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岳阳楼记一课三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1737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一课三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岳阳楼记一课三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一课三备 诸城市舜王街道舜王初中杨霞2013年11月21日 16:20浏览:60评论:7鲜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8 送花 指导教师 白玉红于13-11-24 23:36推荐教学设计体现了文言文既教文又教言的理念,而且难得可贵的是作者把对初一学生重视朗读训练和语文活动均设置了重重羁绊中,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到了这种文体的特点。 指导教师 郝忠勇于13-11-26 20:54推荐一课三备,逐层深入,功夫细致,渐臻佳境!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 作者姓名 杨霞 学校 诸城市舜王初中 学科 语文 年级/班级 八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岳阳楼记 上课时间 2012.9.18 学生人数 40 单元背景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学习这一单元,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真正的“熟读”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曾经说过:“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因此《岳阳楼记》也应该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古诗文的目的。 课时设计说明 1.运用江南四大明楼的图片及其有关古诗文导课。 2、加强学生的诵读:学生自读、视频范读、小组赛读、齐读、赏读、品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4.领会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警句的思想光彩。 5.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学过的古诗文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忧国忧民的的语句或事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能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较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理解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情景导入 观看多媒体图片说出与四大明楼有关的诗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诗句,赏明楼”这几句诗分别与哪些明楼有关?“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运用多媒体,积累古诗句。 (读一读)诱思导学 1.了解范仲淹简介及本文写作背景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弄清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把握朗读节奏。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的内容,点拨指导。检测内容包括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赏一赏)合作探究 学生自己赏读课文,自主思考,疑难问题找组内同学讨论,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结合。 出示探究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之内合作探究解决。        2.探究每一段的朗读语气、小组之内交流、展示。 3、找出文中总写岳阳楼景观的语句是什么? 4、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他们的做法是什么? 巡回小组之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对学生的朗诵加以指导。 给学生搭台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   (品一品)拓展延伸 1.学生品读课文、配乐朗诵课文。 2.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做好积累。 3.收到感染熏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出示拓展延伸的题目,并对学生的朗诵、回答加以点拔。1.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品味其中滋味。(配乐朗诵) 2、回想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还有哪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忧国忧民的的语句。   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品读,内心收到感染触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结课文 1.巩固字词。 2.理解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和远大抱负。   总结、展示重点内容 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古文隽永的语言学习古人宽广的胸襟。 课后反思 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搭台阶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二 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效果较好。 三、文言文要多读,课堂设计,设计较多读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学生的对文本的感受,自然而出。 四、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些肤浅,课堂设计需改进。 点评 “三分诗,七分读”朗读对文言文来说尤其重要。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朗读,设计了自读、齐读、小组赛读、赏读、品读等环节,学生的感悟就有了源头、有了根基。     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对文本的理解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真规律。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二 作者姓名 杨霞 学校 诸城市舜王初中 学科 语文 年级/班级 八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岳阳楼记 上课时间 2012.9.20 学生人数 40 单元背景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学习这一单元,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真正的“熟读”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曾经说过:“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因此《岳阳楼记》也应该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古诗文的目的。 课时设计说明 1.运用江南四大明楼的图片及其有关古诗文导课。 2、加强学生的诵读:学生自读、视频范读、小组赛读、齐读、赏读、品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4.正因为岳阳楼有此大观,又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便利交通条件迁客骚人多汇集于此,览物之情有何不同?这运用了什么写法? 5.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 6.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学过的古诗文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忧国忧民的的语句或事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能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较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理解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3.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4.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情景导入 观看多媒体图片说出与四大明楼有关的诗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诗句,赏明楼”这几句诗分别与哪些明楼有关?“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运用多媒体,积累古诗句。 (读一读)诱思导学 1.了解范仲淹简介及本文写作背景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弄清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把握朗读节奏。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的内容,点拨指导。检测内容包括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赏一赏)合作探究 学生自己赏读课文,自主思考,疑难问题找组内同学讨论,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结合。 学习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出示探究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之内合作探究解决。        2.探究每一段的朗读语气、小组之内交流、展示。 3、找出文中总写岳阳楼景观的语句是什么? 4、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他们的做法是什么? 