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品德教育也要提问——化被动为主动
今天是清明时节,中国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国家法定休假三天,因此放假在家,也很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来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于是,当我陪同我六岁的小儿和他久熟的玩伴出来在小区里玩耍时,我在包里装上了一本《小故事真智慧》,准备和大家一起分享德育故事。在绿荫荫的大树下,刚刚栽下没多久的小草地旁,我给他们撑起了深蓝色美丽的小吊床。两个小子在上面快乐的翻来滚去,我坐在一旁给他们轻轻的摇晃。
就在这时,我抓住时机,跟小朋友们说:“阿姨给你们讲故事听,好不好?”两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终于安静了下来,在还在轻轻摇晃的吊床上,睁大眼睛,开始听我讲故事了。
我随意的翻开书本,选中了一则名字叫《实夫拜虎》的故事,开始声色并貌的讲了起来: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教私塾。放假的时候,他要回家去看望父母。结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把他叼起来,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准备把他吃掉。包实夫并没有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不恐慌。
但是他很诚恳地跪下来跟老虎说:‘我被你吃是我的命,但是因为现在我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是否可以让我奉养完父母,再来让你吃。’
这一片孝心让最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走了。所以,当地的人就把那个地方取名为‘拜虎岗’,纪念包实夫奉养父母那一片真诚的孝心。不只是动物可以被感动,不只是植物可以被感动,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所谓‘万物交感,以诚以忠’,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感动。”
由于想让他们认真听到这感人故事的心情太迫切,而我也讲的太转注,中途竟没有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反应,但是就这么顺顺利利的讲完了,没有被他们有丝毫的打断。当我回视他们时,才发现两个小男子汉,都好像有那么点儿感动,特别是那个邻家的小儿,大声说要再听一遍。而我的儿子是听过这个故事的,他要求讲别的故事。我心想,听是听过了,到底有没有把被动的听转化为自已主动的思想意识呢?于是我马上教育自已的儿子说:“听过了,再听一遍嘛,妈妈给你们提问,你们来回答。”一听说要提问,两个都又兴奋起来了。
于是,我就边念边问:“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什么啊?”
“包实夫!”他们一起声情并貌的回答。
“他干什么的呀?”
两个小儿,眨巴眨巴眼,望着对方,不知道答案。唉,都是我平时教育不够,马上给他们解释:“教私塾的,就是现在的老师。包实夫是一位教学生的老师。”俩点头。
“放假的时候,他要回家去干什么啊?”
“看父母!”他们自已说出来,感觉不一样啊。真的起到教育的效果了。
“结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什么啊?”
“遇到了老虎!”
……
品德教育,永远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永久课题,而做为一名义务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也在不断偿试着种种的方法来教育自已的学生,希望他们把学到的知识都用来造福于社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品德教育最首要的就是以身作则。而今天在室外陪孩童玩耍的经历,让我如获至宝的感觉到,当给孩子们讲授正确的道德观念时,也需要适当的提问。当正确的道德观点被我们从受教者的内心引发出来,并由他们主动回答时,他们自已的内心就已经经历了一次升华。
作者:宫佳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九中学
电话:1827123265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