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考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制形成,奠定了战后 格局的基本框架。
雅尔塔体制概念: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 等一系列会议,确立了以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二战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美苏 :美国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强国;
苏联成为惟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 大国。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丧失了世界政治格局的 地位。
3、战后美苏 关系破裂,走向对抗。
美苏走向对抗的原因: 打败 ,失去共同敌人;
冲突(主要)。
二、“冷战”局面形成的过程
(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1、含义:“冷战”是指 后至 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采取 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对峙。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 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2、序幕: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3、开始标志:1947年“ ”的提出。
(二)“冷战”格局形成过程:
1、政治上,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内容:美国要以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 ”
意义:是美国遏制 、 的全球战略,是美苏冷战 的标志。
2、经济上, 1948年美国实施“ ”。
提出背景:欧洲出现普遍的 ,社会动荡。
内容:对欧洲进行 援助。
作用:对西欧:对其 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恢复,欧洲走向统一。
对美国:为其 铺平了道路。也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繁荣。
对国际关系:加强对苏联的遏制,是 重要组成部分。
3、军事上, 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 组织,
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 组织。
两大组织的性质:
北约组织的作用:成为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
两大组织成立影响: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 相对峙的局面形成,
也标志着 最终形成。
三、两极格局形成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消极: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 ,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 ,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
紧张表现:(1)欧洲:1949年 分裂。
A、分裂概况: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苏支持下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资)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社)。
B、分裂原因:直接:
主要:
(2)亚洲: 的分裂(1948年)和朝鲜战争(1950-1953)。
A、分裂原因:原因:直接:
主要:
B、分裂概况: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资)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社)。
C、 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 。美国派兵干预,随后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应朝鲜政府邀请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 战争。1953年,战争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 大规模局部战争。
(3)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年)。
A、概况: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B、结果说明: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 。
(二)客观积极:
1、美苏双方由于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 的爆发。
2、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如,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 , 由此崛起。
第二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考考点: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1、经济一体化--欧洲共同体形成:(1967)
(1)欧共体成立的背景
A历史原因:吸取战争的教训;欧洲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
B现实原因:
a、经济:二战后,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为进一步 。
b、政治:为了 ,法德有远见的政治家积极推动。
c、国际关系:为了摆脱 控制,对付来自 的威胁,提高自身的 。
(2)欧共体成立的过程:
a.1951年 成立(签订《巴黎条约》,促使政治宿敌法德矛盾化解);
b.1958年建立 和 ;
c. 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共6国,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
总部在布鲁塞尔。
(3)扩大: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
2、政治经济一体化――欧洲联盟的成立(1993.11.1.)
(1)背景: 随着苏联解体, 格局结束,美国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 ”,
欧共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2)过程:
A、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 》,简称“马约”。
B、1993.11.1. “马约” ,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2002年1月1日开始流通。
(3)意义:
对欧洲: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对世界: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4)主要特点:欧洲 合作组织。
★思考:欧洲一体化特点有哪些?
A、成员国不断增加 b、从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 c、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外交领域
二、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表现
1、经济发展原因:
①政府重视,制定 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外交:得到 扶植;
③重视发展 和 ;
④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⑤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2、表现:
(1)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 的经济大国;
(2)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 ;
3、影响:
(1)对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谋求“ ”目标。
具体表现: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
向海外派兵;
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等。
(2)对国际关系:随着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 、 、
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使 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
朝着 方向发展。
三、中国的振兴
1、1949——1956年底,过渡时期
A、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国际 的对比;
B、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威望 提高;
C、到1957年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 初步基础;
2、1956-1966十年建设: 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虽遇挫折,但还取得很大成就;
3、1966-1976文革时期: 十年动乱,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很大损失;
70年代外交三大成就(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4、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内:改革开放取得 的成就, 迅速增长。
外:中国的 日益提高,成为世界 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1)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国家赢得 ;
(2) 加剧,为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与发展。
2、标志: 年在 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提出人物: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
3、宗旨(政策): 。
4、斗争内容:
(1)支持争取和维护 ,发展民族经济文化;
(2)反对美苏
(3)建立 新秩序
5、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意义
(1)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 崛起,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舞台,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 格局,推动世界走向 。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一贯重视发展与不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并保持良好合作。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考考点: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一、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解体的主要、直接原因
(1)改革原因: ,
(2)改革历程:1985年,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3)改革影响:导致社会动荡,苏联走向解体。同时东欧各国也发生剧变,华约解散。
2、解体过程:
(1)8.19事件: A、原因:主要是 ;
直接是 的公布。
B、结果:改变了苏联国内 的对比:苏联 被排挤出政权,政权性质发生 ;各加盟共和国的分裂倾向加剧。
(2)解体的标志: 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 。
3、解体的影响:导致了战后存在40多年的 最终崩溃, 结束;
趋势进一步加强。
4、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历史、根本原因: 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长期失误。
②直接、主要原因: 改革的失败。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 ”战略。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具体表现:
1、美国 成为世界上唯一的 ,试图实现领导世界的意图,建立 世界。
表现:发动科索沃战争;又相继对 、 发动战争。
2、欧盟 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标志:1993年,《 》生效,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启动。)
影响:使欧盟的 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日本 加快谋求 地位的步伐。
表现:政治上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加海外维和任务;
军事上企图成为军事大国,加快军事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4、俄罗斯 仍是对 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5、中国 作为 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国际地位与影响 ,
并致力于推动世界的 和 。
6、第三世界 团结起来力量不断增强。
(二)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特点:
暂时形成 局面, 趋势进一步发展。
▲ 美国成为唯一地超级大国,它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 、 、 等是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
▲ 各个力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三、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政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 ,有利于充分发挥 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 新秩序,有利于世界 与 。
2、经济: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进一步发展。
★巩固提升: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经历哪三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