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自学要求】
上课先通读课本,再结合教材勾划重点、标注课本,思考完成问题导思并构建知识树,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预习案,并写下我的疑问,为课堂合作探究做准备。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2、合作探究,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明白这一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预习案
(根椐问题,在书本中标明答案要点即可,)
一、 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历史背景)
请结合课本内容归纳秦朝统一的背景和经过、政权性质?
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形成)——中央
请简述始皇帝的由来, 归纳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的职责和分工?
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形成)——地方
请概括郡县制的创立过程,明白郡守县令的职责,掌握郡县制设立所起的作用。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我的知识树】
【我的疑问】
【知识拓展】
1、君主专制:指中央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个人,皇帝独裁一切军国大事,它与“民主共和制”相对应,是我国封建国家的政体。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对应,指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它是封建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层含义:
在中央: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即君主专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即中央集权。
三个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县制。
总结升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与特点………
1.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
(2)政治因素: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
(3)客观因素: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下、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
(4)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2.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3)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贯穿始终。
探究案
探究点一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史料一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史料二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史料三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以上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上述史料反映出秦朝时中枢权力体系的特点是什么?国与家的关系如何,简要分析秦中央官制的特点。
探究点二
郡县制的特点和作用……
史料一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史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郡、县两级体制的职权运行情况与特点。
(2) 据史料一,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是如何产生的?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应如何理解?
(3) 根据史料,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学以致用】
( )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 )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4.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 )5.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 )6.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