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课名
三角形面积
省份
山西省
市
忻州市
区/县
偏关县
单位全称
偏关县老营镇联合学校
教师姓名
岳胜
学科
数学
学科(版本)
人教版(新)
章节
第六单元第二节
学时
年级
五年级
学习者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可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究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实物投影,ppt课件
多媒体教学环境
互动式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形象的演示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第一环节
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通过动手操作,即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随学生的汇报课件展示不同的折法,形象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二环节
分组活动,探究关系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既能拼成长方形,又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
汇报交流,推导公式
学生边展示拼的过程,边汇报发现的规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二倍。
让各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小组推导过程,锻炼学生整理思维、理顺思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ppt演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旋转平移)让学生更进一步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理解,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环节
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 测量自己红领巾的底和高,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2、 测量所带三角形纸片的底和高,计算纸片的面积。
3、 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
通过分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又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课件演示“做一做”中各题的解答方法,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决定的;并能根据所给三角形的面积和底(高)求三角形的高(或底)。巩固所学知识并得以发展提高。
第五环节
知识延伸,渗透德育
阅读课本85页的数学知识,了解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
通过数学知识的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白板出示课本85页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齐读。
激发兴趣:我国古代数学家固然伟大。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更了不起!他们年纪很大了才发现的,而咱们年纪轻轻的不也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来,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咱们自己!
第六环节
课堂总结,查漏补缺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发现困惑之处,同伴帮忙解决
通过谈收获、找困惑,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
白板出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演示三角形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渗透“旋转平移“的转化思想,进而为“梯形面积计算“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