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蚂蚁的图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只蚂蚁?学生自由发言,进而导入课题。
二、 明确学习目标、简介作者
三、说一说
(一)说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通过描叙蚂蚁觅食的全过程,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这一设计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二) 说构思
本文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主要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蚂蚁发现饼干屑的过程以及情态;后半部分转入议论、抒情,谈这一事件所触发的观点、看法、感想,如“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等。
学生在梳理文章结构的过程中,明确本文的过渡句。
这一设计,可谓是一箭双雕,通过过渡句的解说,既让学生理清了本文的思路,又了解的本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还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词语
找出本文大词小用的句子,解说其好处。如“……它的小脑袋不停地摇晃,仿佛在认真地嗅着什么,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 运用一系列褒扬人的词语来形容蚂蚁,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同时使得文章语言充满诙谐幽默的趣味。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本文语言的特色,表达的妙处。
(四) 说写法
文章通过描述蚂蚁发现饼干屑的全过程极其心理变化,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这种写法是寓理于事。
四、写一写
(一)结合文本,仿照以下句式,分析蚂蚁的形象。
“从 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 的蚂蚁”。
例如:从……畏畏缩缩……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胆小怯弱的蚂蚁。
(二)写启示
通过写这一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准确的把握蚂蚁的形象,理解本文的多元主旨。
五、 作业
(一)作文训练
根据平时的观察,仿照本文寓理于事的写法,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它带给你的感悟。字数在300字以上。
(二)完成语文助学第89—9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