,汉字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有逐渐被键盘取代的趋势,学生作业中书写的汉字面貌简直令人担忧,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孙喜凤.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罗俊芬. 让美在笔尖流淌——在语文写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 吉林教育. 2011(19)
。识字、写字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笔者所在的台州温岭市某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专门的书法课,笔者担任全年级的书法教学任务。本文就以本校开展小学书法教学研究为例,根据学生的年龄、依据浙教版书法教材,在书法教学中,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笔者以韵律动势为抓手,激发小学生写字兴趣,引导小学生掌握科学的书法技巧,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小学书法课见实效。
一、把握“准、挺、狠”,在韵律动势中进行审美教育
汉字和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小学书法教育,在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的同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小学书法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注重韵律动势。为提高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通过书写实践练习,适度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教育和中国的书法文化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书法的韵律动势。韵律,是书法笔势的外部形态,通过韵律能够表现出书写的规则和变化趋势。“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在书法术语中就称之为韵律吴萍,张博. 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J]. 语文学刊. 2011(12)
。韵律在笔法中主要是轻、重、徐、疾等各种笔法。楷书的节律沉,迟缓,静穆,从容,节奏隐晦含蓄。韵,只能在体验中意会,难以求觅言传,在小学生书画艺术美学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潜藏着一种精神境界,折射出人的审美思想,生动变化的笔法,使书法艺术更具生命力书法尚韵,小学生硬笔书法中,主要学习的是楷书,书法中透着一种平和简静,萧散自然美。笔在纸面上运行,笔画应细腻,动作需精致、细腻。
笔者首先让学生找到手感。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书写每一笔画的感觉,在书写过程中发现用笔有起有收、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重有轻、有顿有挫、有方有圆的节奏变化。
(1)“准”---在学生下笔之前,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要看准原帖笔画在方格的什么位置,字体每个笔画的方向、形态,每一笔的笔画长短分别是怎样的。做好准备工作,在写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下笔位置准确、字体长短合适。
(2)“挺”---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让学生将笔画写的不能软颤,要尽量写得挺拔、刚劲,字体书写上做到横竖平直,弯弧有力。
(3)“狠”---在学生书写过程中,下笔果断,字要写的干净利落,不要反复涂擦。
二、掌握“点、横、竖”,在动势中感悟韵律美
书法中的每个点画,都离不开起笔、行笔与收笔。楷书,尤其重视这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显示出笔画沉实劲健艺术美。蔡邕在《九势》中讲到:“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林陈苏. 浅谈小学生写字教学[J]. 青年文学家. 2010(21)
王羲之的字,筋骨气势蕴含于点画之中。他强调:“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无不重视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
笔者在对学生书法教学中,抓“点、横、竖”基本笔画的掌握,在笔画不同的动势中,感悟汉字的韵律美。
(1)点画,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如字的眼睛。点画要掌握其固有的韵律,写出神采。短小的点画,书写的时候要轻捷,轻入重收,不可粘滞太久,迅疾转入下一个笔画;长点运笔要慢才能写出点的沉稳韵律。多点画的字,在书写过程用笔宜快,一气呵成,同时要注意几个点间变化与关联。
