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民勤三中 马正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原电池形成的原理及原电池的定义。
2、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
落实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设疑启发
四、[教学用品]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言:电化学是历年来高考的命题重点,原电池是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电池的考察中,常以新型化学电源为载体,考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搞清楚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原电池相关题目的基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知识回顾:
1、原电池是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④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讲解: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实验装置
(2)原理分析
将锌、铜电极以导线连接,投入到稀硫酸中,Zn失去电子,转化成为锌离子,电子经由导线传递到铜电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铜原子,附着到铜极表面。根据定义,锌电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做原电池的负极,铜电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做原电池的正极。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在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经由导线转移到正极,形成电流,电流流动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在原电池内电路中,因为负极表面附着锌离子,使负极周围带大量正电,从而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排斥溶液中的阳离子,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阳离子也不易在负极直接得到电子。在原电池的正极,得到电子,而使该电极带大量负电,会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排斥阴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做定向运动。
在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内电路中,带电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由此形成闭合回路。
(3)小结
(4)巩固提高
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内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 在原电池中,相对较为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不活泼的就是做正极。
C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会有气泡产生。
D 理论上来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5)拓展延伸
(3013课标Ⅰ理综)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由于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制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 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 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 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6)课后作业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是该原电池的负极。
B 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石墨电极附近pH增大。
D 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