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科技成就
了解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浑仪、《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从历年高考命题方向看,多为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或评价古代科技特点,近代落后的原因。具体考查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的题目较少。本单元学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把握好几个可能的考察方向:
1.考察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2.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3.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4.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5.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汉字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
了解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中国的笔墨丹青画。
文学成就
知道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的出现原因及其发展状况
第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考点梳理】
1.指南在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后经 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 传入欧洲,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成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中国最早使用,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是 。
4.最早记录人工选择的选种方法的农书是 。
5.提出经脉学说为中医学奠定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1.阿拉伯人 2.火药 3.十进制 4.《汜胜之书》 5. 《黄帝内经》
【重难点突破】
重点1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知识归纳】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为“蔡侯纸”。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刷术,唐朝出现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4个多世纪,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13世纪传入西欧。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应用于战争,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和印刷术传人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得到普遍使用,欧洲人借鉴中国的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劝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四大
发明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①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③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 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 ,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
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 ,以后又从 西域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新教的工具”。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①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 丹经 》,称做硫磺伏火法 。②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火药把欧洲“骑士阶级炸得粉碎”。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指南针
①发明及应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 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此后又出现了 指南车、指南鱼。②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即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思考:四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境遇的启示四大发明显示了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创造力,其在西欧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演进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但四大发明在中国始终未能够像在西欧一样促进中国社会的飞跃性的进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已经迈入了近代社会的门坎。反对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促成了对印刷术、造纸术的需求,使得印刷术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因攻占城堡的需求,促成了对火药与火药武器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欧洲冶金业与采矿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展、开拓市场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大航海活动,促成了对指南针的需求。总之,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的大背景使四大发明在西欧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相反,在中国,至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到高度强化,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处于萌芽阶段。文化领域,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使得读书人仅关心四书五经,科技发明在中国读书人心目中始终以与功名利禄无关的雕虫小技连在一起而被轻视。因此,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条件的制约。
(3)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古代中国的科技有以下特点:(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理论体系。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3) 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典例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名师点睛】AC的观点是错误的,B不符合实情。罗盘针在中国和西欧不同的际遇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这决定了这一先进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答案】D
【方法技巧】比较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运用情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典例2】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一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涵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睛】AD的观点是错误的,B不能做出这样的预判。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答案】C
【方法技巧】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配对练习】
1—1.[拓展题]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出现在(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解析】最早的是唐朝的雕版印刷品。
【答案】B
1—2.[易错题]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解析】造纸术传到了欧洲世界各地,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A
难点1 了解数学、天文、医学、农学、航海相关知识,知道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和领先世界的原因
【知识归纳】
(1)了解数学、天文、农学、医学、航海相关知识。
数学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地位
春秋战国
十进位值制,“人类最美妙的发明”。
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
西汉
《周髀算经》最早提出勾股定理
记录圆周率
比西方早约500年
魏晋
刘徽
首创割圆术、求出圆周率为3.1416
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萌芽
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天文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是中国
战国
石申
《石氏星表》
120多个恒星位置,世界是最早的星表
西汉
武帝时期:浑天仪
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元朝
郭守敬
革新浑仪为简仪
农学
农书
作者
朝代
主要内容
地位
汜胜之
西汉
混合选种和人工杂交
最早见于《汜胜之书》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北魏
人工选种。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农书》
王桢
元代
书中的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后世的农书和类书所记载的农具也大多以它为范本。
《农桑辑要》
元朝
指导农业生产
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代
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
类别
成就