(2)横画,汉字使用率最多的是横画,横如大梁。在书写过程中起笔可轻可重,但是书写中行笔要快,收笔稍重些,才能写出“横”的左低右高的弹性韵律。一个字有多个横画,在长短、方向上不能写得一样,要有动势变化。如“土”,有两个横,在书写上的动势变化为:上横略斜,下横略鼓;再如“三”有三个横,但是在书写过程中,三横长度是不等的,用笔也存在轻重的动势变化。在字的书写中就能反映出同学们的平和多变的审美观,在书写中领悟韵律美。
(3)竖画,竖在字中起到支撑作用,遇到中竖、长竖,要写得挺直有力。垂露长竖、悬针长竖,要在书写过程中起笔稍重些,行笔向下略轻。垂露长竖在收笔时需要稍重些;悬针长竖,在书写时需要顺势而下,在出锋处收笔,在收笔处最好出现尖,悬针竖一般出现在最后一笔为竖画的汉字中使用。短竖、侧竖的书写要稍斜一些,如:“中”的侧竖,“五”的中竖。学生们在书写竖的时候,很难写出垂直的效果,只要在书写过程中果敢下笔,写得正就可以了,过分较真常常适得其反。
汉字笔画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点画才能写出气势,字体遒劲、矫健。小学楷书书法字帖中的“点、横、竖、撇、捺”写出的笔画方整俊健,内含筋骨。掌握了书写的笔法韵律,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尝试写出不同的笔画势态,风格刚柔各异,写书写出的字就会很漂亮刚劲有力。
三、对比“颜、欧、柳”,行笔中呈现独特的韵律
姜白石《续书谱》云:“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朱瑛. 写字教学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 2009(02)
清姚孟起《字学忆参》也讲到:“蝇头楷用大笔提空写,势乃开展。”行笔,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
一幅书法作品注重线条的流动韵律,才有生机盎然的动态美。在教学中,笔者从行笔和驭笔能力上训练学生,行笔中抓住“颜、欧、柳”不同体例的韵律关键,在书写中,形成律动美的线条,注意点画间的断连,让写出的字呈现气脉相连的线条流动节奏的韵律美。
(1)教学颜体的书写过程----用笔以“外拓”为主。颜真卿书法,由于颜真卿生活在中唐、也就是盛唐,受社会风气影响,字体书风雍容宽博,如《勤礼碑》、《麻姑仙坛》、《自书告身》等,古拙放宕。颜体字形偏方、稍扁的韵律,透出那种古拙趣味,值得人们细体会。要将颜体书法的韵律和动势写好,就需要将字体写的显得肥大,与横竖粗细变化不大的欧体相比,颜体的韵律是横细竖粗明显。字体不是中宫收紧,而是宽大散宕,透出古拙之韵。
(2)教学欧体的书写过程----用笔以“内偃”为主。欧阳询作品有《九成宫》、《化度寺》、《皇甫诞碑》等,欧阳询的书法受魏晋风气影响,带有北碑的味道。欧体字干净,大气得简直可以令欣赏者屏住呼吸去感悟字体蕴含着那种方正、冷峻、体势较险的韵律。要将欧体书法写出原有的韵律和动势,在书写的过程中笔画行笔方向都要往字的中心部位倾斜,这样就能将欧体字的“比较瘦”的韵律美观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的字结体瘦长、严谨、俊朗,那种中宫收紧、挺拔的韵律,精妙突显在纸上。
(3)教学柳体的书写过程----用笔以“逆锋”为主。由于柳体字注重用笔的匀,突出“骨”的韵律。所以在教学生书写的过程中,用笔要以骨力胜,但临写得不要过分枯瘦,过分偏重骨力劲健而忽视丰腴妍润。柳体字的撇,速度较快,捺脚较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时,轻撇重捺。柳体字用笔需要“方笔、圆笔”并用,“方笔”出现在起、收笔处,笔画呈棱角、方状,这种韵律在逆锋起笔用笔中得到充分显现。如柳体的撇,强调用“方笔”欲左下先右上,在起笔时出现二次转锋折笔,字就出现一个棱角;如柳体的捺,采用欲右下先左上“逆锋”笔法。铺毫行笔,尽处顿笔的“方笔”显得厚重遒劲。而起笔后裹锋,行笔不折不顿,尽处即收,不折锋的用笔为“圆笔”显得格外圆浑丰润。
四、运腕藏露收笔,体味笔掠之处收放韵律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张永锋.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书法课程标准”试建的设想[J]. 书法赏评. 2012(04)
蔡德民,周金龙. 新课改下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反思”[J]. 中国钢笔书法. 2009(01)
,讲到了收笔变化韵律在书写中的重要性。笔画书写将要完成时,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称为收笔,也叫杀笔。楷书讲究稳健,提收笔都较慢,力道均匀。收笔不能忽视,正如俗话所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
(1)颜体的收笔---必用锋
颜真卿所说“末以成画”,强调收笔必用锋,意存劲健,做到笔画的每个收笔不拖沓。收笔法的竖画,需笔到尽处停驻后,向上回锋收笔,“无垂不缩”。 横画收笔需往右写到尽处后,向左回锋收笔,“有往必收”。颜体的收笔,在书写的过程中横笔下压制动。颜体的横笔中穿插一个提笔动作,在原地提笔的过程中完成了横笔。颜体行笔到字体的末段,不会出现,在快出现侧锋之处就开始顿笔,后提笔转折成横笔,按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旋转的韵律。
(2)欧体的收笔---锋露藏
收笔,分为“藏锋收笔”与“露锋收笔”。通过运腕,凌空直下,下笔迅捷。在书写的过程中下笔肯定,行笔含蓄,笔毫铺开,万毫齐力,避免笔画的“两头尖”,否则会令人感到虚弱。但楷书的撤末、竖末可以出锋,以“抢锋、纽锋、挫锋、超锋”收笔王少娥. 探求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有效路径[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21)
