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授课课题】
练 习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笔顺规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匀称美观些。
2.提供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巩固识字、理解字义,感受字词句之间的联系,丰富想象。
3.借助插图和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于心。
4.观察图画,读背诗,注意儿化音。
5.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学习语言的机会。
能力目标: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以及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巩固识字效果。
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1、进一步熟悉笔顺规律。
2、提供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巩固识字、理解字义,感受字词句之间的联系,丰富想象。
第二课时:1.借助插图和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于心。
2. 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匀称美观些。
3.观察图画,读背诗,注意儿化音。
第三课时: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的听说双方互动的机会。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第 一 课 时
一、 教学第一题
复习写笔顺。
二、 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 请学生读题。
(2) 学生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 让学生用“识字8”的方法拼一拼,再学一组字。
(2) 各自尝试学习,同桌相互交流体会。
(3) 学习练习中的儿歌,了解儿歌的意思。
3、练习
让学生动手为儿歌配上一幅画。
交流,用以上学习方法,再学习一组字,也画上一幅画。
4、反馈
教师把画得好的图画,放在讲台上展示
第 二 课 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苍、翠、家”。
(2)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这三个字
(4) 看清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上小下大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 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 学生自由读四条成语。
(2) 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地冻天寒: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也作“天寒地冻”。
鹅毛大雪:大雪如鹅毛飞舞。形容雪很大。
雪兆丰年:兆:预示。一场大雪常常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3、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
(二)学习诗歌《蜡梅花》
1、审题
(1)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 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这首诗的意思:蜡梅花是黄色的,没有绿叶,别的花都怕寒冷的冬天,只有蜡梅花迎着风雪开得旺盛。
这首诗歌把蜡梅花当作人来写,既写出了蜡梅花的颜色,又写出了蜡梅花先开花后长叶和不畏严寒的特点。
3、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读好儿化音。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
4、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第 三 课 时
一、教学第五题(做做写写)
1、审题
事先布置学生跟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并要认真看看有些什么菜?妈妈买了些什么菜?
2、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明白题目要求。
3、指导
(1) 让学生交流,跟妈妈去菜场看到了些什么菜?
(2) 学生谈,妈妈买了哪几样蔬菜?
(3) 同桌同学讨论交流。
(4) 让学生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4、练习
(1) 指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2) 让学生动笔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5、反馈
(1) 表扬说得好的、写得好的学生。
(2) 把写得好的练习,放在展示屏上让大家学习、评议。
二、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1、审题
揭示言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弄清话题的意思,知道说话时应该针对着话题说。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问题
2、指导
(1) 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指名回答。
(3) 指导说话。
A) 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
B) 你为什么想做这项工作?
C) 联系自己,展开想像。(特别引导学生说图中没有画出的工作)
D) 提供说话的句式
我长大了想当 ,因为 。
我长大了要当 ,因为 。
3、练习
(1) 指名练说。
(2) 练习写话。
(3)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第 四 课 时
(单元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