中医学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东汉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他精通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五禽戏——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中药学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建筑: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砖瓦木料。有万里长城、赵州桥、明清皇宫和陵墓等古代建筑奇观。辽代山西的“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航海:
商代能造木板船;明朝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那时已使用牵星术导航,代表着当时利用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典例1】我国古代在天文地理方面取得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主要有( )
①《石氏星表》 ②赤道坐标 ③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技术 ④浑天仪 ⑤简仪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名师点睛】 注意审题,③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技术不是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
【答案】C
【方法技巧】考查天文地理方面的科技知识,属于记忆题。
【典例2】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从成果上可以总结的特点是( )
①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丰富 ②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规律
③重视实用技术的发展 ④重视科学的抽象分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名师点睛】②④符合西方科技的特点。
【答案】A
【方法技巧】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的理解。
【配对练习】
2—1.[拓展题]假如你是生活在两汉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 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 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③ 可以借助地动仪来预测地震 ④ 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全部无法享受
【解析】考察学生掌握古代科技的情况。①最早必须在唐朝。
【答案】C
2—2.[易错题]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牵星术,主要应用了( )
A.物理学知识 B.生物学知识 C.天文地理知识 D.数学知识
【解析】考察对牵星术的理解。
【答案】C
【历年热门考点透视】
考点1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热门依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从历年高考命题方向看,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或评价是个不容忽视的热点。
【历年真题】
命题角度一 造纸术
【真题1】(2005上海历史)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解析】本题要读懂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主要得益于造纸技术的发明。中国起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但是,竹木简太笨重,缣帛太贵,很难推广,有需要轻便书写材料的要求。
【答案】A
【真题2】(2008年高考四川)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基础知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阿拉伯的时间。)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人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
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
【答案】A
命题角度二 印刷术
【真题1】(2006 年广东历史卷)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 )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 D.引进玉米和甘薯中
【解析】考查古代科技的交流,适当记忆。A是汉朝传入的;B是唐朝时期;D 是明朝时期。
【答案】C
【真题2】(2006年天津卷)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
【解析】考查四大发明传到欧洲的时间和对欧洲的影响。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是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谷登堡使用机械活字要到15世纪。
【答案】D
命题角度三 火药
【真题1】(2006年江苏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解析】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A应该是东汉,B应该是北宋,C应该是元代。
【答案】D
命题角度四 指南针
【真题1】(05北京)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
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解析】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题目要求是宋代的,A是东汉的,B是汉朝的,C是唐朝的。
【答案】D
【真题2】(2008上海)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解析】司南是战国,纸最早是西汉,活字印刷术最早是北宋平民毕昇的,火药是唐朝。
所以顺序是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术。选A项。
【答案】A
【新题追踪】1.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①印刷术、造纸术 ②罗盘针 ③火药 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主要是理解题目中培根话语的含义。结合培根的思想主张和其所处的时代可知,其主要是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即欧洲社会转型所发挥的作用;用在文化方面的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用在战争上指火药,在航海上主要是指罗盘针的作用,所以选择A项。
【答案】A
【名师指引】有关四大发明的命题,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注重对选择题材料的理解。因此,要解决类似问题,必须在学习有关四大发明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加以深刻的理解。
考点2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热门依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此考点难度不大,但命题不少,复习时不能掉以轻心。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精神的培养,因此要注意对科技成就的记忆及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特点的分析。
【历年真题】
命题角度一 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航海、建筑等领域的科技成就
【真题1】(2006年上海)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解析】考察学生对“医家之宗”的记忆和理解。《黄帝内经》被称为是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的医学著作。
【答案】A
【真题2】(2008年高考海南)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解析】C甘薯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中后期,《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朝由徐光启所编纂的,《四洲志》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因此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农政全书》。
【答案】C
【真题3】(2007上海历史)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
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
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整体把握、理解。
优先选择数学,因为古代中国数学成就是领先世界的。
【答案】D
【真题4】(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解析】该题以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考工记》《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的时间和内容)的再认再现能力。A是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手工业工艺的专著,B是东汉时期的,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C是北朝时期的农书;D是北宋科学家所著,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
【答案】D
【真题5】(2008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兔【得名】┅┅
【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肉【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主治】补中益气
【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
【附方】┅┅
【气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
问题:(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2分)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等相关知识。试卷提供了《本草纲目》一书的原始史料,因此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本题的难点是提供的材料比较难懂,造成很大的阅读和理解障碍。第(1)、(2)问要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作答;第(3)问可依据课本知识回答。
【答案】(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把兔肉作为一种药物介绍,分为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可从“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看出前人认为兔子是望月而孕。
(2)不足: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
(3)主要贡献:可依据所学知识,从对以往医学的总结、创新之处、辨析真伪方面归纳。
【真题6】(2006年上海)17世纪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热心中国文化,曾向来华传教士提出过30个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果当时由你来回答以下3问,你将如何作答?
