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课时一)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案总编号_ 1
学习目标
1、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三种主要的杂化轨道类型;
2、学会用杂化轨道原理解释常见分子的成键情况与空间构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杂化轨道理论。
诵读预热并展示导入
备注
〖你知道吗〗
1、O原子与H原子结合形成的分子为什么是H2O,而不是H3O或H4O?
2、C原子与H原子结合形成的分子为什么是CH4,而不是CH2?CH4分子为什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3、为什么H2O分子是“V”型、键角是104.5°,而不是“直线型”或键角是“90°”?
探究准备
一、杂化轨道理论(1931年,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提出)
1、CH4 —— sp3杂化
轨道排布式:
电子云示意图:
(1)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参与杂化;
(2)杂化后的轨道一头大,一头小,电子云密度大的一端与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形成σ键;由于杂化后原子轨道重叠更大,形成的共价键比原有原子轨道形成的共价键稳定,所以C原子与H原子结合成稳定的CH4,而不是CH2。
(3)杂化轨道能量相同,成分相同,如:每个sp3杂化轨道占有 个s轨道、 个p轨道;
(4)杂化轨道总数等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之和,如 个s轨道和 个p轨道杂化成 个sp3杂化轨道
(5)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一般采取sp3杂化轨道形式形成化学键,如CCl4、NH4+等,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SiO2等中C和Si也采取sp3杂化形式,轨道间夹角为 。
2、BF3 —— sp2杂化型
用轨道排布式表示B原子采取sp2杂化轨道成键的形成过程:
电子云示意图:
(1)每个sp2杂化轨道占有 个s轨道、 个p轨道;
(2)sp2杂化轨道呈 型,轨道间夹角为 ;
(3)中心原子通过sp2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有 、 等。
〖思考、讨论〗根据现代价键理论即“电子配对理论”,Be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电子已配对不能形成共价键,但气态BeCl2分子却能稳定存在,为什么?
3、气态BeCl2—— sp杂化型
用轨道排布式表示Be原子采取sp杂化轨道成键的形成过程:
电子云示意图:
(1)每个sp杂化轨道占有 个s轨道、 个p轨道;
(2)sp杂化轨道呈 型,轨道间夹角为 ;
(3)中心原子通过sp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有 、 等。
〖思考〗为何不能形成气态BeCl4分子?
合作探究
1.根据乙烯、乙炔分子的结构,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乙烯和乙炔分子的成键情况。
2. 试用杂化轨理论解释石墨、苯的结构
当堂检测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 ( )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 D、三氟化硼
2.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
A、CO2和SO2 B、CH4 和NH3 C、BeCl2 和BF3 D、C2H4 和C2H2
3.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A、CO2 B、PCl3 C、SiH4 D、NO2
4.下列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 ( )
A、C6H6 B、C2H2 C、C2H4 D、C3H8
E、CO2 F、石墨
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