5、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6.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   巡回小组之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对学生的朗诵加以指导。 给学生搭台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以致用 (品一品)拓展延伸 1.学生品读课文、配乐朗诵课文。 2.作者写景的技巧,自己以前写作有没有这种写法,小组探究。 3.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做好积累。 4.收到感染熏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出示拓展延伸的题目,并对学生的朗诵、回答加以点拔。 1.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品味其中滋味。(配乐朗诵) 2、回想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还有哪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忧国忧民的的语句。   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品读,内心收到感染触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结课文 1.巩固字词。 2.理解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和远大抱负。   总结、展示重点内容 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古文隽永的语言学习古人宽广的胸襟。 课后反思 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搭台阶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二 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效果较好。 三、文言文要多读,课堂设计,设计较多读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学生的对文本的感受,自然而出。 四、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些肤浅,课堂设计需改进。 五、第二次课堂设计,注重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学以致用。 点评 “三分诗,七分读”朗读对文言文来说尤其重要。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朗读,设计了自读、齐读、小组赛读、赏读、品读等环节,学生的感悟就有了源头、有了根基。     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对文本的理解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真规律。注重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学以致用。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三 作者姓名 杨霞 学校 诸城市舜王初中 学科 语文 年级/班级 八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岳阳楼记 上课时间 2012.9.23 学生人数 40 单元背景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学习这一单元,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真正的“熟读”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曾经说过:“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因此《岳阳楼记》也应该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古诗文的目的。 课时设计说明 1.运用江南四大明楼的图片及其有关古诗文导课。 2、加强学生的诵读:学生自读、视频范读、小组赛读、齐读、赏读、品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4.正因为岳阳楼有此大观,又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便利交通条件迁客骚人多汇集于此,览物之情有何不同?这运用了什么写法? 5.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 6.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学过的古诗文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忧国忧民的的语句或事例。有了古代的事例,加入现代的事例,播放《2012感动中国》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人物杨善洲的感人事件的视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能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较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理解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3.理解作者宽广的胸襟,远大的抱负。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情景导入 观看多媒体图片说出与四大明楼有关的诗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诗句,赏明楼”这几句诗分别与哪些明楼有关?“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运用多媒体,积累古诗句。 (读一读)诱思导学 1.了解范仲淹简介及本文写作背景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弄清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把握朗读节奏。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的内容,点拨指导。检测内容包括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赏一赏)合作探究 学生自己赏读课文,自主思考,疑难问题找组内同学讨论,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学习结合。 学习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出示探究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之内合作探究解决。        2.探究每一段的朗读语气、小组之内交流、展示。 3、找出文中总写岳阳楼景观的语句是什么? 4、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他们的做法是什么? 5、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6.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   巡回小组之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对学生的朗诵加以指导。 给学生搭台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以致用 (品一品)拓展延伸 1.学生品读课文、配乐朗诵课文。 2.作者写景的技巧,自己以前写作有没有这种写法,小组探究。 3.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做好积累。 4.收到感染熏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出示拓展延伸的题目,并对学生的朗诵、回答加以点拔。 1.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品味其中滋味。(配乐朗诵) 2、回想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还有哪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忧国忧民的的语句。 3.播放《2012感动中国》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人物杨善洲的感人事件的视频。   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品读,内心收到感染触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写一写) 可放到课下写。 结合自己的志向和感悟联系实际的某些现象试着写一则读后感。   看视频时有同学掉泪了,给学生一个释放的机会。把内心的感动,真实感受写下来,文章的主旨、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 总结课文(可略) 1.巩固字词。 2.理解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和远大抱负。   总结、展示重点内容 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古文隽永的语言学习古人宽广的胸襟。 课后反思 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搭台阶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二 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效果较好。 三、文言文要多读,课堂设计,设计较多读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学生的对文本的感受,自然而出。 四、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些肤浅,课堂设计需改进。 五、第二次课堂设计,注重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学以致用。 六、加入写作环节,教学中更注重读写结合。 点评 “三分诗,七分读”朗读对文言文来说尤其重要。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朗读,设计了自读、齐读、小组赛读、赏读、品读等环节,学生的感悟就有了源头、有了根基。     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对文本的理解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真规律。加入了视频和写作环节使文本的讲解更有了深度。注重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学以致用。 最近来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