(1)中国的数学有哪些重要的成就?
(2)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工程?
(3)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列举几种值得欧洲人借鉴的舒适的生活方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了解,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不大。
【答案】(1)《九章算术》、祖冲之“祖率”等符合题意的列项。
(2)长城、明北京城等符合题意的列项。
(3)饮茶、中国菜、中医等符合题意的列项。
【真题7】(2006年广东历史卷)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请回答:
(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
(2)编撰(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重要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掀起了启蒙运动。
(2)编撰《四库全书》的目的是未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3)《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宏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命题角度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真题1】(2007广东文基历史)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学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的理解。ACD属于西方科技的特点。
【答案】B
【新题追踪】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自16世纪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科学技术明显的落伍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题。
1.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③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一道理解型组合式选择题。比较难把握的选项是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漫长的封建制是导致我国落后的根源,认为封建制对科技只有阻碍作用,决不会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一巨大进步。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发展是不可分的。④明显错误,是民族优劣论的观点。
【答案】B
2.明清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D.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解析】本题属于因果关系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关键是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明清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A、B、C是明清封建社会的现象,都是建立在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
【答案】D
3.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开始逐渐落后是在( )
A.明朝中后期 B.清朝前期 C.鸦片战争以后 D.近百年以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关于中国科技开始逐渐落后,一般认为是近代的事情,也有人认为在清代开始落后,还有人认为是鸦片战争造成的,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由于欧洲近代科技兴起,中国因多种因素,没能及时实现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换,这一时间大约是在明朝中后期。
【答案】A
4.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
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解析】本题是一道高难度试题,从四个选项看,都是明清新出现的文化现象,都具有新的特征,是很难分辨的。但从题干限制语看,是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说在四个选项中,找出不能反映出实质性“新”的选项来。从四个选项内容看,科学技术在明清时期虽然也显示出新的特点,可是,从我国唐宋时期科技的辉煌,到16世纪后期我国近代科技已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足以说明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新只能是现象的新,而不是实质的新。
【答案】A
【名师指引】复习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可能的考查方向:1.考查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2.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作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注意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3.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文化的原因,以及到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4.要注意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等主题。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是( )
A.印刷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火药
【解析】考察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影响的理解。
【答案】A
2.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的古代数学家是( )
A.刘歆 B.祖冲之 C.刘徽 D.朱载堉
【解析】常识题。
【答案】C
3.奠定我国古代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早期医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黄帝内经》
【解析】常识题。
【答案】D
4.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古典文化 B.造纸术 C.印刷术 D.儒家学说
【解析】考察印刷术的影响。
【答案】C
5.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解析】依据材料的信息,考察造纸术出现的朝代。
【答案】C
6.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解析】考察我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衰落的重要原因。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答案】(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基础巩固训练〗
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解析】罗盘针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起重要作用,打开欧洲崛起的大门。
【答案】D
2.最早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解析】《伤寒杂病论》记录了很多临床症状。
【答案】B
3.《中国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艺术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解析】D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属于民间的力量。
【答案】D
4.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农桑辑要》
【解析】考察学生对这几本农书的掌握。只有《农政全书》属于明朝的。
【答案】C
5.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解析】AB是清初思想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进了一些西方的科技成就。
【答案】C
6.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 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
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D.扁鹊、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