。
藏锋收笔,收笔时笔锋朝笔画的反方向回收,将笔锋藏于点画之内形成一个回锋。
抢锋—“弹”的韵律。中锋行笔到笔画尽处,笔锋反弹提笔离纸。回锋动作在突然前冲用力与提笔离纸回收同时完成。抢锋的进退速度和空间回旋度较大,而力度较小,笔势虚,多用在横、垂露竖或短竖、反捺的较轻笔触收笔。
超锋—“挑”的韵律。超锋是写钩的收笔,用一分笔的笔触轻挑。行笔至钩处,轻顿蓄势,转笔向上提超。横,笔锋上挑;竖,笔锋左挑,与折配合形成棱角,形成笔画的造型效果韵律效果。
挫锋—“折”的韵律。折锋收笔时,先提笔再顿笔,形成一个内方外圆的转角,笔锋在挑起后与起笔点方向平行开始折笔。折锋,视势而定,顺势外拓,就势转向,用一分笔轻折,向右下形成方角,笔画街接处不脱不滞,干脆利索,形成圆弧收笔韵律。
纽锋—“转”的韵律。不是提笔转向,而是行至点画终端时立即逆锋回笔收势。回锋时挫锋,突然停止,就势转向,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多用在垂露竖、短竖、反捺的收笔。
露锋收笔,就是在收笔过程中出现反复而连续的反弹提起,直到写出笔锋。提起的笔毫渐渐收拢,笔杆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后,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漂亮的笔锋。转笔到位,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韵律。
(3)柳体收笔---见方圆
柳体正锋由行笔中行转至横笔,行笔末段出现一个如人侧身跑步一样的偏锋制动。书写笔的动作是提前转动,转动成横向的方头,柳体收笔方笔较多,展示出一中刀裁斧剁的韵律。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会学生注意字的部首、字体的结构。为解决用钢笔书写起来字小笔划细的弱点,笔者让低年级学生用软铅笔2B—5B直接临写。低年级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钢笔,钢笔运用不当偏锋就会出现挂纸的书写弊病,铅笔写起来圆畅自如、易得行气;钢笔的使用会追求点画的精雕细刻,很容易忽视整体上的效果,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感觉很慢,一节课下来写不了十几个字,很不便于培养学生快写的习惯;铅笔写出的字体的笔画相对钢笔来说会显得比较粗,这样就能够写出较大的字,看上去更接近原帖,在法度中消除了拘谨,将无束缚之感的韵律体现出来。
书法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书法文化根基博大精深,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蕴藏其中。书法练习是手、脑、心的综合活动,小学生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在兴趣的引导下,增强信心,坚持不懈,培养良好的习惯。书法是有技巧的,技巧是以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为前提。学生在书法练习个过程中,不能畏难取巧。书法练习的进步,需要苦练与领悟相互作用。小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打下扎实基本功后,经过勤学苦练,在写的过程中动脑筋,发现并掌握书写规律、书法的技巧、布势原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对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有更广的领会和理解,同时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操,为塑造完美的人格做铺垫。
【参考文献】:
[]吴萍,张博. 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J]. 语文学刊. 2011(12)
[2]孙喜凤.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林陈苏. 浅谈小学生写字教学[J]. 青年文学家. 2010(21)
[4]朱瑛. 写字教学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 2009(02)
[5]张永锋.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书法课程标准”试建的设想[J]. 书法赏评. 2012(04)
[6]蔡德民,周金龙. 新课改下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反思”[J]. 中国钢笔书法. 2009(01)
[7]姜军波. 益智 怡情 尚美 养德——浅谈写字教学的整体育人功能[J]. 青少年书法. 2011(15)
[8] 王少娥. 探求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有效路径[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21)
[9]倪高武. 写字“段位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9(02)
[0]罗俊芬. 让美在笔尖流淌——在语文写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 吉林教育. 2011(19)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