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概念和区别,掌握过滤和蒸发的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你学过哪些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一.过滤与蒸发
1.过滤——适用于 的分离
(1)主要仪器: 、烧杯、 、铁架台、滤纸等。
(2)简易装置图
(3)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水使滤纸紧贴 。
“二低”:滤纸边缘应略 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 滤纸的边缘。
“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 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的 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 相接触。
【思考讨论】如何洗涤沉淀?
。
2.蒸发——适于提取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1)主要仪器:铁架台(附铁圈)、 、酒精灯。
(2)简易装置图
(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 不断搅拌,防止 。
②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 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③热的蒸发皿应用 取下,不能直接放在 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冷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 上。
【实验探究】粗盐的提纯
主要成分NaCl外还含有泥沙和Na2SO4、CaCl2、MgCl2等可溶性杂质。
步 骤
现 象
① 溶解: 称取约4g粗盐加到约12mL水中,
用 搅拌,直至食盐全部溶解为止。
固体食盐逐渐 ,食盐水略呈 。
②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 倒入漏斗中,若烧杯中的溶液浑浊,再 一次
不溶物留在 上,液体沿漏斗
流入另一烧杯中
③蒸发:将滤液倒入 中,加热同时用 ,待出现较多 时停止加热。
水分蒸发逐渐析出
【思考讨论】上述整个过程中,3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三.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粗盐经过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后除主要成分NaCl外还含有 、 、 等可溶性杂质。
【思考讨论】
1.除杂试剂的选择(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阅读课本资料卡片的溶解性表,填写下列空格
杂 质
加入试剂
化学方程式
Na2SO4
MgCl2
CaCl2
2.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所加入的试剂往往是 的,而过量的试剂又引入了新的杂质离子,这就要求后加入的除杂剂在除去原杂质离子的同时,又要除去新引入的杂质离子,故试剂的加入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思考讨论】
(1)为除去溶液中的杂质Na2SO4,所加BaCl2是应是过量的,过量的BaCl2是怎样除去的?
(2)为除去过量的BaCl2和原溶液中的杂质CaCl2,所加Na2CO3溶液应是过量的,过量的Na2CO3是怎样除去的?
(3)为除去溶液中的杂质MgCl2,所加NaOH是应是过量的,过量的NaOH是怎样除去的?
(4)过滤操作是在哪一个环节进行?
3.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加入除杂剂的顺序应满足 在 之前;
过滤操作应放在加 之前的条件。
滴加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1)
(2)
(3)
课时作业
1.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K2SO4):适量Ba(NO3)2溶液 B.CaCO3粉末(CaCl2):过量盐酸
C.Cu粉(Zn粉):过量盐酸 D.CO2(O2):灼热的铜网
2.某固体NaOH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现在要将该固体NaOH配制成较纯的溶液,则其主要的实验操作过程应是( )
A.溶解、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溶解、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
C.溶解、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溶解、加适量盐酸、加热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B.蒸发的过程,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C.过滤时,为了加快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滤纸上搅拌
D.过滤时,若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浑浊,需重新过滤至溶液澄清
4.从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溶解、过滤、蒸发、加热 B.溶解、过滤、洗涤、加热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5.下列关于蒸发皿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直接加热蒸发皿底部
B.蒸发液体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蒸发皿里的液体直到把液体完全蒸干
C.将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放在实验台上
D.将灼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冷水中冲洗
6.提纯含有少量Ba(NO3)2杂质的KNO3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B.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C.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D.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7.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8.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Ba(NO3)2;②KCl;③NaOH;④CuSO4;⑤Na2SO4,如果不用其它任何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
A.④③①⑤② B.④①③⑤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④①⑤②
9.(10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 )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 ( )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 ) (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 ( )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 ( )
10.(10分)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的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这包粗盐中含有什么杂质?
(1)根据海水的成分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推断该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
现在实验来验证这种推断:取样品并溶解,加入足量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________;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________。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CaCl2。
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按下面步骤继续进行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④将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的固体A;⑤滤液在进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进行蒸发,得到纯净的固体;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B。
(2)步骤②③⑤中都使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它在步骤②和⑤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步骤⑤中进行的“某一操作”是__________ 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固体是固体A还是固体B?________,你不选择另一种固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